中国饭店集团的现状,如同当年英国的圈地运动,处在一个残酷的资本积累与管理提升阶段。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促使饭店集团急速成长,但直至今日,具备顽强生命力和深远影响力的中国饭店集团却依然寥寥无几。究其原因,也许很多人会去深层次地思考集团发展的宏观力量,却没有更多的关注饭店集团CIS的导入与培植,CIS到底可以为饭店集团带来什么?现实证明规范的CIS体系能帮助所有胸怀天下的饭店集团实现真正的追求和价值体现。
饭店形象系统的导入是一项影响深远、涉及面广泛的宏大工程,也意味着饭店将进入全方位、高标准、新氛围的经营管理之中。笔者曾于所在饭店集团导入CIS之前与多家管理公司进行了沟通,高层管理人员普遍认为饭店集团对涉及到为保证公司本体存在所萌发的需求十分强烈,但对如何放大、延伸CIS的全部生命力方面往往涉入不深,甚至在导入过程中,由于没有全面审视自身的经营管理观念、组织战略、内外关系协调、视觉形象等方面的问题,致使饭店集团化在一个新的、更高的起点上难以完成自我更新和本质升华。
不可否认CIS也是饭店集团自身的一项重要的无形资产,因为它呈现着、传达着集团的信誉、服务(产品)质量、人员素质及灵活的管理手段等。在新发展的饭店集团中还需要维持一个现代饭店所必需的很多资源,比如职业经理人这样的硬性资源,集团、业主对现代饭店的心理认知程度这样的软性资源,以及市场制度发育程度甚至社会道德和文化基础等更隐性的资源。
未来时期,经过大浪淘沙、千锤百炼后的民营饭店集团将成为中国饭店业的生力军,也将由他们作为主力军来抗衡外资饭店集团的扩张!大方向、大战略下的任何战术行为都将跟随着转移与提升,CIS的规范运作更要技高一筹。
一、不同时机下饭店集团的CIS导入
当今,资本力量推动成为饭店业快速发展的重要因素。饭店集团在诞生之时就导入企业形象系统,以一种系列性、新颖性、独特性的统一形式,把饭店的文化信息传播给社会公众。由于新诞生的饭店集团,没有传相对于老饭店(或旗舰店)而言,在通过并购组建饭店集团时,不同历史文化和管理模式背景下聚集起来的生产要素及其人格化代表更需要以一个统一的形象出现在公众面前,从而通过科学有序地导入CIS,增强集团的凝聚力与向心力,避免“集而不团”的现象出现。最初的实态调研尤为重要。通过明晰饭店形象现状,摸清融入新饭店后饭店集团的实态与内外部公众期望的差距,针对差距来规范具体的CIS。实态调研越深入细致,CIS计划也就越有成效。同时这时候的CIS导入应具有开放性,让更多精华在不断推进的过程中有序进入。整个过程中最需要重视的问题就是避免形式化,避免缺乏可操作性的计划。作为主管机构要处理好以下三个层次的合作关系,以保证计划得以和谐运作。
第一层次,设计专家与领导者的通力合作。
第二层次,领导者与员工的精诚合作。
第三层次,实施过程中集团、饭店与公众的互惠合作。
不同时机下CIS运行的方式存在较大的差异,集团行为的CIS导入,目的是让公众在新并购的饭店中能感受到与旗舰店一样的核心文化,不仅能从对视觉识别设计的艺术角度获得视觉和听觉的美感,而且也能从中感受到饭店精神的个性与内涵,这样的CIS传递才真正开始向成功迈进。
二、 饭店集团CIS导入存在的核心问题
国内饭店业竞争的立体感、复杂性,以及残酷性都在迅速提高。真正全面推广或者说是全心全意彻底应用CIS是饭店集团迅速提升核心竞争力的重要途径,而是否在运行过程中关注CIS导入存在的核心问题至关重要。
饭店集团与CI公司的非开放式短期合作形式不在少数,这种合作形式下部分CI策划或辅助公司很难摆脱原生智慧和理性思维的胶着状态,更没有办法恰当而深入看待和处理饭店发展渐进过程中的种种问题,这种迷思的结果,会让饭店集团高层管理人员更加的迷茫。
(一)战略衔接与集团运营高层全程参与
具有长远战略部署的专业化CIS导入让饭店集团与CI公司同时身受极大压力。CI公司难以意识到CIS非个性的套用和简单的迎合,难以真正为客户解决问题。在众多CI公司服务的饭店集团里面,MI手册堂而皇之的把饭店战略多元化写在里面,至于为什么多元化、多元化的方向、怎样多元化,CI公司恐怕很难深入,也很难全面系统的探询其中的奥秘。可见饭店集团运营高层管理人员参与设计极其重要。
饭店CIS是一个持续改进的过程,应不断总结和完善CIS计划的实施,不断地进行动态调研和预测分析,适时修正导入过程中因饭店内外因素变化而出现的新问题和新情况,其全过程需要集团运营高层的监控。
(二)多方位沟通与改进
热潮不是坏事,但有时候热潮下人往往会迷失。饭店集团导入CIS应该多给自己改进的空间,让CIS的规范运行成为饭店集团发展的良好支撑。
这一过程中封闭式的任何行为都将招致计划的失败,特别是在饭店经营理念的改变与重整时期。集团属下老饭店为了适应市场环境、制度环境和企业内部资源结构变动的需要,必须适时地把饭店服务与管理理念重整。通过调整CIS,公众能明显感觉到饭店日新月异的进步形象,保持对其的关心与注目。这一阶段的实施,需要集团与饭店、饭店与公众、集团与公众保持主动性的沟通,并准确快速地完成信息的收集与归类,信息在经过过滤后按照时效性与重要程度进行分级决策(集团层面、饭店层面),进行CIS调整或及时的公关行为,最终达到各项职能的有效整合。保持和强化多方位沟通、规范实施CIS是“吐故纳新”的有效途径。
多方位沟通与改进的核心要求集团CIS运营高层不能象“纯艺术家”一样超脱,天马行空,独来独往甚至曲高和寡、孤芳自赏。CIS策划与导入不仅要照亮天空,更要光彩夺目,让强烈的震撼力和冲击力,成为社会的焦点……。
三、不同体制下饭店集团CIS导入的差异性
饭店集团之间相互取长补短,成为饭店业发展过程中的常态,CIS导入的差异性对经营环境的推动,也是克服集团与集团之间交流阻隔的重要力量。
国有饭店集团CIS快速导入,其“波澜不惊”的背后,存在着行政上的支持。一定时期内,行政的力量和市场的力量朝着推进国有饭店集团化发展向同一目标挺进,但在不同的时期行政力量的参与也存在负面影响。当市场的力量得到有序、快速发展时,行政力量仍然保持原有水平或逐渐减弱,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CIS体系的持续实施。集团化前期就资源或要素禀赋来说 民营饭店集团与国有饭店集团都存在各自的优势,但大部分的国有饭店集团的资源是不能放大或不具有放大权限,相对而言也束缚了集团高层管理人员让集团战略全方位展开的空间,同样也影响到CIS的开放性培植。
业界人士需要冷静的分析和比较民营饭店集团与国有饭店集团CIS规范运行在动机、环境、效果等各方面的差异性,客观地认识和把握民营饭店集团腾飞的起点和基础。
(一)CIS改进动机的差异:
对市场份额和资源的争夺与占有,以及利润的诱惑、生存发展环境的创造是民营饭店集团CIS改进的真正隐性动机。所以,有战略眼光的民营饭店集团每推出一项CIS改进计划都会经过系统的策划和研究,充分考虑其成本、市场需求度和公众环境等诸多因素。
而国有饭店集团的动因有所偏差:从行政角度看,改进动机往往偏重于社会稳定,而忽视创新的市场特征;从市场角度看,则偏重于在无序的竞争中抢占市场份额,出现了许多不计成本的改进。
(二)CIS推进过程中管理环境的差异:
一是公平竞争的市场。创新是竞争的产物,只有竞争的市场才会迫使民营饭店集团进行创新,充分竞争的环境给了民营饭店集团实现CIS创新的机遇,并促进其改进与发展。倘若国有饭店集团属下饭店仍然依附一部分主业所带来的营业收入、将主业招待作为饭店经营的重要工作,那么就难以完全融入实际的竞争环境,也将给国有饭店集团带来不需要植入规范CIS的假像,也只有公平的竞争环境才能让所有的旅业集团真正认清自我。历经几度维新的浙江钱塘旅业已深刻意识到国有旅业集团管理环境的问题,在强调集团改革的“深度”和发展的“力度”时,集团CIS导入正明显趋于深入,并寻求文化内涵上的支持。
二是内部管理环境。开放的内部管理环境才能为CIS的规范发展提供广阔的空间,才能做到集思广益。民营饭店集团体制所带来的发展需求为内部管理环境创造了更多的允许有不同的意见与提供意见修正的空间。国有饭店集团在内部管理环境的创造上容易受到集团主管部门政策延续的影响,在集团本部完全实现职业经理人管理的情况下,这种影响力会略有减少,但难以避免投资者的愿望所带来的对管理环境的冲击。
国有饭店集团初期CIS的规范实施需要必要的行政力量干预。这也在一定程度上确保属下各饭店的协调发展,是顺时应势之举。民营饭店集团没有必要另辟蹊径去选择新的CIS发展战略,但可以在外资饭店集团与国有饭店集团的基础上选择适宜自身的发展模式。
“饭店CIS”纳新所引发的争论并不是主流与非主流交锋的问题。实质上任何主流都是经过非主流而来,都有过曾经边缘化的过程。“饭店CIS”的规范导入只有寻求适应才有发展基础。民营饭店集团由于在市场上所处的地位不同,对形象系统需求程度不同,战略发展的角度不同,CIS更需要在一定的高度上去思考与规划。是充分挖掘,还是消极不作为,是维持现状还是吐故纳新,值得深思!
评论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