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近年来,浙江省星级饭店以每年10%的速度增长。未来3-5年内,浙江省新建四星级以上饭店将超过150家。
发展如此之快,既令人高兴,又令人担忧。高兴的是,浙江省饭店产业规模、经济总量在急剧扩大,饭店业成为浙江经济发展的一大亮点;全省各饭店积极导入星级标准,实施标准化、规范化管理的意识在明显提高。目前在中央提出的“十一五”规划建议中明确对外开放的发展思路下,浙江省饭店业正迎来最好的历史时期,未来发展仍有许多机遇。然而,危机也日益在加大。
特别是国际饭店品牌中已有雷迪森、香格里拉、皇冠假日、雅高(索菲特)、假日、最佳西方、豪生和华美达等进入浙江,国际品牌的大举进入及其快速的扩张态势使本土品牌饭店产生了巨大的危机。
1000家星级饭店,怎一个简单的“扩”字了得?
“浙江饭店业已进入困惑期,需求与投资出现失衡。”在去年8月召开的浙江省饭店建设论坛上,某领导如是说。来自有关部门的资料,宁波全市现有五星级饭店4家,2007年估计将增加到十几家;杭州市三年内也将新上五星级饭店近二十家;全省现有五星级饭店16家,3年后可能将超过40家。
在如火如荼饭店建设浪潮的同时,原有饭店的“升星”也成为被追捧的时尚,然而浙江饭店业的生存现状却不容乐观。有调查表明:“在这股投资热潮背后,却是全省星级饭店业绩的整体下滑”。从2004年7月开始,宁波和台州星级饭店入住率率先出现负增长。到了2005年1~5月,有统计显示,全省11个地市星级饭店入住率都呈现负增长,平均出租率为64.6%,比去年同期下降7.8%(见2005年8月29日《东方早报》)。
浙江饭店业的不乐观状况,除了受到宏观经济调控的影响,更由不断涌现的新饭店夹击所致。“在这一背景下,这股饭店投资热就有点‘虚火’太旺”,行业专家们纷纷说。为此,专家们呼吁:浙江省饭店必须理性化投资,走特色化经营。不要简单的“扩”,否则,风光背后将后患无穷。浙江的饭店业除了要有准确的市场定位、科学的经营理念、高品质的服务产品外,有效控制成本(投资成本与经营成本)也非常重要。
国际饭店管理品牌的涌入,导致本土饭店管理品牌和本土饭店产业“危机重重”。
近年来,国际饭店管理集团无论是高档品牌,还是经济型饭店品牌,进军浙江乃至全国的速度惊人,各集团携各自的战略性快速扩张计划在中国各门户城市大规模空降。
已在浙江省登陆,及其他正准备大举进攻的国际饭店品牌必将导致本土饭店集团面临品牌危机、竞争力下降以及退于配角地位等一系列问题,而且国内刚萌芽的经济型饭店市场也将被重新洗牌。
危机之一:本土品牌被边缘化
显然,本土饭店管理品牌与高度全球化的国际饭店品牌进行优势比较有明显落差。国际品牌来自品牌影响力、质量体系、团队培训资源、技术支持、效益指标等优越因素对饭店投资者有很大的吸引力。在国内大城市,平均房价最高的饭店几乎都是国际品牌在参与管理,这无疑在告诉投资者们,要做最好的饭店就要选择最好的国际品牌公司管理。在省内也有许多在建的饭店赶这个潮流,纷纷找寻国际品牌管理公司参与管理。但大多数投资者对国际品牌认识不足,盲目引进,文化差异、管理理念不同使投资者们吃尽苦头;国际品牌“水土不服”也使投资者利益蒙受损失,这方面的教训是深刻的。同时,本土品牌管理集团逐步被边缘化,在输出管理市场上处于十分被动的地位。
危机之二:本土饭店产业被空洞化
众所周知,由国际品牌公司管理的20%的饭店获得了占全国饭店利润总额的80%。这也说明,国际品牌分享了中国饭店的主要利润;投资者由于支付高额的管理成本,实质性资金回报并不理想。从这个角度讲,省内乃至全国饭店行业的繁荣,实际上掩盖了整个本土饭店产业的空洞化趋势。
危机之三:本土品牌国际化竞争力被减弱
本土品牌在行业竞争中处于劣势,后果将涉及很多层面,更在一定程度上动摇了饭店投资者参与国际竞争的信心。
有专家预测,至2020年,中国将成为全球第四大旅游输出国。但本土饭店品牌有没有做好输出国门的准备?不敢说肯定。一方面,国际饭店品牌集团占尽地理优势,早以其品牌管理和全球客房预订业务占领了国际市场;另一方面,由于本土品牌在本土作战尚不能取胜,更挫伤了走出国门的信心。这使本土品牌饭店集团国际化扩张的机会微乎其微。
进一步发展浙江饭店业,提升本土品牌竞争力,路在何方?
浙江饭店业当前的形势也可谓是“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如何避开国际饭店品牌的冷攻,烧旺本土品牌持续发展的火焰,已使许多饭店业有识之士进行深入地思考中。
虽然目前省内已经逐渐发展起几家较有影响力的饭店品牌管理集团,但总体上不论是管理规模、质量标准还是经营效益与国际品牌饭店管理集团仍存在着一定的差距。2004年,在杭州召开的浙江省饭店业国际化发展研讨会上,就有众多的行业与会代表呼吁,在引进国际品牌的同时,浙江省应全面推进饭店集团化发展,重点扶持、树立浙江饭店业自己的强劲品牌,为日后本土饭店品牌的国际化经营发展奠定基础。
呼之殷殷,声之切切。这已经成为当前成为弱势群体的饭店业的需要;更是饭店业中些许脆弱的本土品牌成长发展的需要。
有迹象表明,最早与国际化接轨的中国饭店业已成为国际化进程中发展最迟缓的行业之一。作为饭店人,除了振臂,除了呼吁业界本土品牌快速提升竞争力,我愿与本土品牌饭店集团一起,共商发展大计。现结合我南苑集团发展实际,抛砖引玉,希望引发更多的关注。
1、争取政府管理部门引导正确的舆论导向。
面对现状,我们必须争取政府行管部门引导正确的舆论导向,不要对国际饭店品牌过份溢美,摆脱盲目追求国际化品牌、投资上向国际化品牌优惠倾斜的现象;同时争取新闻媒体从振兴民族品牌出发,支持本土饭店品牌集团化的发展,以消除大家认识上的误区;让有需要饭店的投资者理性地选择适合的品牌。
政府部门的政策导向及资源投放倾向,对饭店产业的规划、导向,将决定本土品牌的生死。
宏观饭店业的发展趋势,战略性地调和国际、本土品牌的增长比例,对全省饭店业的健康发展至关重要。
2、客观认识,准确定位。加速集团化进程,与国际品牌进行差异化竞争。
从国际品牌进入的状况看,在国际客源不充分的二线城市,其管理的饭店就明显处于劣势。比如管理成本过高、特色的灵活经营能力差、个性化服务不突出、员工归属感差、与管理团队和服务团队沟通难、区域销售优势不明显、与政府及地方关系协调能力弱、出现合约纠纷或合约之外问题调解难、不容易接受投资者预算或经营指标考核的绩效考核等等。近年来出现的大量管理案例,已经证明了这一点。
本土品牌饭店集团在政策的把握、市场的熟知、人才的积累、融资的渠道和管理的成熟等方面都有着更大的优势和潜力,特别是在集团化过程中的财务掌控、人力资源使用、资本运作等方面更为成熟。
狼来了。在强大的国际品牌包围之中,只有快速地自我武装,借助集团的品牌优势和网络营销优势,借船出海,连锁经营,才能使本土品牌饭店企业早日拼出一片天空。集团化的过程实际是市场化、规模化的过程,也是品牌扩张的过程。本土品牌在借鉴国际品牌先进管理模式的同时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与国际强军进行差异化竞争,不失为冲出重围的一条有效途径。
3、弘扬本土品牌,本土的也是世界的。
正视国际品牌,打造具有浓郁个性的本土品牌,实现可持续发展。
在加大市场覆盖力的同时,有效挖掘、展现本土品牌的活力与张力。(1)注重文化内涵,创造中国本土特色。注重饭店品牌建设中的文化内涵,注重建筑设计、装饰风格、人文服务上的东方情结;在产品设计和销售过程中,注重研究本土的享受文化、宗教文化、时尚文化等,寻求带中国本土特色的不同文化卖点。(2)稳定忠诚顾客。人是熟的好,酒是陈的香。以中国人特有的深沉、细腻,在细节上感动顾客,留住顾客。不断提高服务质量,实施服务创新。在服务中国特有的人性上下足功夫。
4、放眼未来,勇于进取。不计较一城一地得失,大胆实施跨国经营战略。
本土品牌要与国际品牌抗衡,同时必须实施集团化经营,着眼国际市场,树立“立足本土,冲出亚洲,走向世界”的雄心壮志。在浙江大的经济发展环境和本土品牌饭店内部集团化运作手段成熟的条件下,会有可能在短时间内催生出一批能够做强做大,立足本土、走出国门的本土品牌饭店集团。
评论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