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有没有“品质主义”这个说法,汉语中是肯定没有的,英语中有没有比如说Qualitism这样的词汇,我不清楚。如果您在英语词典里面查不到,那就因为这是我名副其实的“杜撰”。
不过,人道主义(Humanism)这个词肯定是有的。八十年代曾经有过人道主义的讨论,当时还讨论得挺激烈的。巴金老先生在他的《随想录》里还写过这方面的文章。在经历了动荡之后,中国社会和学术界开始反思自己,也正是在这样的反思中,我们走向了改革、开放和进步。
一般我们都是批判性地吸收西方的人道主义观点的,我们称之为“资产阶级人道主义”。其内涵大致是“从抽象的、带有普遍形式的人性理论出发,论证人的一切现实要求(个人自由和幸福)的合理性,主张以人性作为衡量历史和现实的标准,重视个人的价值和解放个性。”(《辞海》)
此文的目的当然不是为了介绍人道主义理论,只是想把“品质”与“人道主义”拉上关系,并由此证明“品质”的重要性。
品质低劣的产品往往对消费者造成伤害,这是不争的事实。工业酒精兑水制成的劣质“酒”曾经伤人,劣质啤酒瓶爆炸也曾经伤人,尽管“好喝酒”算不上是好习惯,但也不至于被伤害——政府因此查处假冒伪劣产品,就是体现了一种人道主义的关怀,维护了消费者的权利。
然而类似的事情仍在出现。最近有消息说,汽车降价的背后,是质量的下降。一家汽车公司老总揭露其竞争对手的汽车“用铁皮做油箱,用泡沫做内衬,大大降低了安全保障”,这无疑是一种危险的信号。汽车质量维系着车上人员的生命,为了降低价格提高市场竞争力,降低了汽车的品质,那无疑是拿人命开玩笑——这是“非人道”的。
大概两年前,杭州一辆参加婚礼的汽车为了躲避高速公路上的一条黄狗,撞上了公路护栏,结果车体断成了两截,车上人员三死两伤。媒体报道后,人们纷纷质疑汽车的质量问题。一位车身技术专家认为:“具体原因很难判断,但是有一点可以肯定,此次轿厢断裂,肯定和设计以及制造质量有关。”可能那家汽车公司会用各种手段和司法鉴定依据来证明自己的汽车没有质量问题,但是从人道主义的角度,从企业社会责任的角度来分析,这家汽车公司是“难辞其咎”的。
朋友认识一家国产汽车公司的老板,说是可以半价买到这家汽车公司生产的汽车,但我还是规劝朋友,为了生命安全,不要贪图这种便宜。反正我是不敢开这种“半价”汽车的:我不愿意为了省钱,让自己的生命安全打百分之五十的“折扣”。
有时候堵在路上,看着道路上各种品牌的“低价轿车”,常常会“杞人忧天”:这些车辆的安全性能到底怎么样?交通广播里众多的车祸消息是否与厂家大量生产低价轿车有关?那些汽车生产企业到底还准备生产多少种类和数量的低价轿车?
我们确实比较穷,也确实希望有个便宜的车子开,但是我们的生命还是宝贵的,因此希望厂家不要用“低价”来诱惑我们——我们需要“人道主义关怀”。
其他例子也有。经常有人提醒我,不要把一次性打火机放在汽车上,因为太阳暴晒,车内温度高,会导致打火机爆炸起火。于是我就在想,那些生产一次性打火机的企业,为何就没有考虑这个因素,让打火机机体具有耐高温性能,以免打火机在车内爆炸。事实上,作为消费者,我们并没有要求打火机这么低的价格,但是我们要求安全性。企业生产这种具有潜在危险的产品,就是缺乏“人道主义精神”的一种表现。
扯远了,该说到饭店了。
饭店的品质问题,也许没有像汽车和打火机的安全问题那么严重。除了早期的饭店建设中,有些饭店在消防设计方面的“偷工减料”可能导致安全隐患,一般饭店的品质还不至于“性命交关”。但是也有一些问题,是可能导致宾客人身伤害的。比如饭店客房卫生间的灯光昏暗和地面防滑效果差,可能导致老年人摔伤;比如一些区域使用的玻璃没有钢化,可能导致客人(尤其是醉酒的客人)撞破后的刺伤。因此这些饭店设计方面的品质要求,也是体现饭店“人道关怀”的具体内容。
低价竞争导致的饭店品质下降,则是更加令人忧虑的。我们不妨这样思考:我们的客人到底是否希望这么低的价格?当我们因为降价提供了不合格的服务,是否侵犯了客人的权益?我们能不能通过提供令客人满意的、高品质的饭店服务,“理直气壮”地收取必要的价格和费用?
当我们以价格低为理由,削减我们的服务提供的品质时,我们要警惕陷入一种“人道主义危机”!
经常在思考一个问题:饭店行业在国际上的名字并不是“Hotel Industry”,而是“Hospitality Industry”,这到底有何讲究?曾经问过专家,他们都认为这是约定俗成的说法。可是,Hospitality的词根是Hospital,也就是医院,那么是否饭店与医院有什么关系?医院行业最重要的是需要具有“救死扶伤”的“人道主义精神”,那么是否饭店也需要给客人一种“人道主义关怀”?
九十年代初与医院的领导谈天,曾经说如果医院的护士像饭店服务员那样细心、周到、体贴,提供“微笑服务”,那么病人肯定会感动得“热泪盈眶”。现在许多医院的服务也改善了,因为他们逐步导入了“星级饭店的服务”。他们从饭店的高品质服务受到了启发,更好地服务于他们的病人,也因此得到了病人的称赞。社会发展到今天,如果我们的饭店又从医院的“人道主义精神”得到另一种启发,来改善我们饭店的服务品质,是否也应该算是一种“良性互动”?
“人道主义”的内涵在饭店是能够得到印证的。现在饭店建设、管理和服务中普遍重视的“人性化设计”,就是以关注客人的“现实需求”、实现“人的价值”为导向的。保证客人的私密性空间,可以理解为对“人的自由”的尊重;而饭店服务中对宾客精神需求的满足,无疑是为了让个人在住店的过程中有更多的“幸福感”。由此看来,饭店管理和服务中的“人性化”可以说是饭店品质与人道主义之间的一座“桥梁”。
既然对“品质”的追求可以作为饭店经营管理的一种理念,那么我们不妨再进一步,让“品质主义”融入饭店对客服务的每一个细节之中,要求我们的员工“坚定不移”地为宾客提供高品质的服务。饭店将从宾客对饭店的高度认同中获得自己的效益——我想,这应该不会是“杜撰”的。
评论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