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概是从事饭店工作的缘故,对欧洲一直情有独钟。欧洲诸国也成为我游历的主要目的地。曾经去德国和奥地利考察节能环保,也曾到法国参观巴黎里兹饭店,到瑞士洛桑的国际饭店学院象征性地听过三天课,但就是没到过英国。因为英国需要单独签证,不方便。这次借探亲的名义才终于登上了不列颠岛,开始我的英国之行。
曾被称为“日不落帝国”的英国,尽管只是一个岛国,但因为两次工业革命,很早就发展为一个发达国家,英国文明也几乎成为人类文明的象征。美国虽然强大,但总觉得好像是英国的殖民地,许多政治、社会制度和文化都脱胎于英国。前些天还特意去了一趟York,因为我一直认为纽约(New York)的命名来自于York,在以前的翻译小说中,纽约州也一直被翻译成“新约克郡”。
英国人的文明程度是有口皆碑的,“绅士”和“淑女”也好像是英国的“专利产品”。到了英国以后,对此感受颇深。英国的男女厕所是用Ladies和Gentlemen来标注的,据说在英国问厕所,往往就会用“Where is the Ladies/Gentlemen?”也许正因为如此,他们的公共厕所普遍受到重视,都打扫得挺干净,卫生纸也准备得挺充分,似乎是怕对不起那样的称号。
来英国前,在网上看到一篇文章说把厕所标为WC不合适,因为英语国家通常不用这个,而用Toilets。人家认为WC档次比较低,有点类似于中国的“茅厕”。此论点到英国被印证了。确实没有看到过一个WC,无论车站、码头还是商场、饭店,厕所的标记都是Toilets。
在英国街头,使用频率最高的词恐怕是“sorry”和“thanks”。只要给别人稍稍带来一点不便,比如不小心挡了别人的道,谁都会说一声sorry;而只要稍微得到别人的礼遇,比如你侧身给别人让了道,就会得到一声Thanks。有时还会用Cheers代替Thanks,不知道是不是Gentlemen的专用词。看到行人准备过马路的时候,通常汽车会停下来,车内的人向行人示意,让行人先过。此时行人会竖一下大拇指,表示感谢,同时嘴唇一咧,其形状好像就是Cheers。
联想到自己的国家正在建设“和谐社会”,觉得似乎也应该有类似的“口头禅”:其实这种“对不起”和“谢谢”,或许并不一定是实质性的道歉或道谢,而只是一种象征性的礼节和礼貌。国人似乎把这两句话看的太重了。曾经有老师讲过这样的案例:服务员说了几次“对不起”,客人很不高兴地对服务员说:“你能不能不再说对不起了?”可能服务员失误多确实有问题,但是客人对“对不起”似乎也有点“过敏”。按照英国人的习惯,客人的反应通常应该是“Don’t worry”或者“It’s all right”,而不管你说了多少遍。这里有一个习惯的问题。连我儿子都说,到英国用得最多的词不是Hello,而是sorry。
我甚至想,当年幽默的林语堂先生如果能够把我们的“国骂”(如今网上简称为TMD的)英文翻译为“sorry”,恐怕倒是英国人能够接受的结果。多说几个sorry,英国人不会介意的。
还有一件印象很深的事情是,在利物浦,至少有两个人(一个卖冰淇淋的小伙子和一个正在休息的建筑工人)问了我同样的问题:Do you like Liverpool?(你喜欢利物浦吗?)我的回答是:Yes,I do。不知道这是不是他们对外国人常用的说法,抑或是城市统一的要求和号召——我很想把这个说法推荐给中国的城市,比如即将召开奥运会的北京。看到外国人就问他:你喜欢北京吗?就用汉语,语速慢一点就行。这恐怕比一般的城市旅游口号效果要好许多。作为游客,我觉得他是喜欢他自己的城市的,他也希望我们喜欢。
英国的法律规定室内公共区域一律禁烟,饭店也不例外,几乎所有的房间都是No Smoking,除非你预订时有特殊要求。英国人的法律意识很强,既然法律规定了,也就大家遵守。不过带来的问题是,在街上有许多吸“游烟”的人,街头的角落也都有许多烟蒂。禁烟的结果是把吸烟从Private转变为Public。无论男女,在街头和公园吸烟是很正常的——各色人种吸烟的仪态成了一种街头风景和行为艺术。
饭店看得还不多,尤其是还没有入住豪华饭店,不能算是整体的感觉。在英国,人们好像很少有住豪华饭店的习惯,因此城市里的豪华饭店也不多,比较多的是B & B的饭店。我想原因可能是英国人住得起豪华饭店的,一般家里也比较豪华,因此若不是社交或度假需要,不会去住豪华饭店。在书店买了《Britain’s Best Hotels》,发现五星级饭店房价通常都高达200-400镑,四星级的饭店也在150镑以上。洲际集团的朋友帮我订了Crowne Plaza、Holiday Inn和Express的房间,优惠后的价格也在80-120镑。按照英国的物价水平,这算是奢侈的消费了。据说英国很少有人用50镑面值的货币,一般只用20镑的,如果用50镑支付,收款的人会对钱鉴定很久,怕是假币。想想兑换人民币要乘以十五,也就可以理解了。
面对英国饭店的价格定位,笔者不禁认为国内的饭店及其价格过于平民化。为了吸引低消费阶层入住饭店,饭店之间的竞相降低价格,直接导致了饭店品质和服务的退化,反而使饭店自己“降尊纡贵”。这种倾向无论如何对饭店品位的提高是不利的。与国外的饭店相比,客源定位和档次定位仍然是中国饭店建设的一个瓶颈。住豪华饭店的,就支付高昂的费用;想要费用低廉,就住B&B或者Hostel,这在英国是一种约定俗成。
英国饭店的设施当然要比国内的饭店简单多了。他们似乎把饭店都落实在客房上了,对其他的设施相当的忽视。就建筑物的气派和设施的完善程度来说,中国的饭店确实要比英国领先很多。不过,他们的饭店品质还是值得推崇的,尤其是客房。在利物浦的Crowne Plaza,空调控制器旁边有一个Fan off的开关,就是调节客房新风的,房间的空气也确实很清新。即使在经济型的Holiday Inn Express,房间里也没有国内饭店经常能够闻到的异味;淋浴龙头用的是德国产的Grohe,带水流定温功能;走道入口处有磁卡锁,需要房间卡才能进入;消防门都认真地保持在关闭的状态;大堂则有免费的无线网络,客人用自己的笔记本电脑可以上网——这导致儿子在大堂玩在线游戏而“乐不思蜀”。
在英国,人员的费用高昂,因此饭店的用人非常节俭。在Cro-wne Plaza的餐厅,一百多餐位的餐厅,只有三个服务员和一个接待员(兼收银员)。幸亏客人也不多。Holiday Inn Express的早餐厅更简单,只有一个服务人员在服务,也不检查客人的房号和房卡,大家自助,桌上放着“Self service area”的牌子。他们可能认为,派服务人员去检查客人的房卡房号,或者收取“早餐券”什么的,有点“得不偿失”。此外,在餐饮方面赚钱,看来是英国饭店不愿意多考虑的事情,好像他们比我们国内的饭店经营者“弱智”很多。不过也可能是他们认为餐饮服务应该是Restaurant更专业,不是Hotel的重点。再说,英国人早就在饮食方面“脱贫致富”了,没有大吃大喝的习惯,午餐通常用三明治、汉堡包等就解决了,晚餐也没有宴请别人的习惯,餐饮很难成为赚钱的行业。饭店配置的餐厅和酒吧通常只是为住店客人服务的,并没有准备接待外面的客人。
尽管英国政府也在重视和推动旅游行业,特别是年初启动了赌博市场,并把Manchester作为试点,但是整个英国饭店行业经营恐怕并不轻松。随着节能减排要求的提高、油价的上涨、银行利率连接上涨,饭店和其他企业一样,经营的压力也越来越重。正如一位美国经济学家所说,地球是平的,我们面对的问题,在英国同行中也同样面对。
如今的大英帝国像一位精神饱满的老人,西服领结,风度翩翩,但毕竟年事已高。最近他又祸不单行,一会是炸弹爆炸,一会又是水灾。如果经济条件允许,我倒是很愿意多消费一些,算是对他们的一种资助。可惜我只是一个发展中国家的“工薪阶层”,囊中羞涩,只能对新任英国首相布朗说一声:Sorry Sir。
评论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