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媒 渠道代运营 里屋里设计 吉尔福德培训 EMAILliwulihotels@liwuli.com.cn PHONE021-61846897

文化饭店的午夜思索

2013-07-16 10:43 来源:《饭店业》 作者:杜觉祥
    据说国外研究者对饭店消费者人群进行分类时,有一类人被称为“午夜思索者”,大概是指那些喜欢在夜深人静的午夜读书、写文章、思考问题的人。在中国,这个人群的数量应该不大,远远低于在KTV包厢K歌、桑拿房洗澡的人群,他们一般对房间里的书桌、沙发、网络、枕头或者浴缸的要求比较高,如果能够有轻柔的音乐,也许会更满意。当然,临街的窗户、房间之间的墙隔音必须要好,酒吧的噪声、邻屋的呼噜是难以接受的……
 
    写到这里,电脑显示的时间是零点零八分。
 
    自忖也属于这一类人群。
 
    不过此时不是在饭店,而是在家里。
 
    外面非常安静了。前些天的这个时间,还有过年的爆竹声,现在是真正的“万籁俱寂”。这样的时段,才适合思考问题。
 
    今天思考的问题还是“文化饭店”。
 
    记得为了鼓吹“品质饭店”,写过至少三篇文章;而在“文化饭店”的命题下,只写过两篇。很重要的原因,是觉得“文化”题目太大,很难把握,难成一家之言。何况,本人一向不喜欢人云亦云,总是试图有点独到见解。于是在“文化”的迷局中显得惶乱局促捉襟见肘。
 
    又想到了杭州人的一句口头禅:喫煞个没文化底苦头!
 
    但既然只是“思索”,就不一定求完全正确;只代表此时此刻,也只代表本人当下的“文化”水平和认识水平。
 
    在跟饭店业主讨论室内设计、装饰装潢和布置陈设的时候,我比较反对那种披金挂银的所谓豪华,也不喜欢贴满进口石材把饭店弄得冷冰冰象个石窟。这种奢华缺少人性化色彩,因为更多的似乎是在向客人炫耀饭店拥有者的财富。曾经住过东莞的一家饭店,在大堂电梯厅的两侧,有两幅用各色大理石拼成的地图,一幅中国地图,一幅广东省地图。当时很感到可惜的是,这家饭店名中有“国际”二字的饭店,怎么就没有国际地图。可能是国际地图拼起来太麻烦的缘故。后来听说这家饭店的业主是经销进口石材的,便私下得出结论:这两幅地图有广告宣传的含义。
 
    并不是说饭店不能炫耀业主的富有,“炫富”也可以成为一种特定的风格和文化。在拉斯维加斯和澳门,那些赌场饭店就有竞相炫耀的味道,客人除了表示惊羡之外,也不至于有太多的想法,看个热闹而已。其实,赌场饭店的财富,大部分还是来自他的客人——赌徒,羊毛出在羊身上,无论是“角子机”、“轮盘”还是“百家乐”,扒钱的时候可都毫不含糊。好在那是一种有“文化”的、文明的赌博,愿赌服输,也就相安无事。
 
    关键是这种“炫富文化”很少给客人带来直接的利益,还可能带来一些副作用。因此要谨慎采用。
 
    在思考饭店文化时,难以回避的是东西方文化的冲突与融合问题。饭店是舶来品,于是许多饭店设计建设时,往往喜欢采用外国的建筑风格,有的恨不得把饭店设计得像法国卢浮宫、美国白宫一般。如今这股来自饭店的风气,还影响到了政府的建筑物,一些小县城的政府办公楼就喜欢演绎白宫模式。
 
    推崇西式建筑风格的人,往往以上海外滩、香港九龙为成功的范例,但是他们没有注意到,上海和香港之所以能够容纳西方的建筑风格,是因为当地没有深厚的传统文化。对一个从历史上的渔村演变而成的城市,其“兼容并包”的能力必然很强。但如果是历史文化内涵深厚的城市,这样的建筑物跟环境、地域文化可能会产生严重的冲突。好像曾经说过,西班牙、意大利的建筑风格适合深圳华侨城,但肯定不适合开封和洛阳等等古城。
 
    对于这一点,盘旋在脑子里的是“中体西用”四个字。起源于洋务运动时期张之洞等人的“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理论,很可以作为饭店设计的参考。饭店的建筑形式和文化装饰,应当以中国的传统为主,与地域文化有一种契合与呼应关系;而饭店内对客服务的实用部分,则必须以西式为主。因为中国式的家具用品,是缺少舒适性的,比如红木的太师椅,看起来美观,但坐起来却并不舒服。因此饭店只能把红木家具作为装饰,给客人使用的还应当是沙发。至于卫生洁具就更不用说了,大概没有人会愿意用中国式的卫生洁具。
 
    说到饭店的设备用品,想特别提一下电梯。很多次跟业主要求用宽敞、高速、平稳的电梯,因为这是每个客人都要用到,也是使用频率最高的饭店设备,其重要程度不亚于任何其他设备用品。不少饭店装饰得富丽堂皇,但是电梯容量小、速度慢,常常导致客人长时间等候,成为饭店的一个交通瓶颈。曾经把电梯比作老板的坐驾:一家好的饭店,应该让你尊贵的客人乘坐奔驰或宝马,甚至劳斯莱斯。
 
    “中体西用”最现实的,莫过于饭店的智能化和信息化系统。进入21世纪的饭店,最应当重视的,是现代科技在饭店的应用。无论内部管理还是对客服务,现代科技越来越显得重要。对手持iPhone的客人来说,一家没有WiFi无线网络的饭店,是不能令人满意的。他也许可以用3G网络,但联通公司那种迹近抢钱的收费模式,使客人对无线网络的需求变得十分突出。不久苹果的iPad又将进入我们的生活,很可能受到商务人士的追捧,饭店客房如果没有WiFi连接,恐怕还会招致客人的投诉。
 
    “思索”至此,似乎跟“文化”的距离又有点远了。
 
    还是说一些本人以为的饭店的“没文化”的细节吧,这也可以理解为一位挑剔的客人,从他自己的视角,对饭店的一些文化现象的看法。
 
    最为典型的俗文化,是在饭店的洗手间挂裸女油画、在桑拿浴池装饰裸女浮雕,这暴露了设计者的某种不甚健康的心理。倒不是说那些东西是赝品(本来就不可能有真品),问题是,客人不注意也就罢了,如果细细欣赏,是否会影响了客人的体验过程。注意一下的话,也会发现客人对这些东西也确实视若无睹。
 
    有些饭店会给住店的客人发一张“书画赠送卡”,可以到饭店的画店免费领一张书画作品。且不说那些书画的粗制滥造有损中国的文化形象,就是这种“白送”的形式,也把中国书画的价值给贬低了。本来是想“忽悠”外宾和华侨的,结果是给外宾看不起,让华侨脸红,何苦呢?
 
    更加等而下之的,是在饭店的大堂里卖盗版书。那些一折两折的所谓精装书,明眼人一看便知是盗版的。而即使是折扣过的售价,恐怕也比正版便宜不了多少,因为盗版商的定价一向肆无忌惮。最后受损失的还是客人。星级标准确实要求饭店大堂有书店,但肯定不会鼓励买盗版,因此饭店还是要注意书店货源渠道的合法性。
 
    餐厅厨房、足浴房或者棋牌房等处设置神龛烧香的情况,也时有所见。本人一向崇尚信仰自由,并不反对烧香拜佛,只是觉得这种陈设与饭店总体的气氛不合,显得有点“拧巴”。如果是一家普陀山的佛教文化主题饭店,佛龛和香火也就顺理成章;可是挺现代的饭店里站着红脸关公或赵公元帅,面前是脏兮兮的香炉和香灰,怎么看都跟饭店格格不入。
 
    至于装饰在客房和走道里的低劣的国画和书法,这里也就不说了。许多年前,有一家地处小商品城的饭店,买书画非常方便,但还是建议他们选择了美院学生的钢笔画习作。无他,只是怕流俗。
 
    已经深夜,思索也就到此为止。生物钟告诉我,再思索下去,就只能得到一些思维的碎片了。
 

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全部评论
未经里屋里书面许可,对于注明'里屋里'来源之作品(文字、图片),任何媒体或个人不得全部或者部分转载,请与里屋里(021-61846897)联系;经许可后转载务必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