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结合着房地产开发为标志的新一轮饭店建设高潮的到来,饭店人才匮乏的现象也愈演愈烈,很多饭店几乎所有岗位都处于缺员的状态,特别是基础员工的缺口更大,如迈点网在某篇以佛山地区为例的报道中提及,当地“饭店业人才缺口10%-15%、服务员流动性大,找服务员比找总经理还难”,同时,该报道还援引当地某饭店负责人的说法指出,“有的员工做几天就走,走前不打招呼,突然消失;有的做不到三个月,辞职理由五花八门:宿舍离饭店远,干活太辛苦,或者其他同行待遇好。”
事实上,饭店的人才瓶颈由来以久,不少学者和业内人士已经从各个角度阐述了各自的立场,归结起来,行业自身发展失衡及大环境变化是主要原因。
然而,这些原因基本属于宏观方面,我们的相关人员很少就饭店内部微观环境展开细致地研究工作,尽管我们不少饭店从业人员也提及现在的80、90后员工非常难管理,素质比前几代人似乎退步许多,但是却很少有耐心去分析原因,去了解这些年轻人的真实想法和真实需求,这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
2007年,美国时代周刊刊登了一篇《中国的“自我一代”(China's Me Generation)》(作者:西蒙•埃勒根特<Simon Elegant>),指出中国80后出生的年轻人与其父兄辈最大的不同在于,“他们是独生子女!因为中国在1978年开始实行计划生育,他们也是世界范围内第一代独生子女。这一代人是倾向自我的一代,是被物质文化所迷惑、崇尚消费的一代,是跟着互联网和电子游戏长大的一代。然而,这一代又是受过良好教育的一代,与他们的父辈相比,他们更具有国际化的视野。”几乎与此同时,笔者自己也在博文《直面“网络下的蛋”——新时代背景下的饭店投资方向》一文中写下对这些后生的评价,比如: 大部分是独生子女、比较自我,在传统人士眼里可能有点自私、很容易接受新事物,尤其是高科技产品、对互联网高度热衷,喜欢网络聊天,但现实中的社交能力有退化趋势、主观意识强,对传统观念有所保留,奉行“只要我喜欢,有什么不可以”的信条、等级观念较淡薄,喜欢被平等的对待及对待别人、追求享受,不喜欢严格区分“工作、休闲、娱乐”的界限,对SOHO、瑜珈、SPA等新兴生活休闲方式比较喜欢。
尽管上述研究对象针对的主要是生长在大城市的适龄人群,且笔者的研究目的也主要针对饭店顾客群体,而非员工,但是,我们都应该敏锐地观察到中国不可阻挡的城市化进程,意识到即使是来自农村及欠发达地区的年轻人也是一群和上一代进城务工人员完全不同的新新人类,那么,我们在抱怨饭店员工流失率高的同时,有没有有目的地采取一些措施,用以迎合这些“自我一代”对于饭店工作和生活的需求,从而创造出一种适合他们的饭店小环境,吸引他们长期在饭店工作呢?
对此,个人以为,可以从员工对待及饭店内部环境建设两方面着手开展有效管理。
对于前者,广大饭店管理人员可以参考所谓的“3A原则”,即“接受对方(accept )、欣赏对方(appreciate)及赞美对方(admire)”,尽管饭店传统的管理理念、管理方式和这些80后、90后所具有的特征有很多冲突的地方,但是接受未来饭店员工将以他们唱主角这一事实 ,进而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并对其给予充分肯定无疑是留住他们中的优秀者,解决饭店用工荒这一过程中,饭店可以马上行动的前提措施之一。
当然,这也仅仅是前提,如果饭店自身没有一个吸引他们的内部小环境,那么这种待人接物方面的小技巧也只能产生“三分钟热度”,因此,笔者参考“3A原则”,提出饭店内部环境建设的“3F原则”,重点探讨如何使饭店成为“自我一代友好型(Me Generation Friendly)”企业。
第一个重点词是“友好(friendly)”。众所周知,饭店被称为“半军事化”式的管理,强调共性,而“自我一代”们恰恰有点自由散漫、个性强的倾向,两者表面上存在不小的冲突,这些员工因为工作出错被主管责备几句就甩手辞职的现象并不少见,而时光倒退10年,不少那时的员工会当上级的指责为前进的动力,以争取下一次做的更好。所以,“和员工交朋友”——这一管理学中并不十分提倡的手段也许如今应该尝试一二了,让这些80、90后员工认为管理者并不是高高在上,而是能够和他们打成一片,遇事能够共同承担,业余时间也能玩在一起,或许能产生特殊的管理效果,尽管这么做,在中国这样的人情社会,多少会牺牲点管理纪律,但为了营造友好宽松的饭店环境,吸引年轻人安心工作,这么做也许好处会多于问题。行文至此,脑海里浮现出两个经典的形象,都是出现在各自企业的员工大会上,一位是阿里巴巴的总裁马云扮演的白雪公主,另一位是大名鼎鼎的“股神”巴菲特,他80高龄依然一身嬉皮士打扮,抱着吉他高唱摇滚,既然如此知名的企业家尚能如此心系企业中的年轻人,期望和其没有距离,那么,我们那些经常表现的高高在上的饭店管理者们能否放下身段到“凡间”一游呢?
另外一种友好是对员工生活上的支持,时至今日,当GOOGLE允许员工带宠物上班、让金牌大厨掌勺员工餐的背景下,我们依然还有很多饭店既不提供住宿,也不提供三餐,甚至连社会保险都不一定提供,如此不友好的企业理应招不到人,这是普世价值,没什么可抱怨的。也许,未来不仅仅是提供食宿的问题,而是各家饭店比拼食宿质量的问题,饭店员工宿舍出现科勒档次的卫浴、员工餐出现哈根达斯都不是梦,假如饭店期望保有优秀人才,那么这一切都是值得的,况且,即使这么做,成本也不见得一定会很高,很多高额的支出并不在于物品的价格,而在于管理的落后。
第二个重点词是“有趣(fun)”。如前所述,“自我一代”们注重享乐,顾名思义就是享受乐趣,很多饭店对客环境富丽堂皇,内部环境却破破烂烂,以至于不少员工抱怨一进更衣室心情就变坏,为什么饭店不把员工更衣室做成健身房一样呢,放几台跑步机需要很大投入吗?还有,既然日本人能出版《漫画5S(一种工作现场管理办法)法图解》,为什么饭店不能有本图文并茂的操作手册,而只是枯燥的条条框框呢?员工活动只能是爬山和烧烤,为什么不是CS(一种网络游戏)大赛?员工不能找同一单位的恋爱对象,难道双职工会引起饭店动乱?饭店工作服永远是街边小厂的廉价货,为什么不是品牌服饰?
这样的问号可以列举很多,每一样都让饭店环境距枯燥很近,离有趣很远,个人以为,从操作层面来讲,实现这些改变并不困难,困难的是管理者的头脑,以人为本不是口头说说那么简单。
最后一个重点词是“未来(future)”,有学者指出,“自我一代”看上去个性十足,很有主见,其实本质上反而是没有理想的一群人,他们对于国家大事漠不关心,对于未来如何没有计划,随大流,不会独立思考,恰恰是失去自我的一代。个人以为,尽管这样的评论有点绝对化,但不必否认,确实很多80、90后的年轻人具备这样的特征,对于饭店来说,如何唤醒他们的“未来”意识,帮助其建立长远的职业规划,或者通过企业自身的使命和目标,带动这些大孩子们有一个相对现实的个人发展前景,也算是企业社会责任的一种良性体现,但事实上,我们的饭店做的还很不够,不少企业连自身的发展规划都没有,本身就在“混”,可以说是“迷惘的另一代”,又怎能成为搭载这些年轻人的人生方舟呢?从现在开始,建立属于你自己的使命和目标吧,不管饭店有多大规模,有多少竞争力,要想拥有足够的优秀员工,只能把自己变得更优秀,更有明确的发展方向,除此之外,别无他途。
古语有云: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尽管饭店人力瓶颈是多方面因素造成,其中社会因素还不在少数,但任何饭店管理者都应该明白,困难对于所有企业都是公平存在的,我们没办法改变世界,却能够改变自己。
评论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