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楂树之恋》热播,“史上最干净的爱情”出炉。虽然张艺谋给我们制造的爱情故事有很多感动,故事情节依然循规于生死绝唱,这样的爱情故事在韩剧里很普遍。韩剧主打温情牌,王子与灰姑娘大同小异地践履着这样的宿命,比如《蓝色生死恋》。当然,张艺谋毕竟是中国电影业界的一面旗帜,《山楂树之恋》更不是乏善可陈。电影启幕瞬间,美的彻骨的画面一定陶醉过你,知青下乡景象、单一而有特色的装扮,时代鲜明地把我们牵引到了“70怀旧”的假定命题。于是,我们自始至终被这样的情绪感染着,不能自拔。
不难理解,张艺谋是影像大师,他擅长构图和取景。《英雄》里的大片鲜红,《十面埋伏》里的层层翠绿,《满城尽带黄金甲》团团金黄……除了炫目的色彩,还有绚丽的服饰,一直流淌在两个小时的画面里。你可以忘记情节,但你一定不会忘记色彩和道具。当我看完《山楂树之恋》后,很长一段时间沉浸在小碎花短衫和蓝色肥佬裤、白色衬衫和军绿直筒裤,以及军用棉大衣的那个环境中。怀旧时尚,是从《山楂树之恋》周冬雨和窦骁的服装开始的。
这样的理解,《山楂树之恋》毕竟是成功的。影视传媒属于从传统战线上起来的时尚行业,旅游饭店业应该与之相类。影视充分关注道具的时候,自然引发了作为朝阳行业的饭店业态在服饰文化上是不是也可以有一个探讨。
传统饭店服饰以制服概之,主要功能是岗位的识别,基本上没有上升到服饰文化的范畴,更没能与经营效益相关联。事实上,一个饭店的着装品位,反映了这个饭店的个性和文化修养,展现出不同的文化归属。通览中国饭店业涉外三十年,我们的制服不同程度地受到外化,以西贯中、西为中用的着装格局是目前的主流趋势,饭店的服饰系统还处于没有完全消化到中国特色的文化谱系中,有些“中不中、西不西”的尴尬。其实中国服饰发展历史悠久,从文明起源人类学会穿衣到唐朝霓裳华服,及至辛亥革命孙中山先生倡导的“中山装”,实现了一次又一次的飞跃。饭店的服饰文化,在中国传统的历史背景中,应该可以有更好的诠释。
一是认识到饭店服饰文化是饭店实体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常规意义上看到的建筑文化、装饰文化,业主会投入很多财力物力来履行,属于边缘性的服饰文化很难得到充分关注。其一饭店本身在设计服饰文化的时候可能没有系统地去考虑,特别在经历几个更换周期后,添加的服装可能会游离在整体的文化氛围之外。其二目前饭店服装供应链条的可选性很差,基本上职业服装大同小异,没有针对性地设计。其实,饭店产品是一种综合服务产品,服装文化作为外化的组成部分,是受众视觉的“服务接触点”。树立饭店独特的服饰形象,让无时无刻的“服务接触点”都能博得关注度,这就是文化的附加值。因此,关注服饰文化不是毫无意义的事情,是直接关联于经营效益的。目前许多顶级国际饭店集团拥有自己的服饰系统,充分诠释了饭店的整体形象,值得正在发展中、逐步消化中的中国饭店业界借鉴。
二是认识到饭店服饰文化是饭店职业符号的直接体现。饭店服饰系统以饭店的管理层次、服务内容来约定,严格分明。一套合体优雅的服饰不仅能规范角色,还能增强员工的自信心,促使他们在职业符号的约束中不能任意所为,加强对职业的荣誉感和责任心。同时,也可以加强宾客对服务人员的有效监督。有一种说法认为,“绝不可以让员工的光彩盖过了客人。”笔者以为那是传统意义上的认识概念。饭店业从传统意义上的政府接待转变到平常百姓的衣食住行,早已脱离了奢侈消费的光环。在饭店作为更多的精神产品出现的这个时代,美丽的员工、得体的举止可以成为服务过程中一道靓丽的风景,是值得提倡的。只是我们在确定这样的服饰系统的时候能更合理更确切地去安排,从面料、色彩、款型上全视角考虑。
由此看来,饭店服饰文化必须是个性的、美观的、协调的文化构件,充分关注服装与饭店建筑风格、装修布局、环境氛围协调一致,体现饭店在这个方向上的文化个性。目前国内很多饭店特别中低端饭店,服饰文化是受到忽略的。体现在几个方面:一是没有自己的洗衣房,制服管理缺失。洗衣房作为饭店的配套,运营成本高,独立核算基本上是亏损部门,为此很多饭店采取外加工洗涤的方式完成制服及布草的洗涤。这在一方面加速制服的损耗,另一方面制服的美观挺括程度受到影响。合理权衡一下可以重新进行考虑。二是制服的安排上此轻彼重,重视一线员工、重视管理人员。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员工对自身的认定,相应的工作要求也会降低,形成短板,影响到服务品质。事实上,支撑的、二线的基层员工也是服务的主体。如果他们服饰参差不一、品相一般,会让客人对饭店的服务质量产生怀疑。三是服装的协调性无法贯彻始终。我曾经到一家五星级度假饭店参观,建筑的色彩轻逸休闲,她的餐厅服装却用了两个重色,大红和大黑,很突兀。饭店的服装文化是要讲究个性、不拘于一格,但背离本身的客观追求所谓的“时尚”就不足为道了。职业服装也得讲究美感,而且更应该讲究美感,因为她是公众审美的焦点。美应该是协调的、洁净的、健康的,而不是另类。
现在新的星级评定标准里面多了一项布草缝补内容的分值,是对制服管理的新要求,这样的导向值得欣喜。
从《山楂树之恋》的知青服饰,到饭店业的服饰文化,有一种传统的怀旧时尚在复位。中国是个多民族的国家,经历了漫长的历史年代,可以有很多的选择,来铸就饭店业服饰文化的五彩缤纷。让这样的五彩缤纷在东方女子的婀娜多姿中、东方男子的含蓄内敛中绽放民族的特色。属于我们自己的、适合我们的服装文化必定是属于世界的、属于美的选择。
评论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