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资料统计:饭店每年消耗大量资源,并排放大量空气污染。一家中等规模的三星级饭店,一年大约消耗1400吨煤的能量,排放4200吨二氧化碳、70吨烟尘和28吨二氧化硫。饭店百元收入能耗一般在6%至15%之间,列百元工资之后的第二大项费用支出。目前全国有15000家以上星级饭店,合计起来是非常巨大的数据。去年底《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首次将旅游行业列为国民经济的战略支柱产业,并提出到2020年我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至45%,真正意义上履行“低碳经济”的排头兵。
而浙江省饭店业协会2001年10月就以省标的形式出台了浙江省绿色饭店标准,用于指导饭店创建“绿色饭店”工作。当时就有数百家饭店进入了绿色创建的行列,这已经是低碳行为的有益尝试。但随着时间的推进,在持续深入的过程中并没有如星级创建那样走上规范化、程式化的路程,有很长的一段时间被淹没在市场经济激烈竞争的舞台背后。于是,我们可以感受到此番“低碳经济”的提出给饭店业出的是老命题新作业,面临着机遇的同时更多的是挑战。
挑战一、饭店自身持续发展和对接社会责任的矛盾调和。
饭店业发展30年,从指令性的外事接待载体转变成战略性支柱产业,由封闭性行业转向完全市场化的开放性行业,供求关系由卖方主导的市场转向买方主导的市场,其间一波三折。局部供过于求的产业结构导致竞争激烈,并逐步导向微利的市场发展阶段,特别是以三星级为主导的中间版块生存压力更大。在这样的背景下,谋求持续的发展是饭店业态的使命和责任。饭店业协会开展的绿色饭店创建,通过节能降耗,确实可以达到节约成本少则十几万,多则几十万的目标。推进低碳节能,自然也可以受益,这是值得提倡的。但同时,我们也可以看到低碳作为持续发展的概念,在一定意义上更多的是承担社会责任。作为饭店低碳概念关注的如中水系统、地热、太阳能、风能等新型能源和设备,有一些并不能直接带来很大的收益,或者说短期内回报比较低。特别老饭店,改造的投入和产出无法和谐同步。饭店在经营压力的抉择下,只能选择不作为,而求生存。目前一些地方政府出台了优惠政策鼓励行业节能改造,但在优惠政策兑现过程中,很是艰难。由此,在选择自身持续发展的市场抉择中,如何完成低碳的使命,如何让饭店业在自身发展和社会责任承担的角色上双赢结合,政府的推动力起着很大的作用。在这个过程中,政府部门可以参与其中,对饭店做出指导、制定标准、给予政策支持和促进作用。
挑战二、饭店全面推进与消费者逐渐认同的时间差对接。
饭店行业作为最早接轨国际的行业,不管是星级规范还是绿色框架的实施,都是领先于其他业态的。推进低碳概念也走出了先前的一步。记得去年年底在长沙出差,当地旅游局在每个星级饭店告示取消六小件,提倡环保消费。当时询问了很多游客,都表示不满意,认为取消六小件是降低了服务标准,是服务被“低碳”了。那次我们没有带够洗浴用品,问饭店,说是六小件可以买,全套28元,事后想起,虽然取消了免费供给,有偿供给依然存在的,低碳的并不彻底。另外还有一个案例,去年我们饭店成立了一个“长住客服务中心”,为长住客提供个性化服务,其中有一项就是低碳消费奖励计划。住店满一周以上的长住客可以得到价值60元的洗浴套装馈赠,前提是建议客人少用一次性用品,结果实施下来,客人领了奖励馈赠,6件套一点也没少用,成效不明显。确实,指导和培育人与自然和谐的“低碳文化”,并将这种文化渗透到饭店、员工、特别是消费者,需要一个过程。星级饭店可以起到示范作用,发挥传播带动职能,使这个高端消费群体首先被教化,自觉调整自身的行为,以求与自然环境和谐相处。但在这个过程中,客人的低碳消费行为“积习难返”,接纳有一个时间差,需要我们业态步调一致,同步推进,才能有成效。
挑战三、饭店业态破土推进和全社会参与的短板补台。
环境的压力和经济的发展要求低碳消费成为饭店发展的一个方向,饭店业确实朝着这个方向在努力。节能改造计划、新能源开发使用、客人消费行为的引导、管理秩序新配置、节能降耗手册等,通过一系列低碳行为方式,使得低碳意识成为常态,而不是时尚。在新饭店的构思过程中,行业也在积极引导为低碳做更多更合理的设置和安排,做好长远的发展规划。目前全国各地有许多新型饭店都是围绕低碳概念布局的。至于运作结果如何,需要一个评价过程。那么低碳行为,不仅仅是饭店业态的责任,更是全社会的公民意识。若是全社会每个人多一些社会责任感,从自身做起,从小事做起,从现在做起,关注环保,关注民生,关注低碳可持续的绿色未来,滴水穿石,唤醒整个民族整个社会整个人类的低碳环保意识,那么我们的家园、蓝天、土壤、森林、草地,都将郁郁葱葱。而这个过程,我们并不能急于求成,并不能一腔热血,应该循序渐进,应该持久弥坚。
这样的未来,我们是可以选择的。
评论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