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媒 渠道代运营 里屋里设计 吉尔福德培训 EMAILliwulihotels@liwuli.com.cn PHONE021-61846897

低碳理念下的饭店低碳建设

2013-07-30 10:19 来源:《饭店业》 作者:洪文艺
  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大会随着2009年的脚步渐渐远去了,尽管大会议程几起几落,在《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的核心问题上,各缔约国没有达成一致协议,但“低碳”一词却在世界热了起来,低碳消费,健康环保的生活理念却越来越为人们所重视。
 
  一、低碳理念与低碳饭店
 
  1、低碳理念及低碳经济
 
  低碳(low carbon)一般指较低或者更低的温室气体排放。一般地理解,低碳理念是随着世界工业经济的发展、人口的剧增、人类欲望的无限上升和生产生活方式的无节制等问题,导致全球气候变化的严峻形势催生出来的;但严格来讲,“低碳”是可持续发展战略下的一种实现方式。
 
  “低碳经济”最早见诸于政府文件是在2003年的英国能源白皮书《我们能源的未来:创建低碳经济》。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模式,是人类社会继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之后的又一次重大进步。低碳经济实质是能源高效利用、清洁能源开发、追求绿色GDP的问题,核心是能源技术和减排技术创新、产业结构和制度创新以及人类生存发展观念的根本性转变。低碳经济是经济发展的碳排放量、生态环境代价及社会经济成本最低的经济,是一种能够改善地球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可持续性很强的经济。它有两个基本内容:一是包括生产、交换、分配、消费在内的社会再生产全过程的经济活动低碳化,把二氧化碳(CO2)排放量尽可能减少到最低限度乃至零排放,获得最大的生态经济效益;二是包括生产、交换、分配、消费在内的社会再生产全过程的能源消费生态化,形成低碳能源和无碳能源的国民经济体系,保证生态经济社会有机整体的清洁发展、绿色发展、可持续发展。
 
  2、什么是低碳饭店
 
  世界在低碳理论的大背景下,低碳经济几乎涵盖了所有的产业的领域。低碳社会、低碳经济、低碳生产、低碳消费、低碳生活、低碳城市、低碳社区、低碳家庭、低碳旅游、低碳文化、低碳哲学、低碳艺术、低碳音乐、低碳人生、低碳生存主义等一系列新概念、新政策应运而生,“低碳饭店”也不例外。
 
  所谓“低碳饭店”是将低碳消耗贯穿于整个生产过程,且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主要生产方式和消费模式运营的饭店。饭店是一个特殊的行业,它既是一种生产方式,又是一种生活方式,面对两种方式的有机结合,饭店的低碳战略既面临巨大的挑战又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节能是饭店低碳化最为有效的实现途径,但不能把低碳饭店仅仅理解为节能减排。绿色饭店所遵循的“3R”原则(循环、减量、补偿)也是低碳饭店必须坚持的原则之一。
 
  二、如何实现饭店的低碳化
 
  饭店的低碳化是指低碳饭店的实现方式,它涉及到饭店的设计、施工、建设、原材料、管理、服务、采购、营销、文化等方方面面,是一个复杂、系统、艰辛而又长期的工程,不同性质、不同业态、不同区域、不同等级、不同类别的饭店,低碳化的方法和途径是不一样的,同一饭店的不同发展阶段、不同季节、不同营业时间,以及不同的客源层次,都有不同的低碳措施,它是具体的、动态的,因不同饭店各有侧重,随饭店发展不断变化。它也可以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写成一本厚厚的书。笔者认为,低碳饭店的实现途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低碳生产
 
  低碳生产是饭店低碳化的首要环节,“优生”(指饭店的规划、设计、建设)是关键,“优育”(指饭店的运营、管理、服务)是保障,低碳饭店是“优生优育”综合作用的结果。饭店的低碳生产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指饭店作为一个产品,其产生及变更过程的低碳化,包括饭店的规划、设计、建设、装修、改扩建等;另外则指饭店运营过程中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的低碳化。以下重点讨论第一个方面的低碳生产,即用低碳理念指导饭店的规划设计、饭店建设装修的低碳化和饭店改扩建中的低碳追求。
 
  (1)低碳理念下的饭店规划设计。
 
  尽管业内专家普遍认为,“好的饭店是设计出来的”,但这恰恰是中国饭店业与西方饭店业最主要的差距之一,至今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和普遍的关注,当前中国许多建筑物一开始并不是作为饭店而存在的现实,更加大和遮蔽了这种差距。低碳饭店的规划设计必须坚持以下原则:①符合国情、地情、客情的原则;②与当地自然、景观协调共生的原则;③充分利用太阳光和自然风向的原则;④减量、循环、重复使用的原则;⑤景观和谐与植物多样性的原则;⑥满足饭店管理与服务专业流程的原则、⑦追求个性、特色、文化的原则;⑧在安全、健康的基础上追求舒适的原则等。饭店的规划设计是一项系统工程,是多学科交融、多层次协调的结果,参与规划设计的有关单位和人员必须自觉承担起国家发展战略和人类生存条件的社会责任。上至国家政策、地区经济社会文化发展和生态条件、以及主要客源市场的基本情况;下至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的利用、自然光和风向的利用、噪音、振动的处理;小到电梯的节能、低辐射玻璃、既能蓄热也能散热的天窗,甚至是能根据二氧化碳浓度控制新风量技术等等,这些因素都要综合考虑进去。饭店的硬件不仅仅是建筑物、设施设备和少量的景观,更包括饭店的人工环境、与饭店有关的自然环境、客源市场环境、管理服务环境和人的环境等。不能简单地照抄其他饭店设计的方案,更不能把装修设计当作饭店的专业设计,也不能一味地追求设施的豪华与奢侈。饭店的大堂、客房不是越大越好,比如,2003版的星标(GB/T 14308-2003)关于“四、五星级饭店的70%客房的面积(不含卫生间)不小于20m2”的规定就值得商榷。
 
  (2)饭店建设装修的低碳化。
 
  建筑材料的低碳化和安全性是常常被忽略的问题,饭店建设要最大限度地做到原材料的本地化和无毒化,饭店装修尽量少用铝材。建筑外表要尽量“素装修”,减少墙体多余的外装饰。有些地区还要“穿衣戴帽”,按照有关国家和行业标准进行保温隔热处理,以提高建筑的节能效率。近10年来,绿色节能建筑成为建筑节能中的一大亮点,能因地制宜地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因素和高效地利用自然资源,正确处理节能、节地、节水、节材、环保及满足建筑功能之间的辩证关系,是生态环境与建筑有机结合,在建筑生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为人们提供高效、舒适的活动空间。我国现已初步建立起了以节能50%为目标的建筑节能设计标准体系,部分地区执行更高的65%节能标准,而国务院办公厅在《2009年节能减排工作安排》中规定,2009年底施工阶段执行节能强制性标准比例提高到90%以上。尽管我国在2006年6月就开始实施《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但由于种种原因,目前国内许多大型建筑项目,尤其是办公、饭店等建筑,都倾向于申请美国的LEEDTM绿色评估,该标准是美国绿色建筑委员会(U.S. Green Biul-
 
  ding Council)的“领先能源与环境设计建筑评级体系”,是目前世界各国的各类建筑环保评估、绿色建筑评估以及建筑可持续评估标准中最具有影响力的。
 
  (3)饭店改扩建中的低碳追求。
 
  平均5~8年一个改造周期是中国饭店业最为显著的特点之一,但以低碳作为目标追求的改扩建在饭店业却鲜有耳闻。目前我国建筑能耗占社会总能耗的比重已经达到22%~25%的水平,北方地区的采暖能耗超过了当地社会总能耗的40%,单位建筑面积能耗约为同纬度气候相近国家的2~3倍左右。其实,国内大部分饭店的建筑节能改造不仅很有必要,而且潜力巨大。一般来讲,建筑中门窗是能耗最大的,占50%、外墙保温占30%、灯具及家电占了20%。低碳建筑的建设与改造尽管需要增加5%~10%的投资,但可减少40%的碳排放,5~6年就能收回成本。在此领域,日本和德国作了较为系统的研究与实践,美国对建筑减排的要求是,到2016年建筑能效提高60%。
 
  2、低碳消耗
 
  对城市或景区生态系统而言,饭店不是生产者,而是以消费者的性质存在的,消耗或者消费是饭店的生态本质。加上饭店行业集生产和消费方式于一体的产业特征,决定了饭店的运营模式不仅是高碳消耗,而且呈以间接排碳为主的特点。因此,饭店的低碳化不能仅仅关注节能,更要关注所有被饭店消费的物质中,它们在生产、消费和降解等过程中二氧化碳和其他温室气体的排放量。鉴于此,饭店的低碳消耗主要抓住以下3个关键的方面。
 
  一是以能源为主体的低碳消耗。
  
  具体表现为节电、节煤、节油、节气、节水等方面。饭店的水、电、煤、气、油等能源消耗约占经营成本的30%,单位建筑面积的平均用电量是城市居民的10倍多,人均日耗水量为5倍多。一座建筑面积在8~10万m2的大型饭店,大约每年消耗标准煤约1.32亿Kg;一家三星级饭店年污水排放量可达1亿Kg左右;一座中等规模饭店的燃煤锅炉,每年至少排放420万Kg二氧化碳、7万Kg烟尘和2.8万Kg二氧化硫;即便使用燃油锅炉,也会产生对人体有害的一氧化氮、氮氢化合物和二氧化碳等污染物。可见,降低能源的消耗量是饭店低碳运行最明显、最有效的措施。
 
  二是以物品为主体的低碳消耗。
 
  饭店业的所有物品及其使用都可以折合成二氧化碳的形式表现出来。例如制造一条250g的纯棉毛巾,二氧化碳排放量约为7Kg;制造一件400g的涤纶浴巾,二氧化碳排放量约47Kg;生产1个塑料袋,二氧化碳排量约为0.1g;制造一张厕纸,会产生1.8g的碳排放量;生产一袋薯片会释放75g温室气体。再如,一台客房小冰箱每天的二氧化碳排放量约为200g;一台40英寸大屏幕液晶电视,开机1小时的二氧化碳排放量约为160g;一台电脑平均每年可以制造出约100Kg二氧化碳。因此,减少饭店物品的消耗,就是减碳;减少某些需要以电能消耗为动力的物品的使用时间,也就是减碳。
 
  三是以食品为主体的低碳消耗。
 
  饭店里所有食品的生产、消费和降解也都可以折成二氧化碳。例如,生产1Kg粮食,二氧化碳的排放量约为0.94Kg;生产1Kg猪肉,二氧化碳排放量约为1.4Kg;少吃0.5Kg的肉,可以减排二氧化碳700g。就饭店业常用的餐饮原料而言,牛、羊等反刍动物的肉类,其二氧化碳的排放量是最高的,生产牛肉排放的温室气体是生产同样重量的鸡肉的13倍、土豆的57倍。有研究表明:生产一个普通美国人一年所需的牛肉,所排放的温室气体,相当于一辆轿车行驶超过2900Km的排放量。此外,不同的烹饪方法和不同的餐饮消费方式,所产生的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也是不同的。一般来讲,蒸、煮、炖、炸等烹饪方式所产生的二氧化碳要大于煎、炒等烹饪方式,而凉拌、半生食、生食等进食方式所产生的二氧化碳的排放量是最低的。
 
  3、低碳管理
 
  低碳管理是一个十分宽泛的概念,可以说饭店所有关于低碳的理念、方法、措施都属于饭店低碳管理的范畴。但就当前中国饭店业管理的现状和水平来讲,饭店的低碳管理应侧重于节能管理、采购管理、一次性用品管理和碳中和技术。
 
  (1)节能管理。
 
  饭店节能尽管是一件利己利国的好事,但并未在全行业引起全面、足够的重视,有关节能的方法措施也亟待改进。以节能为核心内容的《绿色饭店》和《绿色旅游饭店》标准虽然已经出台多年,但推行的效果远不如星级标准,普及率较高的省市只有浙江省和北京市。目前全国绿色旅游饭店的数量大约只有2000多家,与近2万星级饭店的数量相比,形成巨大的反差。饭店的节能管理需要因地、因店、因时、因客不同而各有差别,整体上讲,我国饭店业的能源消耗和温室气体排放,与饭店所处的纬度、气候带、海拔高度、小气候、建筑物的能源效率、设施设备的质量和使用年限、饭店的植物量、客人的环境意识、消费习惯和住店时间、以及饭店规模、档次和等级水平等诸多因素息息相关,具体的节能指标不可能做到全国一盘棋、全行业一盘棋,因店制宜、因时制宜才是科学的、现实的。管理活动中的节能也十分重要,例如,多用电子邮件、MSN等即时通讯工具,少用打印机和传真机;在午餐休息时和下班后关闭电脑及显示器,这样做除省电外还可以将这些电器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减少三分之一。  
 
  (2)采购管理。
 
  饭店采购除了要考虑价格成本,还要考虑碳成本。“低碳采购”要求饭店采购设备、物资、食品时,既要关注商品的质量价格,又要关注所购商品在生产、运输、使用、加工、消费、降解等过程中的碳排放,在综合比较中作出既有益于饭店、又有益于环境的选择。尽管这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事情,给饭店采购带来了巨大的挑战,也给工作人员以较大的压力;但也有一些基本的规律可循,一般来讲,被购商品的碳排量,进口产品大于国内产品;化工产品大于自然产品;工艺复杂的产品大于加工简洁产品;包装精美的产品大于包装简洁的产品;长距离运输的产品大于本地产品等。饭店食品原料碳排量也具有以下规律:高档营养滋补食品大于普通食品;肉类、水产类食品大于蔬菜食品;肉类又大于鱼类和海鲜类;牛、羊等反刍动物的肉类大于猪、鸡等圈养家畜家禽动物的肉类;反季节蔬菜大于时令蔬菜;食品的产地离饭店的距离越远,所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就越高,从新西兰向英国运送猕猴桃所释放的温室气体量是水果本身的5倍。
 
  (3)一次性用品的管理。
 
  有关一次性用品能不能进客房的问题已经争论了多年,一些饭店敢为人先的勇气和极具戏剧性的结果,使得饭店业内业外都已认识到这不是一个简单的“放”与“不放”的小问题。其实,饭店的一次性用品不仅仅是“六小件”,还包括一次性筷子、塑料袋、快餐盒、饮料吸管、瓶装矿泉水、易拉罐、不能回收的酒瓶等等。特别是瓶装矿泉水、易拉罐、不能回收的酒瓶等一次性用品还依然处于社会各界密切关注的视线之外,且有愈演愈烈之势。瓶装矿泉水通常并不比自来水更健康,但其碳排放量大约是自来水1万倍,其成本甚至比石油的成本还高;易拉罐由铝制材料制成,铝的冶炼过程会耗费大量的煤炭或电能,与易拉罐饮料相比,软包装生产和处理的饮料更节能减排;以陶、瓷等为原料的一次性酒瓶,几乎不会自然降解,对人和环境的安全均构成威胁。饭店对于一次性用品的管理,必须从产业政策、减量化、再利用、对人的安全性、品质服务、消费引导、习惯培养等多方面着手,综合协调,才能从整体上取得较好的效果。
 
  (4)碳中和技术。
 
  “碳中和”是为减缓全球变暖所采用的一种环保方式,通过计算个人和企业组织在生产和生活中直接或间接制造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以及抵消这些二氧化碳所需的经济成本,然后个人付款给专门企业或机构,由他们通过植树或其他环保项目抵消大气中相应的二氧化碳量。“碳中和”的理论和技术使得国家、地区间的碳交易有了可能。总体上讲,低碳饭店只是手段而并非目的,是饭店通过低碳化的方式为当地和全球环境保护贡献自己责任和义务,饭店自身也从中受益。饭店在市场生存和环境责任的权衡对比中,低碳措施仅做“减法”(减碳、减排),往往会陷入两难的尴尬,“加减”并用不失为一种明智的选择。在我国碳交易市场尚未发育的今天,饭店碳中和技术的最佳方法就是尽可能增加饭店植物量和植物多样性,通过植物吸收二氧化碳来抵消饭店产生的二氧化碳。
 
  4、低碳服务
 
  饭店的低碳服务大致可分为三类,即规范性低碳服务、引导性低碳服务和创新性低碳服务。这三种服务互相作用、互相渗透、互相促进、互相转化,整体上共同构建出饭店的低碳服务体系。
 
  规范性低碳服务
 
  是指通过认识、掌握饭店设施设备、服务流程、客人消费等环节中直接或间接产生二氧化碳的排放规律,并以此为依据来形成饭店规范性的低碳服务流程或制度。比如,同样的商品,由于本地产比外地产具有更低的碳排放,在质量和价格基本相同的情况下,饭店坚持优先使用本地商品,这就形成了饭店低碳采购服务规范或制度;再如,由于棉麻制品的碳排放量远远少于化纤制品,不仅舒适,也有利于减碳。所以,饭店尽量采用天然的棉、麻纺织品,也应是饭店棉织品的服务规范;还有,洗衣房在熨烫衣服时,可以按这样的规范操作:在通电初始阶段先熨耐温较低的衣物,待温度升高后,熨耐温较高的,断电后用余热再熨一部分耐温较低的衣物,这样可节约电能,减少碳排放等。
 
  引导性低碳服务
 
  是指饭店在服务中对客人的生活理念、消费方式、习惯嗜好等进行适当的引导和培养,以达到主客一体、低碳互动,共同构建低碳饭店的目的。引导性低碳服务以提倡简约生活为主题,节约就是最大的减碳,低碳生活就是简约的生活方式。引导客人逐步放弃以高耗能源为代价的“便利消费”的生活理念、放弃使用“一次性”用品的消费习惯、放弃以大量排放温室气体为代价的“面子消费”、“奢侈消费”的生活方式。倡导追求健康生活,不仅要“低脂”、“低盐”、“低糖”,也要“低碳”。例如,在餐饮服务中,引导客人减少牛肉的食用量,不点两份以上以牛羊肉为主料的菜品;引导客人减少骨碟等餐具的使用量,以达到减碳、节水、节能的目的。
 
  创新性低碳服务
  
  是指将低碳的理念和方法与饭店经营、管理、服务进行有机结合的首创式服务。其实,饭店每一种规范或引导性低碳服务在开始都是创新性的。例如,剩食打包服务现已得到大多数客人的认可,它是节约型的消费,但不一定是低碳的生活方式。因为,打包所用的快餐盒和塑料袋是高碳、有毒和污染型的,而且被打包的食品还要加热才能食用,再一次消耗了能源,产生了高碳排放。因此这里有一个临界点,只有当剩食节约所减少的碳排放大于剩食打包过程中所增加的碳排放的时候,才是低碳的生活方式。如果哪家饭店率先算出这个临界值,并在服务实践中推广,那么它在整个饭店行业就是首创性的低碳服务。环境影响不是一道非此即彼的选择题,每个答案背后可能藏着一个令人意想不到的结果。即使普通家庭主妇也可能面临着“洗碗还是洗碗机”的问题,在节约水资源和电能之间你选择哪个?!
 
  5、低碳形象
 
  影响饭店低碳形象的因素很多,但至少包括以下方面的层次和内容。
 
  第一,员工通过自己的一举一动来体现饭店的低碳形象,如坚持使用手帕而不用餐巾纸;坚持自己带水杯而不使用一次性杯子;每个员工可以领养一盆绿色植物,使饭店平均每个客人不少于一盆绿色植物等。
 
  第二,除了以上所述的低碳生产、低碳消耗、低碳管理、低碳服务之外,饭店还可以通过低碳营销来树立自己的低碳形象。例如,饭店可以尝试对乘坐火车和大巴来店的散客享受团队优惠价格,以鼓励人们出行采取低碳的交通方式;饭店可以在停车场划定一块位置,专门用来停泊小排量低碳汽车,也可以对住店客人免收1.4升以下小汽车的泊位出租费,以顺应国家低碳汽车产业导向的潮流;饭店还可以对驾驶3.0升以上排量汽车的住店客人,采取不享受任何价格折扣的营销手段,来树立自己的低碳形象等。
 
  第三,饭店低碳形象的营造依靠点滴积累,也依赖于大型的、或者创新性的低碳活动来创造,当做出了一定的品质,达到了一定的高度时,就形成了饭店的低碳文化,它是饭店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低碳饭店要注意的问题
 
  1、饭店减碳要有科学的方法
 
  低碳饭店的构建要有整体性和系统性的思维,要有科学的方法和精确的数据作为支撑,它依赖于专业机构和专业团队的研究,并在实践不断地调整和优化。因此,低碳要有科学的方法,不能简单化、绝对化;更不能想当然或理念上说说而已。最好的例子就是饭店服务员要不要随手关灯,从节能的角度看肯定要随手关灯,然而每开关一次,灯的使用寿命就减少3天,一些饭店的豪华灯具不仅价格昂贵,而且生产过程的碳排放是普通灯具的100~500倍;那么“随手关灯”可能造成的后果是:既造成了饭店的经济损失(节能不节钱),又增加了碳排放。最好的办法就是在设计、建设、装修的过程中一步到位,既节约了饭店的人力成本,又有较好的减碳效果。可见,低碳饭店的构建是一项系统工程,它要将兼顾饭店、客人、社会、环境、生态等多层次、多角度的关系,不能顾此失彼,“一叶障目,不见森林”。
  
  2、充分估计低碳饭店实施的难度
 
  低碳对于饭店来说,理念虽好,但实施起来有一定的难度,主要原因有两点:
 
  ①低碳理念要饭店和饭店人站在整体、系统、环境、生态的角度看问题,而不能仅仅站在客人和饭店企业自身的角度看问题,否则就违背了低碳经济的本意。
 
  ②低碳饭店的实现需要更多的社会支持和配套,饭店是企业,经济效益是第一目的,不可能为实现低碳目标去扩大它的社会功能,否则饭店自身也不能生存。例如,饭店销售的白酒和啤酒,在生产过程中有大量的碳排放,如果饭店引导客人少喝酒,对减碳是一个重大的贡献,但却减少了饭店的经济收入;如果听之任之或者加强酒水的销售,无疑又与低碳饭店的目标背道而驰。
 
  由此看来,低碳不仅是一种理念,更表现为一种技术和方法;与其说是一种目标,倒不如说更是一种手段,要有数据和技术支撑。尽管仍有学者对气候变化原因有不同的看法,但由于“低碳生活”理念至少顺应了人类“未雨绸缪”的谨慎原则和追求完美的心理与理想,因此“宁可信其有,不愿信其无”,低碳理念也就渐渐被世界各国所接受。它不仅是一个政治问题、科技问题,还是一个前沿问题,目前仍有许多政策、法律和核心的技术尚待解决,因此需要政府的力量以及大量生态学和环境科学的专业研究人员和专业技术支持。当前,饭店在“减”与“增”的问题上,要算好一进一出两笔账,取一个最佳的平衡点,能减的做减法,不能减的做加法。防止好心办坏事、吃力不讨好的尴尬结局。
 
  3、对低碳要有理性的态度
 
  主要是澄清以下认识上的误区。
 
  第一, 二氧化碳并不是个“坏东西”。
  
  在对于“低碳”的认识上,我们可以把二氧化碳理解为人类应对全球变暖的环境媒介和一般等价物,如果把“全球可持续发展”比作市场的话,那么“碳”就是这个市场上流通的货币。二氧化碳是地球和人类生存不可缺少的物质条件,它保证了自然界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和海洋中浮游植物呼吸的需要,并且在植物生长、灭火、致冷剂、人工降雨、工业原料、储藏食品、液体燃料、气体肥料等许多方面发挥出重要的作用。饭店中也大量使用二氧化碳及其副产品,如二氧化碳灭火器;餐饮中使用的干冰,就是固体二氧化碳;碳酸饮料、啤酒和汽水中含有许多高压溶入的二氧化碳,用以增加口感和舒适度;西方科学家和企业正在把工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二氧化碳收集、冷凝、加工,制成干洗行业的洗涤溶剂,它具有清洁卫生安全高效的特点,可替代传统的闪点低、易爆易燃、干燥慢、气味刺鼻、毒性较高的以烃类、氯代烃等制成的洗涤溶剂,目前欧美一些国家正在饭店业推广这种绿色的二氧化碳新型清洗剂。
  
  第二,减碳不是只减二氧化碳。
 
  通常,我们把二氧化碳看成是地球温室气体的代名词,除了二氧化碳(CO2),其他影响全球变暖的温室气体还有:水蒸气(H2O)、臭氧(O3)、氧化亚氮(N2O)、甲烷(CH4)、氢氟氯碳化物类(CFCs,HFCs,HCFCs)、全氟碳化物(PFCs)及六氟化硫(SF6)等。减碳不只是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还包括其他的温室气体。
 
  第三,饭店不能以低碳的名义进行“忽悠”。
 
  低碳理念从它产生的那一天起就成为时间各国政府之间协调可持续发展,寻求代内、代际公平的一种工具,也成为发达国家打压发展中国家的“碳大棒”,成为绿色贸易壁垒在新世纪的另外一种表现形式。例如,2007年中国人均排放二氧化碳4.6吨,美国人均排放二氧化碳19.1吨,中国人均碳排放仅约为美国的五分之一,但美国却执意要“捆绑”中国一起减排。饭店业应力戒把“低碳”作为一种标签、口号与时尚,歪曲低碳经济的本质,粉饰低碳饭店的目的。或者打着“低碳”的名义来降低服务的质量,或者为自己的劣质服务寻找一个搪塞的借口,或者把“低碳”作为饭店廉价的营销诉求,以至于低碳饭店成为一个被泛化、异化、滥化的“新名词”。
 
  转眼新春佳节将至,中国民众特别是城市居民的春节已经渐渐离不开饭店,过一个低碳、绿色的春节假期是现代人们的希望。节约能源,改变高耗能的生活和消费习惯,已经不仅仅是一个时尚的话题,更是一种道德的选择,一种负责任的生活态度态度。
 
  总之,节能、绿色、循环、低碳、可持续等方法论,都是以生态学为理论基础的,生态化最终将成为世界饭店业的大趋势,而中国社会所面临的人口、资源、环境、发展的巨大压力的现实背景,也将会促使中国饭店业的生态化进程走在世界饭店业的前例。
 

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全部评论
未经里屋里书面许可,对于注明'里屋里'来源之作品(文字、图片),任何媒体或个人不得全部或者部分转载,请与里屋里(021-61846897)联系;经许可后转载务必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