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随着世博会的闭幕,长三角饭店业受到的“溢出效应”黯然消退。由于世博期间上海及周边地区大量饭店开业,致使2011年该区域饭店经营相比2010年呈明显下滑趋势。据权威数据统计,与2010年上半年相比,上海饭店业市场2011年同期整体住宿率、平均房价和单房收益分别下降了10%、3%和13%。然而,与上海近在咫尺的嘉兴饭店业,却延续了2010世博旅游年的红火之势,2011年1至9月份,嘉兴饭店营业总收入达11.9亿元,相比2010世博旅游年增长6.6%,取得了不俗的成绩。该市的主要做法包括:
坚持科学发展观引领,优化饭店业产业结构
嘉兴饭店业准确把握2010世博旅游年、2011红色旅游年带来的发展机遇,顺势而为,乘势而上,成功壮大了产业规模,优化了产业结构。一是完善产业政策,扶持产业发展。强化由政府主导旅游产业发展,与之配套的三产发展补助政策力度不断加大,全市五县二区均出台三产补助政策,各行各业呈现兴办旅游的热潮,特别是房地产等相关行业向饭店业的转向,使该市旅游饭店总量呈现不断扩大的态势。2010年以来,富悦大酒店、振石大酒店、白金汉爵大酒店、杭州湾海景大酒店、新洲国际大酒店等一大批饭店相继开业,该市旅游饭店床位总数从2009年初的62757张上升到目前的104841张,增长了67%。目前,全市在建规模以上饭店24家,饭店业发展势头迅猛。二是制定产业规划,优化产业结构。面对市场竞争和挑战,嘉兴市饭店业的产业结构发生了深刻变化,产业成熟度进一步提高,旅游饭店已呈现多元化、多层次和特色化发展态势。2010年,嘉兴市旅游局制定出台《嘉兴市区饭店业规划》,以“总量适度”、“结构合理”为目标,推进大型饭店与中小型饭店、新建饭店与改造饭店、星级饭店与特色饭店科学搭配、融合发展,全市饭店形成了整体适当分散、局部相对集中的结构布局。据统计,该市目前共有星级饭店56家,其中五星级3家、四星级13家、三星级30家、一二星级饭店10家,同时在评的五星级饭店3家,四星级2家,三星级2家,初步形成了两头小中间大,以中档饭店为主的橄榄形布局。三是明确产业标准,规范产业发展。“优生”还需“优育”。嘉兴市旅游系统高度重视标准体系的建设,着力在完善饭店管理标准体系和服务标准体系上下功夫,把各种考核标准、评星标准、绿色饭店标准有机结合,形成了一套较为完整的标准化管理体系。2011年初,该市旅游局召集全市300多位饭店管理人员学习新版《饭店星级标准》,同时开展新标达标工作,分三个阶段对全市56家星级饭店进行对标。为提升行业队伍素质,专门举办了全市饭店服务技能大赛,共有20支代表队、88名选手参加了比赛,充分展示了饭店业员工队伍的风采,促进服务品质的提升,树立了良好的旅游行业形象。深入开展行业生态创建活动,实现从浅绿到深绿的转变。通过国家级、省级绿色饭店创建,节水型企业创建,推进旅游饭店实现生态管理,改善服务环境,提升服务品质。目前,该市成功创建34家绿色饭店,占当地星级饭店总数的60%。
强化品质竞争意识,打造“住在嘉兴”特色品牌
嘉兴饭店业坚持“品质竞争”的发展理念,立足自身区域和资源优势,积极打造“住在嘉兴”的行业品牌,成效初显。一是内强素质,唱响“住在嘉兴”品牌。品质管理的主要目的是提升行业素质。通过开展“品质服务年”等活动,该市饭店业的管理与服务水平有了显著提高,内部质量的控制更加严谨有效,管理方法更加科学专业,服务操作的随意性日益减少。为了保证品质管理的实效性,该市旅游主管部门坚持每年开展星级饭店复核、复评以及评定检查,同时着力建设行管队伍、饭店内审员队伍、行风监督员队伍等三支队伍,严格饭店品质质量,推动了全行业管理素质的提升。“以品质服务吸引潜在顾客”,“用品质服务打动在店宾客”,“靠品质服务吸引回头客”,嘉兴正在以品质服务唱响“住在嘉兴”的饭店业品牌。二是外学先进,打造“住在嘉兴”品牌。 近年来,嘉兴市以红色旅游为龙头,带动古镇旅游、乡村旅游、商贸旅游等多种旅游业态融合发展。2011年1至9月,全市共接待国内游客3040.9 万人次,旅游收入276.4 亿元,分别增长 18.5 %和26.6 % ;接待入境游客 52.04 万人次,旅游创汇 1.9亿美元,分别增长 5.3 %和 11.7% 。旅游业的快速持续发展,为饭店业的发展带来了契机。目前已有洲际集团、深航管理公司、世贸管理公司、南苑管理公司、开元旅业、锦江集团等国内外知名饭店集团入驻该市,同时如家、汉庭、莫泰、万好万家等知名经济型连锁饭店品牌也相继进驻该市,既为饭店业的发展引入了竞争,也注入了活力。通过知名品牌的引入,既扩大了饭店业市场规模,带来更多的客源,又提升了饭店业整体管理水平,提高了城市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嘉兴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魅力吸引国内外饭店品牌入驻。三、特色经营,培育“住在嘉兴”品牌。营造特色是提升饭店品质的基础,只有打造出产业的差异化,才能真正使“住在嘉兴”成为一张闪亮的城市名片。近年来,在全市旅游系统的不懈努力下,初步形成了商务会议型、度假休闲型、精品商务型、文化主题型四大类特色饭店。第一类商务会议型饭店,凸显“住在嘉兴”的优势。嘉兴市区位条件优越,位于长三角上海、杭州、南京城市圈的中心,有着承接和分流周边大城市商务会议的独特优势。如以会议为主题的世博大酒店(五星级)。新开业的富悦大酒店更是配有两个层高7.5米、面积1500平方米的无柱多功能厅,是目前浙江省同类饭店中规模最大、设施最完善的会议中心。第二类度假休闲型饭店,打造“住在嘉兴”的休闲形象。嘉兴是典型的江南水乡,拥有丰富的湖泊资源,以及革命圣地南湖、“天下第一潮”钱塘潮、西塘古镇等景观。该类饭店以临湖而建的南湖国际俱乐部,被称为“城市里的度假村”的振石大酒店,以及建设中的湘家荡君澜温泉度假酒店等为代表。第三类精品商务型饭店,体现“住在嘉兴”的简约便捷。如汉庭、如家、莫泰、万好万家等经济型连锁饭店。第四类文化主题饭店,使“住在嘉兴”多元化。嘉兴人杰地灵,文化底蕴深厚,发展主题饭店有着得天独厚的资源。如月河客栈依托月河历史街区,再现了老嘉兴的民居生活。乌镇通安客栈犹如乌镇的广告标语“来过,便未曾离开”。
注重创新经营举措,推进饭店业转型升级
创新是发展的不竭动力,更是时代赋予嘉兴饭店业的使命。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以及错综复杂的内外环境,创新已经成为嘉兴饭店业在新形势下实现转型升级的必由之路。一是注重营销创新,搭建共赢平台。近年来,该市通过对景区、景点以及旅游线路的营销推介,使得旅游企业的影响力和营收得到了极大的提升,红色旅游、古镇旅游更是成为了城市的名片。随着饭店业的异军突起,接待能力迅速提升,行业内的竞争日趋激烈。该市旅游主管部门审时度势,及时召集主要饭店分析形势,研讨对策,积极走访县(市、区),深入了解饭店业发展具体情况。针对嘉兴绝大多数是单体饭店,外围市场开发困难重重的现状,旅游主管部门及时调整营销思路,提出开展以政府为主导,整合分散资源,集中联合营销,搭建共赢平台的营销策略。2011年,该市以上海为重点,围绕长三角周边城市开展了景区景点和饭店业的整合营销。整合营销不仅提升了嘉兴饭店业对外的整体形象,对饭店业的有序发展起到积极地推动作用,同时极大的降低了单体饭店“走出去”的成本,拓宽了营收途径。此外,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传统营销推广模式正发生着质的改变。该市旅游主管部门正积极策划为嘉兴饭店业提供更多、更专业的网络营销平台,通过各种途径鼓励和支持饭店开展网络营销,以适应时代的要求,真正实现嘉兴饭店业共赢的局面。二是引导人才创新,实现资源共享。行业要发展,人才是根本。目前,嘉兴饭店业面临的最大问题是人力资源问题,主要表现在基层劳务不足和培训的缺乏,以及高星级饭店管理人员的短缺。对此,该市创新举措,积极缓解人才短缺给饭店业发展带来的影响。
一方面,牵线搭桥,通过举办见面会、座谈会等形式创造机会让用人单位与各大专职院校加强沟通,推动饭店与院校建立定向合作关系,建立委培机制。目前已有奥林匹克大酒店、黄金水岸大酒店建立了此项机制。积极推荐本地院校优秀教师和高星级饭店的内审员参加复评复核工作,不仅能到一线为基层员工进行培训,提高基层员工的技能水平,而且加强了饭店间的横向交流,促进了整体水平的提高。另一方面,“借鸡生蛋”,借助进驻嘉兴的知名饭店管理公司的资源,迅速建立起符合饭店自身特点的用人机制,确保基层人员的稳定。如阳光大酒店、罗星阁宾馆、海洲大饭店通过与浙江世贸君澜酒店管理公司的合作,在员工管理和人才培养方面走在了全市的前列。
评论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