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媒 渠道代运营 里屋里设计 吉尔福德培训 EMAILliwulihotels@liwuli.com.cn PHONE021-61846897

饭店词语(四)

2013-07-08 16:00 来源:《饭店业》 作者:杜觉祥
    翻检前面的文章,“饭店词语”已经说了六个:卫生、授权、安全、细节、满意和舒适。有没有说到位,不敢自我评价,只能说比较另类,没有陈陈相因,努力寻求点新意,让读者不至于乏味。
 
    说实话,选择词语的难度还是挺大的。选对了,说起来顺畅;选得不对,就难免佶屈聱牙,自讨没趣。
 
    这次选哪个呢?还是选一个饭店很基本的词语:态度。
 
    与“细节”一词相似,“态度”也曾经被深度挖掘。有人说“态度决定命运”,也有人说“态度决定高度”、“态度决定成败”,有人干脆说“态度决定一切”——好像美国人以这个名字还写过书,可惜没读过。作为一种励志的读物,宣扬以积极的心态去实现自己的梦想,对此我没什么意见;但这肯定算不上科学、严谨的理论,至少不重视客观因素,有“主观唯心主义”的嫌疑。
 
    这里不准备细说管理学上的“态度”,因为这需要解释“心态”、“习惯”、“性格”“行为”等等名词,很难说清楚,也恐怕出力不讨好。我只想从饭店的角度,说说服务的态度,也就是服务员对客人服务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态度。这恐怕是最小范围的“态度”,正因为小,可能说得清楚。
 
    前些天与一家饭店的部门经理聚餐,敬酒时,我发表了简短的“演讲”:听说酒店生意很好,平均房价上升,利用率提高,表示祝贺。同时希望大家要有“感恩的心”,因为客人相信我们,选择了我们酒店,这很不容易。我们要更好地为客人服务,诚心诚意地提高服务的品质,让客人更加满意,这样才能从胜利走向胜利。
 
    说这番话的目的,就是想端正管理层对客人的“态度”。当饭店生意好的时候,管理人员和服务人员会产生一种疲惫情绪和厌烦心理,进而怠慢了客人。这种怠慢,可能是一个动作,也可能是一句话、一个眼神。因此也可以说,服务态度体现在服务细节之中。
 
    有个故事,好像跟服务态度有关,不过,关系不太大。
 
    林先生的太太生日,要求林先生带她到脱衣舞场去开开眼界,林先生被缠得没法子,只得照办。
 
    到脱衣舞场的大门时,门童彬彬有礼的说:“林先生,欢迎光临”。 林先生紧张地制止,而林太太则怒目而视。
 
    进脱衣舞场,领班非常客气:“欢迎您,林先生,是不是还坐老位子?”此时林太太气得脸色已开始发青。
 
    表演开始,脱衣舞女郎扭动著腰肢随着音乐的节奏,把身上的衣服一件一件地脱下来,娇声喊道:“这一件是谁的呢?”
 
    “当然是林先生!”全场客人异口同声。
 
    这时,林太太已经气得晕过去。林先生连忙抱起她,坐上计程车。
 
    在车上,林太太突然清醒了过来,大骂:“你这个骗子!混蛋!畜生!”
 
    计程车司机听了说:“林先生,你今晚找的这个妞儿很泼辣喔!”
 
    把出租车说成“计程车”,看来这个故事是台湾的。故事里的门童、领班和司机服务态度不可谓不好,只是因为没有想到那一层,少了个心眼,而在服务语言上出了差错,给客人带来了麻烦。
 
    这个故事还可以补充说明另一个词语——“细节”中有关余世维先生的那个典故。兼顾到客人的隐私,是服务中很重要的内涵。有时光是态度好,客人并不见得开心。事实上,“态度”与“细节”也确实是密不可分的,关注细节的生活和工作态度,往往能够得到认可。
 
    心理学研究认为,态度作为人们在道德观和价值观基础上对事物的评价和行为倾向,有三个构成和表现要素,那就是感受、情感和意向。而激发态度中的任何一个表现要素,都会引发另外两个要素的反应。也就是说,态度需要人的感受、情感和意向的协调一致性。通常这三个要素是协调的,而当不协调的时候,情感往往占主导地位,决定态度的行为取向。
 
    情感在态度中的主导作用,在饭店服务中最典型的表现是“微笑”。真正打动客人的微笑,应当是发自内心的、真诚的微笑,是带有情感因素的微笑。因此,仅仅培训员工如何微笑、微笑时露出几颗牙齿是不够的,那只是一种机械的“微笑”,客人也能够辨别出其中的虚假成分。记得一位老师曾经解释,餐厅的服务员为何要对客人微笑?因为客人是给餐厅送钱来的,你有什么理由不微笑相迎呢?这并不是说客人用钱来交换好的态度,而是说明服务行业的一个道理。
 
    再说一个故事,希望从另一个角度说明“态度”。
 
    杰克酷爱看侦探剧,从开幕的第一分钟起,就在找寻凶手,不漏过一个可疑的词、一处伏笔。
 
    这天,杰克去看一出戏,叫《公园街谋杀案》。
 
    侍者把他引到座位上时,大幕正好拉开。
 
    侍者:“您对座位满意吗?先生。”
 
    杰克:“当然,谢谢。”
 
    侍者:“我把您的帽子送到衣帽间好吗?”
 
    杰克:“不,谢谢。”
 
    杰克想他该走了,但是侍者并没有离开。
 
    侍者:“您要一份节目单吗?” 
 
    杰克:“不,谢谢。”
 
    侍者:“那上面带剧照。”
 
    杰克:“谢谢。”
 
    侍者:“或者一个望远镜?”杰克生气地拒绝了。
 
    侍者又问要不要巧克力饼,要不要一瓶香槟。这时,剧情开始紧张起来了,杰克又气又急:“不,什么也不要,你给我走开。”
 
    侍者终于发现在这儿赚不到小费,于是给了杰克一个可怕的报复,他伸手指着舞台,用充满仇恨的声调在小明耳边说:“凶手就是那个园丁。”
 
    可以想见当时杰克的那种沮丧心情。这位侍者因为要不到小费而给客人如此的“报复”,确实很过分。这一服务案例可以算是“态度恶劣”的典型,尽管是采用了“彬彬有礼”的“态度”。
 
    最近开始用腾讯微博,很关注上面有关饭店的话题。有一位名人质疑一家高星级饭店的服务:预订的房间不能及时拿到;总台服务员互相聊天,对客人爱理不理;大堂副理解决问题效率低下,说话言辞生硬。列举之后,这位名人愤然质问:这是什么态度?
 
    也许这就是客人理解的“态度”。对饭店服务来说,态度包括了仪容、行为、效率、语言,甚至表情。说到底,态度是饭店每个成员对客人服务诚意的具体体现。
 
    当有客人质问“这是什么态度?”的时候,我们的饭店管理者要特别警惕,决不能掉以轻心。这往往说明饭店的运营出现了故障,服务品质出现了严重的问题和瑕疵。
 
    写到这里,有一个发现,有些词语不一定严格地去定义,简单的理解反而更准确。比如这个“态度”,也比如“精神”。
 
    也是在微博上,有城市在征集“城市精神”口号,便去凑了个热闹。发帖时我引用了央视春晚小品里的一句话:自从得了精神病,整个城市精神多了!
 
    比我刻薄的还有,有网友直接质疑这种活动“什么精神,是神经!”
 
    当然这只是调侃,没有什么恶意。倒是提醒了策划组织此类活动的人,不要玩这种复杂的大而无当的文字游戏,可能适得其反。不如来点实在的、简单的、老百姓喜闻乐见的活动,比如杭州西湖边的免费自行车,方便又环保,挺好的。
 

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全部评论
未经里屋里书面许可,对于注明'里屋里'来源之作品(文字、图片),任何媒体或个人不得全部或者部分转载,请与里屋里(021-61846897)联系;经许可后转载务必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