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上期
2、人文美型
这一类型的饭店,偏重于以人文取胜。
其基本的审美特征:在整个饭店环境里,草木之自然植被相对少弱,一些绿色植株、花卉、叠石、水趣等美的因素,仅仅作为大片饭店建筑内、外部空间环境的摆设、点缀,自然野趣极少,一切都是人工的精巧与精致。
这一类型的饭店,往往建造在城市人口稠密地区,是人文美、人工美的集萃。
建造于城市尤其一些大城市的大饭店,由于地处城市,饭店用地紧张,不可能辟出大片土地来进行绿化,于是,便将美之设计与创造的重心,放在饭店建筑的内、外部空间造型之上。
举例来说。
上海和平饭店,由和平饭店南楼与和平饭店北楼两部分所组成,南、北楼之间,是南京东路。南楼位于中山东一路19号,北楼位于中山东一路20号,南北两楼都属上海市外滩地区,伫立于黄浦江畔。
和平饭店南楼,原名汇中饭店,始建于1906年,其历史之悠久,自不待言。这是一幢六层砖石结构大楼,立面的外墙面采用白清水砖。每层腰线砌的红砖,门窗样式多种花饰,为西方传入的巴洛克风格,显得很是“洋气”。这家饭店,经历过一些辉煌的历史瞬间。如1909年2月,世界近代史上第一次国际禁毒大会在此召开。1911年,上海各界政要、民众,曾在这幢豪华饭店设宴庆祝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1996年,上海又在这里举办国际禁毒署召开的“上海国际反兴奋剂会议”,立会址标志,其出席会议代表,来自国际33个国家、地区与国际组织。1927年,蒋介石、宋美龄在此宴会厅举行订婚典礼。
和平饭店北楼,原名华懋饭店,又称沙逊大厦。该饭店,始建于1926年,建筑风格,为美国芝加哥学派的哥特式。12层,高77米,原由到上海来“淘金”、富甲一方的英籍犹太人爱丽丝•维克多•沙逊出资建造。其建筑的外墙,由大块花岗岩砌成,重实而宏伟。由旋转门进入,大堂高敞,地坪铺以大片乳白色意大利石,顶端是古铜镂花吊灯,典雅而豪华,是美轮美奂的“远东第一楼”。
该饭店落成以来,接待国内外贵宾无数。国际政界、商界、金融界名流,如美国马歇尔、司徒雷登、卓别林与英国萧伯纳,以及宋庆龄、鲁迅等,都曾入住。1964年1月,周恩来总理,曾在这里会见法国总理埃德加富尔。1998年6月30日,上海市市长徐匡迪夫妇,在此宴请美国总统克林顿及其夫人希拉里。此前1960年,英国蒙哥马利元帅途经上海而入住72号房(现为778套房)。1963年10月,日本首相石桥湛三入住62号房(现为678套房)。1998年10月,海峡两岸关系协会会长汪道涵和台湾海峡交流基金会董事长辜振甫在和平厅举行“汪辜会谈”。
除此之外,澳大利亚、意大利、荷兰、法国、希腊、葡萄牙、西班牙、芬兰、巴基斯坦、哈萨克斯坦等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都曾光临该饭店。
和平饭店,现有高级单人房、高级双人房、高级大床房、豪华街景房、豪华双人房、豪华大床房、豪华江景房、豪华江景双人房、行政大床房、豪华大床房、豪华套房、和平九国特色江景套房,共计380间(套)。室内装修豪华、设施一流、艺术精湛、环境舒适。
和平饭店的九国特色江景套房,别具一格,为国内所无。
它在几个不同的楼层,设计与开设了九个国家不同风格套房,供不同国家的顾客享用。其第五层,设有德国式、印度式、西班牙式;第六层,为法国式、意大利式、英国式;第七层,美国式、日本式、中国式,堪称一绝。
人文美型饭店,非常重视人文因素,尤其是那些历史悠久的大饭店,简直是艺术的殿堂、美的交汇之地。
比如再说上海和平饭店,作为世界最著名的大饭店之一,它的自然美因素——比如它的屋顶花园,也是十分富于审美特色,可以供人眺望黄浦江景色,然而,其审美的重点,依然是不同品格、规格与风格的套房以及各种宴会厅等。
这家饭店的建筑设计与装潢艺术之美,在建造之初,可以说无与伦比,即使直至今日,也让人啧啧称赞。
这里的大堂,宴会厅与多类套房,无不具有欧西古典宫廷的艺术氛围。
在诸多餐厅、会客间里,镶嵌着若干块尺半见方的拉利克艺术玻璃饰品,仿佛水晶世界;飞鸽展翅,鱼翔浅底,种种花鸟鱼虫图案装饰的屏风,好似梦境般飘渺的美,让人记起20世纪初期曾风靡全球的拉利克艺术玻璃的不朽风韵。
据和平饭店有关资料介绍,“其最负盛名的制品,是一种在烧制过程中,溶入了锑和砷以及钴的,称之为Opalescent glass 的玻璃艺术品。使用这种工艺品烧制的作品,含有特殊的色彩效果,有透明和磨砂两种。这类制品远看是乳白色,近看则是暗蓝色;迎着光看呈鲜红色,犹如一团火,奇妙无比。”
和平饭店的建筑,也寓于特色。
1929年建成的那部分,外墙以花岗岩石块砌筑,楼顶为金字塔式,绿色铜瓦楞皮,这种尖塔楼顶,给人以欢愉的美感。
其门厅为旋转式,大厅与走廊十分宽敞,使这家大饭店显得十分大气。其地面由意大利大理石铺成,立柱也是以意大利大理石为材料,有冷峻、高雅之美。还有多种多样的左铜式灯具以及餐厅中“拉力克”灯饰,装饰之讲究,难以言述。
和平饭店有关资料还说:
华懋饭店的“极品意识”还表现在,时不时地弄点“独家新闻”式的小玩意儿。比如顾客要在饭店里举办生日、婚礼、纪念日等庆典,如在别家饭店,庆典一完即人走了事,而华懋饭店却可为顾客灌制一张小型的铝质唱片,以资留念。如今上海滩上,还有这种小巧的铝质唱片的保存者,即民国第一任国务总理唐绍仪的侄孙唐无忌先生。那是一张他外公周今觉先生60岁大寿庆典的录音制品。1938年阴历9月18日,是周先生60岁生日,即选在华懋饭店大餐厅举行庆典。那天宾客如云,孩子们更是兴奋异常。饭店里有为宾客灌制唱片的设备,就是现在也并不多见。然而在30年代,华懋饭店独此一家。
这种为顾客录制宴会歌唱的做法,现在看来,似乎亦只平常,可那是在七八十年前,将子女对父母的祝福与爱留存于唱片之中,在当时实在是一件不易做到的事。但华懋饭店早就做到了。
人文美型饭店的美,给人印象深刻的,是尽可能强调人文、人工的创造与独一无二,令人美不胜收。
又如,推崇之极的中国大饭店,可以说是饭店人文美型的杰出代表之一。
这家大饭店,位于北京朝阳区建国门外大街一号。它的现代化、人文之美及精湛建筑造型与环境美建设,曾于2007年7月16日,被授予“白金五星级饭店”的证书与标牌。它的地理位置优越,坐落于北京中国外交使领馆区与北京商务中心区(CBD)的核心区域,这里人文荟萃、经济繁荣,毗邻于故宫,天安门广场,属于中国国际贸易中心的重要组成。
这是一家具有大气象、大气度的饭店,由香格里拉酒店集团管理。其客房总数达716套(间),在国内著名大饭店中,虽不算最多,但其人文美的创造,富于特点。以“中国”两字来命名的大饭店,在中国独此一家,这种无形的人文资产,几乎无他人可及。
中国大饭店的空间造型,气势不凡,其大堂外观别具一格,有红色亮漆巨柱昂然耸立在大堂之前部,强烈的“中国红”立柱具有昂扬的阳刚之美。高敞的大堂,悬挂巨型水晶吊灯,墙面以金叶为其主题美饰,旅客走进大堂,立刻为不凡的人文氛围所深深地感染。
中国大饭店的建筑、环境的人文美,除了套房以外,还集中体现在夏宫、百花厅、鸭川等餐厅与咖啡苑等空间造型与其内部布置中,也体现于该饭店的大会议厅(北京地区最大)的艺术布置。根据餐饮的不同环境需要,符合不同的审美需求,营构不尽相同的人文美。如夏宫,作为中式餐厅,其审美主题,属于中国传统与现代感相结合的范畴,无论其墙面布置、天花、地坪还是餐桌、台布、餐具以及其内部的艺术品摆设,都不乏“中国”特色,并且在色彩审美“中国红”的主题,再次得到了强调。
中国大饭店二楼,有阿丽雅餐厅,在审美上,演绎了“亚洲风情融入现代欧洲的古典主义风格”,给人以宾至如归,在自家厨房用餐的美感。
阿丽雅餐厅负责人如是描述这一餐厅的人文美:
我们一贯追求的是,让客人在就餐的同时,感到舒适。重新开张(后注)的阿丽雅突出了轻松现代的厨房氛围。两个既可分开又可连接的就餐区,通透明亮。就餐时,可以看到开放式的厨房里厨师那紧张忙碌的身影,听到那叮叮当当的碰撞,和闻到那新出炉的烤肉气味、飘逸的美味。这样的感觉,就像在自己的厨房里,体会那欢快的“锅碗瓢盆交响曲”,既有美食的享受又愉悦身心。【注:中国大饭店开业于1998年,2003年以3000万美元再度装修,重新开张。】
这种人文美的营构,来自餐厅内部环境的“厨房”这一审美主题,让人有宾至如归的惬意。
“阿丽雅”是英语Aria的中文译音,意思是“咏叹调”,指西洋歌剧那优美的旋律。该餐厅取名“阿丽雅”,这是餐厅人文美的又一出彩之处。饭店为此专门邀请加拿大作曲家谱写了一首乐曲,将音乐美渗融于餐厅人文美的创造之中,爵士与蓝调之美妙的结合,让优美的乐意旋律与餐饮的香气一起飘洒,洋溢在旅客、食主的心田中,轻轻安抚天涯游子从孤寂到温馨的精神与灵魂。
这种音乐美的参与,与饭店内部空间中种种艺术的悬挂或摆设一样,都是艺术因素向人文美创造的“进军”,不过,更为别出心裁。
(二)朴素美型与豪华美型
说过了饭店的自然美与人文美问题,再来讨论饭店的所谓朴素美与豪华美。
将所有饭店,大致上分为朴素美型与豪华美型两大类,也是相对的分类。因为,就美而言,没有绝对的朴素,也没有绝对的豪华。
美学上的所谓朴素之美,究竟指什么呢?
朴素之朴的本义,指没有经过人为加工的那种原材料。
东汉时期有一个哲学家,叫王充,他曾给“朴”下过一个定义:无刀斧之断者谓之朴。
意思是,未经刀劈斧削的那整棵树木,称为“朴”。
朴素的“素”,本义指白色生绢,一种白色的绢丝。引申指白色,白色是一种素色。
因此所谓朴素,指质朴、自然、原本而无文饰,可以引申为俭约、不奢华。
如果一种东西,自自然然,不花里胡俏,我们就说它朴素。
要是一个人,平平凡凡,本本份份,我们就称他朴素。
朴素,可以是一种美。
先秦时期,老庄崇尚朴素之美。
《庄子•天道》有一个著名而重要的美学命题:
素朴而天下莫能与之争美。
这是说,道作为万物的本原、本体,是最为“素朴”即朴素的。它是本在、本原的美,世界上没有其它什么东西的美,可以与它相比。
朴素之美,是世界上品格最高的美。
老庄所谓道,就是这样的“素朴”之美,它是独一无二的原美、本美。
与朴素相对应的,是所谓绚烂美。
如果说,朴素美是一种自然美的话,那么绚烂美,便是一种人工美,甚至是一种绚烂之极的人工美。
朴素之美与绚烂之美,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对朴素之美加以改造、加工,可以变成绚烂之美;绚烂之美达到加工、技艺的圆熟、极致,可以回归于朴素,这叫做“绚烂之极归于平淡”。
就饭店建筑及其环境来说,朴素之美与绚烂之美,是相对而言的。但是,饭店美学一般不称绚烂美,而通常称为豪华美。
1、朴素美型
什么样的饭店建筑及其环境布置,属于朴素美型?这问题说起来,似乎有点儿麻烦。
比方说,所谓朴素美型饭店,是否就是指那些一星级、二星级、甚至无星级之类的饭店、招待所呢?
当然不是。朴素不等于无星级、星级低。
朴素,也不是指饭店的建筑、环境格局小、用材差、设施简陋、档次低。
如果是这样的话,那么所谓朴素,就肯定不是那种值得肯定的美了。
朴素美型饭店,在其建筑及其环境构成上,实际是一种很有品位的风格与境界。
它平平易易,它自自然然。它不显山露水,更不是张狂失据。
它平和、质朴、宁静、清雅、随宜而建。
它初看一点儿不招人,让人“读”起来,却很令人愉悦,“品”起来,又挺有味道。
它给人以自然的、亲和的美感。
君不见有些饭店,坐落在城市一角或乡野僻处,掩映在溪流之畔、竹林深处或是山川胜景,它们规模不一定大、占地不一定宽,不与高峻、伟岸争高下,不招摇、不张扬,它们以自然、素朴的空间造型与布局,赢得人们的青睐。
它们的审美特征,一般以清丽、清和、清雅、清静见长。
所以可以说,朴素美型的饭店,虽然不是金碧辉煌、大红大紫,却是不易从创造中获得的那种自然、质朴、清闲,它的美,犹如白云蓝天、杨柳春风、和风细雨、月色皎洁。
有人说,要建造豪华美型的大饭店,固然难;而创构朴素美型的饭店,也并非易事。朴素美,其实是一种很高的境界,不容易获得。
2、豪华美型
与朴素美型饭店相对应,是饭店的豪华美型。
所谓豪华,这里是奢侈的意思。
豪华,可以不美,也可以是一种美。豪华的审美属性,是比较复杂的。
豪华型饭店是不是美,不仅决定于饭店的建筑、设施、环境与管理、服务等因素,而且决定于豪华背后之财富的来源与性质。
豪华型饭店的美,首先表现在饭店的建筑及其环境的设计、建造与营构上,也表现在饭店的设备、装修、装潢、布置与摆设等方面。
规模宏大、金碧辉煌、贴金贴银、用材精良、技术精湛、造价昂贵,是豪华美型饭店的一些基本要素。
豪华型饭店总是极尽奢华,这也是饭店的商业性与招徕性所决定的。
建造豪华型饭店,是业主之财富、身份、地位的象征;入住豪华型饭店,也是旅客财富、身份与地位的象征。
豪华美型饭店的建造,是一定国家、城市与时代之文化、经济繁荣的肯定。
在美学上,豪华美型饭店所肯定的,是一定社会群体与个体之人格的崇高。它适应了一定社会群体或个人对财富、技艺之类的消费需求。这种物质与精神的消费需求,有时可以达到纸醉金迷、醉生梦死的程度。
一般而言,豪华美型饭店,是富人的天堂、乐园。
当今最豪华美型饭店,究竟是哪些,似乎有关方面并没有做过什么客观的评判。如果作过这样的评判,那多半也是商业广告炒作的需要。
不过比较而言,世界上有些大饭店,真正可以说最豪华美型的。
阿联酋的迪拜泊瓷饭店,大约可以推为世界第一。
迪拜泊瓷饭店(Burj Al-Arab Hotel),号称世界上当今唯一的一家“七星级”大饭店,又称为“阿拉伯塔”。
这家世界著名大饭店,建造在迪拜的人工岛(Jumeirah Beach Resort)上,这个人工岛,离海岸线280米。其建筑及其设施、装修、装潢及其管理、入住费用之高,可以说无与伦比。它远远超过五星级标准,世人就戏称它为“七星级”。
这家大饭店的建造,整整花去五年时间,其中,用两年半时间,在阿拉伯海填造一个人工岛;后两年半,用以建设饭店本身。别的暂且不论,据有关资料介绍,这大饭店的用材,仅钢铁就用去9000吨,为了饭店的坚如磐石,把250根基建桩,分打在40米的深海之下。
泊瓷饭店这人工的杰作,由当代英国著名建筑设计师W•S•Atkins设计,高321米,56层,可以说是当今全球最高的饭店。它的空间造型,像风帆之形,有海通、外向、开放的人文寓意。
试想,每当旭日东升或是夜幕低垂,泊瓷饭店的“风帆”之影,在浩茫海天一色之际,“鼓满风帆而行”,该是何等壮观!
泊瓷饭店的建筑及其装修与装潢,极尽奢华。
其一,因为该饭店建造在沙漠绿洲迪拜,这里水比石油贵重,居民用水以及绿化浇水,都需要靠进口的水。所以,这饭店就设计、建设在海域之中,以亲水为主题。
水的主题,贯彻于饭店的景观之中。一进入饭店大门,便见两大喷水池,精心设计而成。每隔大约15-20分钟,变换一种喷水之法,水气迷蒙,淅沥有声,营构了饭店的欢愉情调。当你搭乘电梯徐徐上升时,还可以欣赏十几米高的水族箱的美景,一种清凉与惬意之感,沁人心田,与饭店外可以想见的阿拉伯沙漠的火热与干燥,形成强烈反差。
其二,泊瓷饭店是黄金“堆”成的。一眼望去,室内是真正的金碧辉煌,到处是黄金装饰,连那些门把手、化妆间的水管上都镀了金。
最有意思的,就连套房里的便条纸,也镀了金粉。为了炫耀巨富,饭店处处是黄金装饰,空间做得很辉煌,细节做得很雅致,让人置身在黄金世界,满足你对财富追逐的欲望。
其三,入住饭店,这里有大小、品格不同的202间套房,所有的套房,都是两层楼,面积从170平方米到780平方米不等,一色的落地玻璃窗,气派非凡,窗外是浩淼的阿拉伯大海……
所谓皇家套房,设立于饭店25层以上楼层,宫殿一般的豪华。这里的所有家具,都是镀金的。有关资料这样写道:“给大家感受最high的,应当是雄霸25楼及以上楼层的皇家套房,装饰典雅辉煌,顶装修和搜罗自世界多地的摆设,如同皇宫一样气派,家具是镀金的,有私家电梯、私家电影院、旋转睡床、阿拉伯式会客主室,甚至衣帽间的面积都比一般饭店的房间大。已故顶级时装设计师,范思哲曾对此赞不绝口。最特别的是睡房的天花板上,有一面与床齐大的镜子,和自己面对面睡觉的感觉,会不会很奇怪?浴室里所有的卫浴用具都是爱马仕的牌子,包括肥皂、香水等。当然沐浴设备也不同凡响,除了上头的莲蓬头之外,还可以选择上中下三段式喷水,旁边则是马赛克壁画陪衬下的按摩浴池,浴室门口还有皮质躺椅,让旅客休息。”
其四,当你入住房间,让人惊讶的是,居然有一个服务生(侍者)等着你的到来,随时听候吩咐,为你解释各种室内设施的使用方法。即使最普通的套房,办公桌上配备一台东芝笔记本电脑,而那墙上挂的画作,全是名家真迹。
其五,餐厅的豪华也令人惊叹。进入海底餐厅或是空中餐厅,需乘快速电梯,旅客直达200米高空处Al-Mahara餐厅,仅需33秒钟。这空中餐厅,光线柔和,是波浪形的室内空间设计,有飘然欲仙的美的感觉。该餐厅之大,可同时容纳140名食客在此就餐,这里的海鲜绝对新鲜与正宗,价格之昂贵,自不待言。
其六,在这里就餐,实在是一种另样的享受。在海鲜餐厅用膳,由潜水艇接送。自大堂直达A l-Mahara海鲜餐厅,历时3分钟,让人来到一个神奇的海底世界,沿途可见种种热带鱼在潜水艇前后左右游戏,其景可谓美不胜收。静静地坐在餐厅椅上,用心环顾其四周玻璃窗外的海底美景,海鱼与珊瑚的美,让人心旷神怡。
迪拜泊瓷饭店,是人类饭店业史上的一个奇迹,它开业于1999年12月。它是用金钱堆垒起来的杰作伟构,人类怎样的挥金如土,可以用泊瓷饭店为佐证。人类怎样地讲究享受,可以去迪拜的泊瓷饭店看看。入住这家饭店的一天,即使是入住这里最普通的套房,究竟需花多少租金,不用在此饶舌猜测。仅仅每个房间有17个电话筒供旅客使用;仅仅用作到机场接送旅客的巴士就有8辆劳斯莱斯;你要过得多舒适、多豪华,就该多少钱。当你到28楼去,你甚至可以要求直升机接送,用15分钟航程,在迪拜上空盘旋与俯瞰市空,最后才徐徐降落于28楼的直升机坪。可以设想一下,这又该花多少银子。
迪拜泊瓷饭店,是一个极尽奢华之梦,让你来到这家饭店,亲身体验一下中东石油大王的富豪生活,过一种似乎只有人间帝王、大亨巨贾与社会名流才能过的那种奢侈日子,骄奢淫逸,自然是一个贬义词,但如果站在肯定财富的人文立场,也被人们肯定为一种美,它与朴素、经济与实惠无缘,它是欲望城市的象征,一种醉熏熏、晕乎乎的超现实的飘然感受。
泊瓷饭店之所以被说成是“七星级”,据说,在这家饭店刚开业时,有一名英国女记者入住于此,有感于前所未有的富丽堂皇与无可比拟的服务,这位女记者撰文在报纸上惊叹:“我已经找不到什么语言来形容它了,只能用七星级来给它定级,以示它的与众不同。”从此以后,它这一免费广告不胫而走,传遍全球。
当初该大饭店建造与装潢时,光黄金就用去40吨,其中24K镀的纯金达9吨,真正可以说是用金子“堆”出来的。
据有关资料,即使在淡季,租住这家大饭店的一个普通套房,每日须支付1000美元。每到旅游旺季,可以涨到每天3000-4000美元,而25层及以上的皇家套房。则是每日18000美元,令人咋舌。
毋庸置疑,像泊瓷饭店这样的豪华美型饭店,是财富的符号、金钱的标志,以及建立于巨富基石上的高超、绝伦的技术与艺术之美。“此景只应天上有,人间哪得几回闻”。泊瓷饭店,奢华无敌。
(三)传统美型与现代美型
我们又可以把饭店分为传统美型与现代美型。
在美学上,传统美与现代美,是一对矛盾,既对立又合一。
关于传统,或者捧之上天,或者按之入地;关于现代,人们对它或是竭诚欢迎,或是嗤之以鼻。当然,也有以平和的人文态度,对待这两者之关系的。
关于建筑的传统美与现代美,人们总是处于一种人文的焦急之中。
土木结构、高台基、大屋顶、中轴线、斗棋,中华古代的营国制度,从《周礼•考工记》到宋代的《营造法式》,往往习惯于“老祖宗总是对的”。祖宗成法是不能破的,因为一切建筑包括饭店建筑与环境之美的源泉,是传统而不是现代。
这是所谓“天不变,道亦不变”在建筑美学观上的体现。
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但是他们并不是随心所欲地创造,并不是在他们自己选定的条件下创造。
这一点,值得沉思。
就饭店建筑及其环境美而言,正如古今中外一切建筑及其环境美一样,其实并不是什么“已死的”、“历史的亡灵”,传统的血脉、品格、因素与语汇,属于过去,必属于现在与将来,它活在当下,也必将活在未来。
至于饭店建筑及其环境的现代美,鉴于饭店文化及其经济活动的特殊性,追求与创造现代的美,时髦、摩登的美,是题中应有之义,现代,是饭店建筑及其填平美之“天生”的主题,所以天下多少饭店,无论它们的建筑、环境还是管理、服务方式等,都是追随现代潮流的。
可是在追随现代潮流的同时,人们忽然发现,一些大饭店的建筑与环境布置,固然摩登而新潮,却是缺乏深厚之文化底蕴、没有多少历史感的。追求现代性固然不错,然而一旦舍弃传统,这种“现代”却是没有多少人文力量的东西。
不以传统之血脉与根因的现代,正如不以现代之向往与发展趋势的传统一样,都是不可思议、也是不美的。
饭店建筑及其环境之美,不可以没有传统之根,也不可以不具有现代意识与语汇。
传统与现代,是现代大饭店建筑及其美的两翼,它的美如大鹏展翅,不可以没有这两翼。
传统与现代之美的交和、融合,不是这两者的一半对一半,也并非取两者的一个平均值,而是水乳交融的有机结合。
当然,就饭店建筑及其环境之美而言,尽管可以而且应该做到传统与现代的融合,而现实的状况往往是,一些饭店,偏于传统美型,而另一些,则偏于现代美型。(待续)
评论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