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常向朋友散布一个谬论:互联网时代,“知识就是力量”这个经典论断会受到质疑。“知之为知之,不知‘百度’知”,许多知识已经可以通过网络即时获得和共享,纯粹以积累知识为目的的教育和学习,变得没有太多意义。这也是目前教育必须改革、必须“与时俱进”的一个重要理由,而在以后的学校里,“两脚书橱”式的老师将会慢慢被淘汰。
微博上看到个段子,挺有趣。教授与农民火车上对坐。教授说:我出一题,你若不知给我五元;你出一题,我若不知给你五百,如何?农民同意。教授问:月亮距地球多远?农民无言,给教授五元。农民问:上山三条腿下山四条腿,是啥动物?教授苦思无解,给农民五百。农民准备睡觉。教授追问:是啥动物?农民递给教授五元钱,接着睡觉。
这个段子名字就叫“教授”,看来是磕碜那些自诩学富五车的知识分子的。微博后面有跟帖,有人计算出教授若要收回成本,还得追问九十八次。
这位教授大抵是信奉“知识就是力量”的,可是他的知识遇到了农民的智慧,却败下阵来。在这故事里,智慧才是力量,而知识却“退居二线”了。
如果睿智的弗兰西斯•培根再世或者地下有知,他应当也会修订他的说法。按照哲学家缜密的逻辑思维,也为了稳妥起见,他或许会改为:知识就是知识,力量就是力量。
当然这只是笑话。知识对于人类进步的作用,是毋庸置疑的。尤其是科学技术方面的知识,指导着人们进入了现代社会,包括互联网在内的所有成果,都与人类的知识积累和运用息息相关。
在思考知识与力量的关系时,笔者发现,即使在互联网时代,知识还是可以转化成力量的,但这种转换必须得借助人类的思想。人们的判断,往往是面对出现的问题和状况,调动以往所积累的知识,通过大脑的快速整合,形成自己的决定。这种整合的过程也被称为“思维”、“思考”、“思索”或者“思想”,而整合的结果,也被称为“决定”、“决断”或者“决策”。“决策”往往影响重大,可能影响一家企业的生死存亡,也可能影响一个国家的发展进程。当年小平同志不就是“画了一个圈”,作出了一系列的“英明决策”,从而影响了中国历史么?
因此,笔者以为,思想是一种力量。
关于思想,法国数学家、思想家帕斯卡尔有过经典的论述:
“思想形成人的伟大。
人只不过是一根苇草,是自然界最脆弱的东西;但他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用不着整个宇宙都拿起武器来才能毁灭他;一口气、一滴水就足以致他死命了。然而,纵使宇宙毁灭了他,人却仍然要比致他于死命的东西高贵得多;因为他知道自己要死亡,以及宇宙对他所具有的优势,而宇宙对此却是一无所知。
因而,我们全部的尊严就在于思想。正是由于它而不是由于我们所无法填充的空间和时间,我们才必须提高自己。因此,我们要努力好好地思想;这就是道德的原则。
能思想的苇草——我应该追求自己的尊严,绝不是求之于空间,而是求之于自己思想的规定。我占有多少土地都不会有用;由于空间,宇宙便囊括了我并吞没了我,有如一个质点;由于思想,却囊括了宇宙。
思想——人的全部尊严就在于思想。”
人的全部尊严就在于思想,因此缺乏自己的思想,也就会缺少尊严。当然,正确的思想才是有价值的力量,是“正能量”;而错误的思想恐怕不光是“脑残”的问题,甚至可能是邪恶的力量。
要形成正确的思想,就需要健全的知识。因为知识是思想的源泉,也是思想的部件,缺少知识,会导致错误的思想。
写这篇文章时,北京强降雨出现险情,微博上人们忙着相互救援,有人提醒此时政府应当立即要求公共场所开放避险、公交车辆投入抢险救人、收费站放开通行,可是没有这方面的消息,更多的是公众自发的抢险行动。面对天灾,有关部门依旧按部就班,这或许就是因为缺乏思想或缺乏突发灾害应急抢险常识导致的“错误的思想”。
该说回到饭店了,否则显得有点不务正业。
不久前到三亚参加中国旅游饭店业协会的饭店集团化论坛,还主持了其中的一个圆桌论坛,讨论的是国际品牌与本土品牌在三四线城市的博弈。因为在海南,我以黄岩岛事件作为开场白,试图用民族主义情结挑动双方的论辩,谁知参加讨论的老总都很“绅士”,没什么脾气,最后来了个大团圆的结局。正好应了那个堪称经典的决定:“搁置争议,共同开发”。可惜由于太少看新闻联播,总结的时候没用上这两句,后来很遗憾。
其实,国际品牌饭店管理公司对三四线城市的开发兴趣并不浓,引导国际品牌走向三四线城市的,主要还是地方政府,因为各地都希望以国际品牌饭店来提升旅游形象和城市品位。这种意愿无可厚非,可是过度推崇国际品牌,非要引进三百强排名前十的品牌,就有点问题了。且不说高昂的设计建设成本和管理费用,就是这些城市所能吸引的国际旅客数量以及国际品牌销售网络的实际利用价值,也很值得推敲。再说经过这么多年的努力,国内也已经有了不少值得信赖的本土饭店品牌,有能力管好四五星级饭店,因此我还是觉得三四线城市的饭店选择本土管理品牌是合理的。当然,作为主持人要公允,不能有明显的倾向性,最后的结论也只能是“搁置争议,共同开发”了。
这里还留下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就是本土饭店品牌自身的社会声誉建设、经营管理能力和服务品质提升,仍然需要作出进一步的努力。尽管推崇国际品牌体现了某种“崇洋”心理,但我们不能怨天尤人,而应当正视自己在品牌建设方面与国际品牌的差距并努力缩小这些差距。
前些天在一个三线城市看到一份当地政府的饭店品牌推荐名单,已经列入了中国旅游饭店业协会的“本土饭店公司三十强”,看来地方政府也已经采取了开放的思路,对本土饭店品牌来说,这应当是一种鼓励。
无论是饭店集团还是单体饭店,也无论饭店的建设、经营、营销还是管理和服务,似乎都面临着变革。这一变革以何种具体形式出现,无法预料,但肯定与信息化社会有关,与客源群体和服务对象的变化有关。在饭店营销的层面,可能表现为微博营销和社交网络营销等;在对客服务层面,可能表现为“80后”乃至“90后”成为饭店重要的消费群体。在变革中,以往的管理知识积累可能已经不能满足需要,我们需要新的知识,更需要新的“思维”、“思路”乃至“思想”。
从微博得知,午夜前后央视有崔永元对刘震云的访谈,便打开电视。电视里崔永元一反常态,对刘震云尊重有加;而刘震云也当仁不让,慢条斯理地侃侃而谈。崔永元在总结刘震云的话:“很多人是知识分子,却没有见识,更多的人只是‘知道分子’……”
这好像印证了我的思考。有知识而没有思想的人,是“知道分子”;有知识又有思想的人,才算得上“知识分子”。至于我自己,“可能连‘知道分子’也算不上,但我从来不放弃增长见识的机会”(崔永元语)。
“我思故我在”,好像是笛卡尔的话,作为结语,与同行共勉。
评论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