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是博学的人。翻开有关历史记载,孔子博学的事例表现在方方面面,上通天文、下知地理;熟悉历史、深谙现实;讲治国平天下的“大道理”,也谈为人处事的“小枝节”;通晓《诗》《书》《礼》《乐》典籍,也识于鸟兽草木之名……孔子集往圣之大成,开后世之先河,影响既深且远。这一切和孔子的学习观有很大关系。
说到学习,饭店人并不陌生。比如创建“学习型饭店”、“学习型部门”、“学习型班组”,培养“学习型员工”;具体四个步骤的培训方法: 从学习需求的识别到计划的制订,从师资的确定到培训的实施、督导、检查,从学习效果的评估再到考核、奖惩等一整套系统的管理程序。纵然从理论上来讲,这样系统的培训模式已十分完备,但真正从员工素养来检验培训的效果,还是会千差万别。《论语》开篇就在讲“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在讲为什么而学、学什么、对于学习应持怎样的态度和行动。穿越2000多年,儒家文化的学习观对21世纪的饭店人又能带来怎样的借鉴、启迪和思索?
一、为何而学:为了理想、志向而学习,为了美好生活而学习
学习是一件快乐的事情,是一件需要伴随人一生的事情。我们可以从孔子那里获取很多智慧。儒家思想的经典代表作《礼记》中专门有一篇《学记》,记述了学习的功用、方法、目的、效果,堪称是“学者”不可不知的事。这其中也有为何而学的表述,朴实而又具有哲理。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礼记•学记》
玉不经过雕琢就不能成为器物,人不学习就不会懂得道理。
之一:懂得道理——为了美好生活而学习
通过学习知道做人的基本道理,如孝悌之道、忠恕之道、交友之道、自知自省之道等,远离纠结、迷惘和困惑;稳步地在自己的价值体系中形成一套独立的、坚定的、有利于个人及公众生活与发展的坐标体系,从而拥有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发展观。在这套坚定的价值体系中,学习是拥抱美好生活的路径之一。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即使有好的美味佳肴,让人垂涎三尺,不去品尝,是断然不会知道它的美味;虽然有最好的道理、最快捷的方法、最科学的操作,可不学习,就不会知道它好在何处。学习带给人的美好和快乐就像是品尝美味佳肴。
之二:学而时习之——为了理想、志向而学习
理想与志向实现美好生活,而学习要为了理想与志向而学。
饭店的员工要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学习是必由之路,同时也为优质高效地做好本职工作提供支撑。《论语》中讲“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这个“本”在不同的层面有不同的含义,如果和本职工作结合在一起,就是要具备干好工作的技术和能力,认真履行岗位职责。做好工作除了可以带来物质方面的良好回报,还有实现自我价值的荣誉感和自豪感,工作是理想实现的最好路径和平台,要为了理想、志向去学习。
总之,学习的目的是为了培养一个人美好的心灵和完善人格,实现人的理想与志向,拥有美好生活。学习不单纯是为了传送知识或者掌握技能。
二、学习的次序与内容
人的一生是学习的一生。儒家文化所讲的学习是指更广的意义:有通过读书以求知识的意义;通过操作锻炼技能的实践意义;关于品行、忠信的道德人格修养,关于人生的目的意义、社会大治的哲学思考。包括学习的次序,也包括学习的具体内容。
◆关于系统学习的次序
之一:离经辩志
古时学生入学一年后,通过考察学生读经断句的能力来辨别其志向与兴趣。如果是想做官的,就先教给他与职务有关的事;如果想做“士”,就先教给他做“士”应有的志向。
饭店的新员工入职后,也需要“离经辨志”。通过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等形式,明确方向,标出一条清晰的发展之路,这条路的准则就是员工个人的性格、秉赋、特质,与兴趣,这是学习的起点。
之二:敬业乐群
员工到了岗位上能不能专心敬业并乐于与同事相处是学习的第二步。尤其是对于饭店来讲,多个部门、多种流程,需要前后、左右、上下沟通协调的事务特别多,学习敬业乐群是项重要的要求。
之三:博学亲师
博学亲师,就是指广泛地学习并亲近师长。员工在度过岗位上的磨合与适应期后,基本能掌握操作的技能与技巧,这时就会产生两种情况:
一种是安于现状,自满自足。这种情况的员工往往过了职场适应期,接着迎来了职场倦怠期。比如部分员工认为工作越来越没劲,打不起精神,只是依照惯性来工作,缺乏工作热情和负责的精神。这些人中,既有刚进饭店几个月的职场新人,也不乏工作多年的职场精英。
而另一情况就是员工对于工作和学习有了更新的要求。一位有上进心、进取心的员工将会更加广泛地学习,具有创新理念,也会思考更多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他们亲近师长,越来越多地感觉到工作和学习的乐趣。
之四:论学取友
如果能做到博学亲师,很快就会进入论学取友阶段,发现志同道合者。
2012年第二届鲁菜创新大赛济宁选拔赛开赛,香港大厦参加服务技能大赛的选手胡亚平讲,每天除了正常上班,其余的时间就是加班练习,为了取得好成绩,经常会练到凌晨。还有一起参加比赛的员工徐蓉,练得实在累了,就拿靠垫垫在地毯上躺一躺,一边小憩一边说说摆台的事,谈谈未来和发展,就不觉得那么累和苦。她们是努力而又肯付出的优秀员工,有志同道合者相伴一起论学,也是幸运的。苦心人天不负,在本次鲁菜创新大赛中,餐厅服务比赛成为一大亮点。而这两名选手凭借精心的台面策划、精湛的技艺、扎实的基本功分别在这次大赛中取得了第一名和第三名的好成绩。
之五:知类通达,强立而不反。
经历了上述的四个阶段,基本就会成长为一名优秀的员工,或者是一名优秀的管理人员,既掌握技能而又通达事理。这时需要注意的是“强立而不反”,很多优秀的员工在学习及工作的磨砺中会慢慢形成自己的一些想法和思路,有独立见解,也取得了一点小成就,要谨记不能自高自大、自吹自擂,跟着领导和师傅学了本领又反过来贬低他们,违反了师道。时刻心怀感恩,感恩自己的引路人,感恩自己的师傅、领导和志同道合的朋友,这才是真正强大的长久学习之道。
◆关于系统学习的内容
之一:练就基本功—不学操缦,不能安弦
如果不练习指法,就按不住弦、弹不好琴瑟。如果不能练就基本功,就不能掌握工作技能。在饭店中如果服务员连托盘都端不稳,优质服务是无从谈起的。在孔子生活的时代,提出了君子要通晓礼、乐、射、御、书、数六艺。这六艺成为“士”这个阶层所要掌握的基础技能。
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不同的专业对于员工职业素养的要求各有不同。饭店需要练就基本功的岗位非常多:餐饮部服务人员要练习托盘,厨师要练习刀功,收银员要练习点钞,客房服务员要练习铺床等等。立足本职岗位,拥有干好工作的基本素养和能力,优质卓越地干好本职工作,这是成年人在工作岗位上的学习之本。
之二:掌握方法—不学博依,不能安诗
“譬、喻、比、兴”是作诗的基本方法,不掌握这些不能安诗。“计划、组织、沟通、协调、督导、检查、反馈”这些是饭店管理人员的基本管理技能,不掌握这些,各项工作安排起来就杂乱无章,事倍功半。所以一定要按照科学的方法,按照《部门操作流程》中规定的程序、方法和标准来操作。
之三:懂得人情—不学杂服,不能安礼
古时,人生八岁,上自王公下到普通百姓的子弟都入小学,学的是“洒扫、应对、进退”。比如每天提前10分钟到岗,将岗位区域的卫生打扫干净,做好上岗准备,这就叫“洒扫”;对领导安排的工作要“事事有回音,件件有落实”,同事之间要打招呼,这就叫“应对”,也叫知礼,做好这些事情才能“知书达理”。不要小看这些事情,一个人的基本素养正是从这些事情上表现出来的。《红楼梦》里有一副对联说得好:“人情世故皆文章,世事炼达皆学问”。
孔子要求他的弟子们在家要孝顺父母,出外要顺从兄长,行为时常谨慎、守信,博爱大众,亲近仁者。上述几点全部做到之后,若有余力,才可研习六艺之文。如果最基本的孝顺父母、尊敬领导、团结同事、敬业爱岗这些事情都做不好,空习再多的专业技能,用处也不多。所以还要多多向身边的榜样、师长、前辈、有仁德的人学习做人做事的基本道理,做一个有仁德的人,做一个全面发展的人。
之四:兴趣广泛—不兴其艺,不能乐学
工作是生活的一部分,好好学习、认真工作都是为了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千万不可本末倒置。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广泛地学习各种技艺,有兴趣有爱好才会乐于学习。孔子也讲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无论是对于学习的次序,还是学习的内容,学习的目的都是为了存于内心、应用于行动,学习不是向别人显示和炫耀的手段工具。要经常复习、演练,还要劳逸结合,最后融会贯通。这样才能安心学习,相信、笃行所学的道理。即使因为工作原因,换了领导、师长,也不会违反师道,因为在你的内心已经形成了一套成熟的价值体系,这套价值体系会让人受益终生。所以照《尚书•兑命》上所讲,尊重道理、技能,恭敬地对待工作和学习,时刻不停地努力,修业就一定会成功。这包括工作,也泛指生活。
三、关于学习的观点
之一:学以致用—学习是为了更好的行动
孔子的弟子子夏说:“看重实际的德行,轻视表面的姿态;侍奉父母,能够竭尽全力;服侍君主,能够全力以赴;同朋友交往,说话诚实恪守信用。这样的人,尽管他自己说没有学习过,我也一定会说他已经学习过了。”
所以一个“以贤为贤”,并能践行“忠、孝、信”等德性的人,虽说没有接受什么教育,但这本身就是一种学习,一种更本质的学习。儒家文化“行德”高于“知德”,要求“知行合一”。
学习的目的是为了改变行动,不仅仅是为了学习本身而学习,而是通过学习的方法和路径,将学习到的本领与工作、与做人做事结合起来,更好的指导行动、改变行动,带来更加明确的价值观、更加清晰的思路、更加高效的工作效率,更加和谐的人际关系。
之二:对于学习,要谦恭
凡学之道,严师为难。在求学之道中,最难做的就是尊敬老师。老师受到尊重,他所传授的学业、工作方法和技能技巧才能被尊重。知识和技能被尊重,员工们才能严肃认真地对待学习。
孔子讲:“三人行,必有我师,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学习有很多途径,读书是学习,工作的过程也是学习的过程,身边的优秀领导和同事都是学习的榜样。关健的是要有学习的理念和意识、有谦恭的心态和状态,只有谦恭才能看到别人的优点。
老子讲善人是不善人的老师,不善之人则是一面镜子,要引以为鉴。如果不珍惜师长的教诲,不重视借鉴作用、自以为是,看似聪明,其实是个大迷糊。
之三:对于学习,贵在有恒
不要试图一次就学习很多任务。
学习是一件需要长期坚持的事情。学习不是特效药,无法通过一天的学习、一时的学习,达到个人技能、综合素养的质的飞跃;学习却是保健药、营养品,越是长期坚持,效用越大。所以,饭店除了制订年度培训计划、月度培训计划、每周的培训计划外,最好是每天开例会时都制订出适合本岗位的《班前10分钟学习计划》。以“明白纸”、“小卡片”等多种形式,将饭店的培训内容、岗位要求进行分解,采取多种培训形式进行轮训,也可以请员工登台讲5分钟。这样的方式非常适用于饭店的工作,使员工更容易通过学习来养成良好的习惯,明白做人做事的道理,增强对事物的认识分析和判断能力,进而提升综合素养。
飘风不终朝,暴雨不终日,学习不是搞运动。如果把学习当做是搞运动,终究不能长久。狂风刮不了一夜,暴雨下不了整天,风雨是天地的产物,都无法长久,更何况人的力量呢?学习应该是一种生活方式,一种良好的习惯,而学习对人的滋养则是润物无声的。
评论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