饭店服务用语具有与客人交流和沟通的重要作用。客人的消费需求多种多样,服务的场合各有不同,因此服务用语不能仅仅局限于其规范性,还必须把握语言的时机、分寸和语气,注重技巧与灵活性。要做好与客人的沟通,还必须注意语言所表达的内容,说者无意,听者有心,尤其是无意中的语言。对客服务的语言交流,不仅要求员工摆正位置,做好角色的转换,同时还要了解客人的消费心理。
可见,服务语言是一门艺术,有声服务的质量往往决定了客人的满意程度,决定了客人能否理解和接受我们的服务。讲究艺术的服务是专业性的体现,需要管理水平和服务人员综合素质的提升,是个不断的总结和积累的过程。以下,不妨列举一些服务案例,供饭店培训时借鉴。
例1.无意中给客人难堪
某公司老总请客,主人与宾客都已落座,大家都同意喝红酒,服务员连忙推销了几款酒,但主人看着酒水单始终犹豫不定,这时服务员指着酒水单,急切地说道:“先生,那您就选这款红酒吧!澳洲的,要便宜得多,而且挺实惠的……”服务员说得自然随意,此时,一丝难堪掠过请客主人的脸,他连忙自我解释道,“咳,不是价格问题,我是不知道哪款更好……”最后,客人还是点了价格高的一款。其实,请客的就怕人家说自己小气,在任何场合,都要充分考虑客人的面子。
例2.提醒客人要讲方式
包厢里,一桌客人有说有笑正吃得高兴,领班进来巡视,忽然发现桌子上多了2瓶香槟酒,显然这些不是本饭店的,是客人自己带来的。于是领班马上对着一桌客人说道,“对不起,对不起,这酒是你们带来的吗?我们饭店有规定,凡是客人自带的酒水要收每瓶100元的开瓶费,请大家谅解。”此话一出,使刚才的热闹气氛减了大半。一位客人不满地说道“开瓶要收费,我们自己开好了……”另一位则抱怨为何不早点告诉他们。显然,此例可看出饭店服务有失误,而领班也没有顾及当时客人的心情和面子,如果与点菜的或买单的客人直接沟通要好的多。另外,把“开瓶费”说成“服务费”,则更容易被客人接受。
例3.原来不是执行制度
有一天,客人进饭店办事,他的驾驶员临时把车停在了大门口附近。这时,保安员快速跑了过来,大声说道:“对不起,快点把车开走,这里不能停车,等会我们领导来看见就不好了。”此话没有错,服务需要客人理解配合,但是后面一句值得商榷,客人不禁要问,难道停错地方违反的不是饭店的规定,而是怕你保安挨批评?或者保安执行的不是制度,而是某某领导的要求?
例4.不恰当的询问
从外线打电话到饭店总机要找饭店总经理,但是接通总机后,常常首先被问道:“请问您是哪位?请问您找我们老总有什么事吗?”对此,客人一时不知道该如何回答是好。难道有很重要或私密的事也要向总机话务员汇报吗?原来,由于经常被供货商或推销人员骚扰,所以许多饭店都要求总机必须问清楚,通报之后再转接。其实对此可以有许多其它方式来解决,比如转接秘书或主任,留言、留电话号码等等。
例5.暗示客人有点苛求
客人在总台结账,抱怨地说道:“你们三星级饭店客房的拖鞋质量太差了,又短又薄,另外牙刷掉毛……”总台一位忙碌的领班面带微笑地答道:“哦,先生,实在对不起,感谢您反映的问题,我们会尽量改正”。谁知,领班继续道“不过,一般三星级饭店只有这样的档次,免费提供的一次性消耗品都会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客人听了觉得员工态度不错,但似乎在说,免费提供的用品就别计较了。领班的回答让人觉得饭店是以牺牲客人的利益来降低成本,同时仿佛提醒客人别太苛求了,应考虑性价比。
例6.不恰当的描述
晚上,某公司老板请十余位部门经理在一个大饭店吃饭,预订了包厢。先到的几位客人问引座员,是否见到一位提前到包厢的姓刘的先生。“噢,是不是一个戴眼镜的,矮矮胖胖的脸上有一大块胎记的那位?”,服务员一脸认真地描述着,谁知这话已引得客人们的一阵偷笑,其中一个连忙说,“嗯嗯,对的,那可是我们领导哦,他在哪里……”服务需要认真,但是要注意维护客人的形象。
例7.询问方式有讲究
自助餐厅,服务员来到一餐桌前收盘,指着桌上两个堆满鱼骨头、剩菜的盘子问客人:“请问先生,这个您还吃吗?”客人抬起头来一脸的不高兴,“啊?这不是我的,是刚才那位的”,服务员听了连忙道歉。显然,如果收盘时改成“请问这些餐盘可以撤走吗?”要好得多,因为,是否属于吃剩的,以及是谁吃剩的等等往往一时难以判断。
例8.不合时宜的提示
一次,饭店接受了上级集团组织的财务审核检查,晚上,饭店总经理宴请检查组领导一行。当需要提供酒水时,一位看似干练的男服务员向总经理道,“张总,今晚喝什么酒?还是跟昨天一样吗,52度茅台?”顿时,张总的脸色显得很难看,忙说道,“喝什么,要先问客人,这都不懂?”员工错在哪里呢?服务确实需要主动,但是这位员工的话会让检查组的领导误以为,张总是每天都大鱼大肉,餐餐好酒不断……
例9.要礼让与客人
餐厅里,一桌客人点了两瓶黄酒,因为是冬季,要求服务员拿去加热一下。不一会服务员拎着一个壶回来,里面盛着加热后的黄酒,为客人斟上。不一会酒就喝光了,于是客人又要了两瓶。在倒酒时,客人觉得黄酒分量不足,于是半开玩笑地问道:“服务员,你们黄酒的分量好像不足呀,我看是瓷瓶的,也不知道深浅,是不是酒放的时间长了蒸发了不少呀?”“不可能吧,这酒是新进的。不过一般黄酒加热后都会蒸发一些,这是常识呀”,服务员肯定地说道。“啊?什么常识呀?加热又不是烧开,难道……”稍有醉意的客人认真了起来。最后叫来了餐厅经理,问题才得以解决。显然,出现上述情况的原因一时难以确定,但是不管问题出在哪里,员工都应礼让与客人,并记下这个问题,及时向上级反映。
例10.不给客人留情面
一位会议客人在客房里看着电视,同时,好奇地询问进来清扫卫生的服务员,“请问为什么你们每次敲门时都要说‘豪斯科乒’,‘豪斯科乒’是什么意思呀?”服务员笑着回答道:“这个都不懂呀?这是英语,就是客房整理的意思,代表敲门的是客房服务员……”员工语气虽然很婉转,但是感觉话语有些教训人或暗示对方孤陋寡闻的意思,要知道客人对于饭店的专业用语不了解是很正常的。
例11.暴露内部管理问题
一天,一位拎着行李的客人对走廊上搞卫生的服务员反映道:“你们客房的空调风机声音特别响,昨晚吵得人一晚上睡不好,关了嘛又怕感冒……”服务员边整理着东西边答道:“哦,真是对不起,不过许多客人都反映过,我们工程部说这段时间厂家就会派人来修……”客人听了显得有点不满意,于是又开始抱怨房价太高。显然,员工的回答反映出饭店对客人的重视程度不够,设备存在的老问题一直未得到及时的解决。
例12.让人误解的表达
一天,多功能厅里十几桌会议客人正在用餐,一个桌子上有位客人向服务员要求来一碗米饭,其他几位听见后,也提出了同样的要求。不一会儿,服务员端来了一个托盘:“先生,这是你要的饭。”递上一碗之后转身又大声问道:“请问,谁还要饭?谁还要饭吗?”听到这话,几位客人反应过来,边笑边开起了玩笑。看来,服务用语要避免容易引起误解的词汇。
例13.理由不充分的解释
秋天的某日,一家国际饭店大堂总台的服务员正忙碌着,一位客人走过来抱怨道,“都已经九月份了,你们饭店空调现在怎么还打的这么低呀?跑进来冷嗖嗖的……”服务员认真地解释道“是呀,我们也没办法,我们国际大饭店老外多,老外经常反映太热,所以一般都按照外宾的习惯设定温度的”。听了此番解释,客人直摇头,悻悻地离开了。显然,这样的解释会让国内客人觉得饭店对国人不够重视。服务需要灵活性,完全可以换种方式回答客人的问题。
例14.语言体现服务意识
在大堂吧,几位客人喝茶聊天很欢乐,突然一不小心,客人把茶杯打翻了。一旁的服务员下意识地连忙说道:“哇!玻璃杯打碎了,快把椅子移开,哎呀,地毯上都是水,快拿毛巾来,我来我来……”一阵手忙脚乱,此时,客人一脸的不高兴,不停地在拍打身上的茶叶。在第一时间,服务员首先应该询问客人是否被烫伤或划伤,而不是先关心地毯沙发,两者谁更重要,显而易见语言体现出服务的意识问题。
例15.换种方法处理也许更好
一桌客人在包厢里用餐接近尾声,付款时,一位看似老板派头的先生掏出皮夹买单,先是付现金但现钞不够,于是抽出一张银行卡。员工拿来POS机刷过之后输入金额,客人随后输入密码交给服务员,不一会儿服务员大声说道:“先生对不起,这张卡里没有钱了,请换一张吧!”此时,众目睽睽,老板觉得有失身份。此例中服务员的话确实没有错,但如果低声告诉老板“余额不足”或借故将客人请到外面来说明原因,也许会更好。
例16.客人感到不受重视
点菜时,一位女顾客对于服务员推荐的菜不喜欢,说是油炸食品,还建议以后不要重点推荐。服务员一边埋头记录着,一边带着不解的口吻说道,“呵?这道菜在我们这里可好卖了,很畅销的呢,您不喜欢不等于别人不喜欢呀?”此时,服务员尽管语气很婉转,仅有推荐的意思,但是客人会觉得没有得到重视,好像自己很特殊,属于另类似的。
例17.新来的并不是理由
在点菜区,菜品实样和图片琳琅满目,客人兴致勃勃,问这问那,一位新来的点菜员业务不是很熟练,几次都被问住了,只得怯怯地说:“对不起,我是新来的,不太了解一些具体出品。”客人没听进去指着菜架上的样品继续问,“那么这个菜是辣的还是不辣的?”于是员工直接来了一句:“不好意思,这个我也没吃过,这样吧,我马上帮您问一下好吗?”问题不难解决,但是员工的回答却暴露出饭店培训的不足,新来的也不是理由。
评论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