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媒 渠道代运营 里屋里设计 吉尔福德培训 EMAILliwulihotels@liwuli.com.cn PHONE021-61846897

微博、微信和“土豪金”

2014-04-22 16:50 来源:《饭店业》 作者:杜觉祥
  高科技和信息时代的到来,令人兴奋,也难免令人沮丧。兴奋的是不断有新产品新技术出现,而且价格也越来越“亲民”,咱们寻常百姓都可以“尝鲜”;沮丧的是,一不小心就会跟不上时代节奏,你得如鬣狗般时刻警觉着,经常接受新的东西,否则就会让年轻人觉得你老了、成了“奥特曼”。(奥特曼:out man,不知这算不算是创了新词。)
 
  用博客算是比较早的。有几年时间,每天都会去博客上写一点,也经常到别人的博客上浏览,留个脚印什么的。可后来博客被因故封杀,积极性严重挫伤,因此用微博的时间就晚了。当我还在腾讯新浪两个微博之间来回折腾,关心增加了多少个“粉丝”时,忽然发现微博已经被冷落了,大家纷纷玩起了微信。于是赶快在手机里安装了微信,再通过QQ和手机通讯录加了亲朋好友,然后发现有了一种新的联系方式,然后又似乎及时推开了一扇窗户,然后又仿佛气喘吁吁地跟上了时代的节奏。
 
  可能是习惯问题,并不十分喜欢用微信。语音对话,当然不如直接打电话方便;一个人对着手机自说自话,总感觉有点别扭。文字交流,也不如手机短信更快捷高效,毕竟短信可以确认对方肯定收到。当然前提是手机通常是“包月”的,忽略了费用因素。就像一位朋友说的:用不着给移动联通节约流量,人家可是大公司。
 
  感兴趣的是微信里面的“朋友圈”功能,因为里面有熟悉的朋友发的各种资讯、知识、图片和幽默笑话,你自己也可以随手转发。朋友间的“点赞”和留言,也是一种轻松随意的交流,不像电话和短信那么隆重那么急功近利,但毕竟有交流的意思在里面。与微博不同的是,朋友圈里的信息一般来自熟悉的人,因此可以判断其真实性和可信度。不像微博,要提防各种骗局和虚假信息——当然还有所谓“大V们的谣言”。
 
  朋友圈里总是会有一些有趣的内容,也因此花去了不少闲暇时间。
 
  比如这两天的朋友圈里,北京的朋友发布了“北京新土豪十条标准”,转发了以后,引来了许多朋友转发。这十条标准是:
 
  1.从戴金链子变成戴佛珠;
  2.从汉人变成藏人;
  3.从喝白酒改为喝红酒;
  4.从西装领带改为麻衣布鞋;
  5.从搓麻将改为打高尔夫;
  6.从开奔驰变为骑自行车;
  7.从环球旅行变成结伙辟谷;
  8.从投资夜总会改为投资拍电影;
  9.从狐朋狗友变为EMBA同学会;
  10.从流里流气变成佛里佛气。
 
  最后说:以上十条,满足六条,那么恭喜您,您就是新土豪。
 
  不久,上海的朋友表示不服,立即发布了“上海新土豪七条标准”:
 
  1.朋友聊天不再聊多少项目,而是几个上市公司;
  2.不再问多少辆车,而是问几个司机;
  3.买房不问房子面积,而是庭院的面积;
  4.吃饭不点菜,而是点厨子;
  5.穿衣服不问牌子,而是问哪国的裁缝;
  6.买家具不问哪国的,而是哪朝的;
  7.娶老婆不找眼前的,而是直接拿遥控板点电视里的。
 
  贵为祖国首都的北京,终于不及“十里洋场”的上海,只需七条就“完胜”北京十条。我也终于理解了为何上海人可以把包括北京人在内的外地人都称作“乡下人”。
 
  说实话,对这些标准,我是带着艳羡和崇敬的心情去学习对照的,然后发觉我们离“新土豪”是那么的遥不可及,然后又感觉到了我国社会的长足进步,终于拥有了这样的群体,可以与国外所谓“贵族”相抗衡,然后……难免会产生那么一些“酸葡萄心理”。
 
  从“新土豪”,自然想到了“土豪金”。
 
  “土豪金”是苹果公司的iPhone 5s手机金色款的别称,据说发布以后得到了中国富人的追捧。有人吐槽,认为这款颜色突破了乔布斯建立的苹果产品的审美体系,如果乔布斯地下有知,必定会吐血三升。甚至有人认为这款产品将成为苹果公司走向衰落的开始。
 
  应该是从“土豪金”手机开始,“土豪”一词开始风靡神州,成为有钱有势却缺少文化品位阶层的代名词。据说从今年九月初以来,“土豪”一词在社交网络上出现了一亿多次。
  
  一篇国外媒体的文章是这样解释“土豪”的:
 
  在汉语中,“土”即庸俗、土气,“豪”即富贵。说某人是土豪即意味着此人出身卑微,后来突然暴富——却没有培养出与物质财富相应的礼貌风范和城府。来自诺丁汉大学的当代中国研究学院教授曾锐生表示,土豪有点像法语中的nouveau riche(暴发户),但指代更消极,还稍嫌粗俗。
 
  那篇文章还引用了一个“广为流传的笑话”:一位富有却情绪消沉的人,到庙里拜见高僧寻求指点迷津,他以为高僧会指点他过简朴的生活,没想到僧人却对他说:“土豪,咱们交个朋友吧。”
 
  外媒的说法当不得真,他们的理解也难免有误。不过,“土豪”一词的复活以及与“土豪金”的渊源,很值得语言学家关注。
 
  不妨预测一下,就好像王宝强在电影《泰囧》中的表演让“剪刀手”在人们拍照时基本被废弃一样,“土豪金”恐怕也将会逐渐淡出国人的审美视野。
 
  经常应邀参加饭店的室内设计评审,笔者对饭店装饰中采用金色,一直持保留态度。曾经多次劝告饭店业主,无论天花穹顶,还是墙面栏杆,一旦用了金色,就需要有其他的金色装饰来呼应,而金色多了,会降低饭店的品位。不幸的是,金色恰恰是许多国内设计师喜欢的颜色,也颇受饭店业主的青睐。因此我的意见往往被忽略,我也常常因自讨没趣而悻悻然。
 
  前几天听到一位广播评论员讲述他的饭店经历,从上海到成都,入住了同一品牌的饭店,竟然恍惚以为白坐了几个小时的飞机,因为两家饭店是同样的格局同样的装修格调,而且是——“各种土豪金”。
 
  这里的“土豪金”,重点不在于“豪”,而在于“土”。因为处处贴金,显然带有炫富的意思。而炫富,就会露出土气来,露得多了,会被人认为“土鳖”。
 
  有点像早年村里人去城里镶补牙齿,往往喜欢镶金牙,说话咳嗽时还会咧开嘴露出他的金牙,唯恐人家不知道;但现在已经很少有人愿意镶金牙了,一般会选择烤瓷牙,因为烤瓷牙显得自然,而且有一种不露声色的低调。没有考证过,估计现在烤瓷牙的价格会大大高于金牙。
 
  从文化人类学的角度,这里面肯定有值得分析的社会心理。
 
  去饭店参观,发现饭店喜欢在书架上放一些书壳子,封面和书脊上俨然是外文书籍世界名著,里面却是空的或者泡沫填充物。有时他们会把这种书放在比较高的书架上,偏偏本人个子高,伸手可及,便会取下来掂量掂量。陪同参观的主人就会不好意思地说:这是假的书。
 
  这也是一种类似于“土豪金”的装饰方式,我称之为“恶俗的文化符号”。既然能够用价格不菲的上等木材制作一个书柜,为何不能再花点钱,根据住店客人的喜好配置一些书籍呢?再说,何必故作高雅地用外文典籍忽悠客人,何况还是假的。
 
  对书架和书籍,比较喜欢的是上海璞丽酒店的书吧。书架上大都是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旧书,许多是我们买过的读过的,也有不少是家里书架上有的,因此看上去十分亲切。还有复旦皇冠酒店的行政楼层,他们叫“校长俱乐部”,书架上除了复旦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书籍,还有中华书局出版的《文苑英华》——这是一套以前一直想买却一直买不起的书啊!即使没有时间认真阅读,取下来翻阅一下,也是一种文化享受。
 
  就是用真的书,也还有个版本问题。饭店当然不能买盗版书,有些特定的书籍,还得讲究出版社。比如古代典籍,最好选用中华书局或者上海古籍出版社的版本;中外文学名著,选用人民文学出版社、上海译文出版社的版本比较好,译林出版社的也还差强人意;至于学术著作,首推商务印书馆,其次三联书店,现在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也出版了不少学术类好书。
 
  为饭店的书架,为客人选择一些值得阅读或翻阅的好书,而不仅仅是装点门面装饰墙面,这应该是饭店文化设计的一个重要细节,同时也显示着饭店管理者的文化品位。
 
  准备结束此文时,打开微信朋友圈,发现新消息:义乌老板定亲聘礼现金888万元,由18位壮汉扁担竹篮挑到女方家中。不禁为这位浙江老乡拍案叫好:这才是货真价实的“土豪”,以我们的质朴和赤诚,直接“亮瞎”京沪新土豪。
 

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全部评论
未经里屋里书面许可,对于注明'里屋里'来源之作品(文字、图片),任何媒体或个人不得全部或者部分转载,请与里屋里(021-61846897)联系;经许可后转载务必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