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问题一直是酒店业所面临的“一道坎”,伴随着酒店业的快速发展与扩张,人才问题也愈发凸显。
左右因素诸多 酒店人才多徘徊
近年来,无论是国际联号还是本土酒店,都在大肆扩张,但人才需求却难以到达平衡。一方面,酒店业求贤若渴,希望能够招到合适的人才以满足酒店不断扩张所呈现出的人才需求问题;另一方面,诸多的酒店管理专业学生、酒店员工,开始对这个行业持“观望”态度,不愿进入这个行业甚至是谋求转行。尽管当下很多酒店也在从源头上寻求解决之道,建立校企合作或是建立自己的人才培养基地,保障人才的输送,但实际上,很多学生在进入酒店实习一段时间,或是实习结束后,也并非会走上酒店服务这条道路。这其中,包含众多的因素:
1.行业性质因素:当下大学生大多都是90后,这一代人,赶上了社会发展的好时代,并没有吃过很多的苦,而酒店业作为一个传统的服务行业,踏入这一行的人,大多都要从一线员工做起,从服务他人开始,而当下很多学生对行业的行业又没有足够的认识度与认同感,这便导致很多酒店管理专业的学生,不愿从事这一行业。
2.发展空间因素:发展空间,是毕业生择业时最为重要的因素,尽管有学员在选择这个专业的时候,有足够的意识,也愿意从基层做起,但是前提是,他们希望这是一个可成长的空间,是一个能够让自己得以发展的平台,能够很快的得到提升。但在酒店行业并没有捷径,多数高管人员均是从一线员工走上来的,晋升速度相对而言,也没有那么快速。这就导致了很多人觉得与期望相悖,最终难以坚守。
3.薪资因素:当下消费水平较高,这让员工对薪资要有一定的要求,酒店行业相对于其他行业而言,薪资依旧是呈偏低的态势,据中国旅游饭店业协会数据显示:2014年9月份员工平均月薪为2520元,环比2014年8月的2476元提高44元,同比2013年9月的2281元提高了239元。可见,酒店行业薪资并非十分理想,上涨速度较慢且工作时间长,很少有节假日,导致人员的流失。
4.校企培养因素:目前有很多酒店与院校合作,向酒店输送实习生,但院校与酒店双方却未做好实习生管理与规划,一方面,部分学校未真正的落实人才培养,把学生实习仅看成必须要完成的工作任务去完成,没有研究制定选择实习单位的具体标准与要求,没有进行仔细的甄选,为学生寻找真正好的实习单位,导致学生实习所得成效低;另一方面,学生进入酒店学习,酒店未做好实习生管理、培训与规划等,让这些未来的人才,在入行之初,就丧失了信心,影响其毕业后的择业方向。
5.家庭、社会因素:基于酒店行业的服务性质,很多传统的家长并不十分认可这个行业,认为从事这一行业,为他人端茶倒水,姿态过低,与自己培养辛苦培养子女,对其所寄于的期望相差甚远,导致了很多人受影响,选择放弃这个行业。
破解人才瓶颈 业界齐努力
破解人才瓶颈,单凭一方之力显然十分艰难,需要酒店、院校、协会、培训机构及个人等各方面的同心协力,我们也看到业界各方所作的努力。
院校方面,中瑞酒店管理学院的教学方式颇具特色。作为国内唯一获得瑞士洛桑酒店管理学院学术认证的大学,中瑞一直秉承洛桑酒店管理学院的教学理念,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相结合。在校内开设教学酒店、西餐厅、酒吧等,学生在校不只是简单的学习理论知识,而是导师的带领下学习烹饪、客房服务、前厅服务等各项实践操作,培养学生对行业的认识度与认同感,做到真正的了解这个行业,热爱这个行业。而在这样的环境下,学生也充满了激情,在该校hotelier社团举办的“亚洲酒店业青年领袖峰会”上,汇聚了众多业界媒体、国际酒店集团高管、院校导师及亚洲各地的学生,而所有的邀约、接待、赞助等一系列事情,大多由一群未踏入校园的学子完成。他们在与他人的对话当中,也无一不流露对行业的热爱之情,我想,这是教育的成功。
酒店集团为揽人才,也在不断的完善。洲际推“鲤鱼还乡”计划,为员工提供在家乡或家乡附近就业的机会,同时进行人员的交叉培训、交叉学习,将中国员工送到国外,将国外员工送到中国,全球人力资源的流动,使得服务水准达到一致性;雅阁酒店集团在所运营的酒店附近与院校达成合作,建立“雅阁学院”人才培养基地,将教学与实践结合,让学生对雅阁有足够的了解,从最初就形成对雅阁的的忠诚度,同时也在加强酒店自身的团队建设。正如雅阁集团CEO张黎明先生在接受采访是所言:“我们不能一味的强调员工对企业的忠诚度,忠诚度它是我们对于员工的一个倡导,不是员工个人的一个义务。作为一个企业,要想真正让职工保持忠诚度,与其去要求员工倒不如去要求自己,那这个“自己”,就是酒店自身的团队建设和企业文化的打造。”
除此之外,书香、华住、希尔顿等诸多酒店集团也均有自己的人才之道,但环境的营造只是部分,个人的努力也尤为重要,无论是即将踏入酒店业的院校学子还是初入酒店行业的员工,对酒店行业都应树立正确的认识,能够做到坚守岗位,守得云开,定能见月明。
评论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