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浙江大学饭店管理研究所所长邹益民先生
(迈点网讯)2014年12月8-10日,以“专注文化• 专注中国文化酒店发展”为主题的首届中国文化酒店论坛-暨中国文化酒店发展联盟、中国文化酒店品牌研究院成立仪式和第一届“青花奖”颁奖盛典将在浙江宾馆盛大举行。会上,中国文化酒店研究中心主任、浙江大学饭店管理研究所所长邹益民先生就“中国文化酒店的管理思考”发表了精彩的主题演讲。
以下为演讲实录——
饭店业界的各位新老朋友,上午好,很高兴有机会大家做30分钟的分享,我跟大家分享的题目是《中国文化酒店管理的思考》。首先我想这里面有三个很重要的问题,第一个是文化酒店,如何对文化酒店进行定义?确实有很大的难度,但是从直观的感觉,可以对它有个基本的认识。我想文化酒店一定是有独特文化内涵、文化底蕴、文化积淀的酒店,由此可以得出文化酒店的支撑点或者是关键点是什么?文化。要说文化就更难了,有人说文化是个框,什么东西都可以往里装,我们杜秘书长像个文化人,而且也确实是文化人,我不是文化人,我是个饭店人,但是我能够深深感受到文化的力量,为什么能够深深感觉到文化的力量?因为有一点我想大家都是认同的,文化是什么?文化是民族之魂,对我们酒店来讲,文化是什么?酒店之魂,没有文化的酒店,那一定是平庸的酒店,而平庸的酒店是无法在市场上生存与发展的。我想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竞争是必然的,你怎么样参与竞争,你怎么样在竞争当中立于不败之地?取决于你的竞争层次,你的酒店在什么竞争层次上,或者说你靠什么去赢得市场?从竞争的层次角度来讲,大体上可以分为三个层次:
第一个层次是价格竞争。这是最低层次的竞争,也是最残酷的,也是最没文化的,因为这是小孩子都玩的,你只要不怕死,只要不怕最后倒逼,杀价谁不会,你卖1000我卖800,你卖800我卖600,你卖600我卖300,300我卖100,这是最简单的文化。所以他的目标也只有温饱。所以竞争,在价格层面上竞争,你的目标是什么?温饱、生存。
第二个层次是质量竞争。靠质量赢得市场,这需要文化。你怎么样做质量,怎么样做品质的文化,这就是难度。你怎么样在做到跟别人的产品质量不一样,那就有文化,所以质量竞争脱离了生存、死亡的最低限度,它的目标是小康。
第三个层次也是最高的层次,品牌竞争。而到了品牌竞争最重要的关键是什么?起决定作用的是品牌文化。没有文化的品牌是不可能成为名牌的,所以文化是重中之重。所以我们讲,要在竞争当中生存与发展,靠什么?最终是归结到饭店的文化,当然酒店的文化是多元的,投资的酒店油投资的文化,设计的酒店有设计的文化,经营的酒店有经营的文化,打造服务有服务文化,但是这文化那文化,这酒店那酒店,归根结底,我们做成一个成功的酒店。
什么样的酒店是好酒店?或者是你做什么样的酒店,做精品也好,做设计酒店也好,最终归结到一个,我要做成成功的酒店。那么请问,成功的酒店的标志是什么?我个人的看法就是三个标准:
第一个社会形象良好。社会的形象良好有相应的评价指标,就是社会、公众、媒体,从不同的层面它有不同的指标,当然核心是履行社会责任。
第二个是经济效益注重。经济效益注重有内外两个维度,从外面直观地看是财务数据、财务指标,其实我们内部在管理上还有一个指标,就是市场认可度。因为好的竞争从市场来,市场认可度。我们说设计的酒店,我们说营业酒店能否能够得到市场的认可,市场的认可度怎么衡量?它有四个最基本的指标,一个是知名度,第二个是美誉度,第三个是满意度,第四个忠诚度。前面二个指标是前提,没有知名度、没有度不每年有市场满意度,但是这不是我们最终的目标,因为它不一定是你的顾客,后面两个指标是最终的结果指标,一个是顾客满意度,一个是顾客忠诚度,前一个指标我把它叫做鲜花盛开,后一个指标我把它叫做果实累累,所以一个酒店的市场认可度,实际上就是鲜花盛开,果实累累,这个时候,你的经济效应就自然而然创造出来的。
第三个,员工感觉美好。一个好的酒店会让员工感觉美好,如何评价员工的感觉美好?有两个重要的指标,一个是结果指标,结果怎么看?员工的流失率,一家酒店员工流失率高低,一定是员工美好感受的体现,员工感受很好为什么要走?而且往往是越能干的人越走,越不能干的人在那里,员工的流失率,是一个重要的指标。第二个指标是过程指标,过程指标是什么?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员工积极性的高低,这个很难用数据表示,它从过程中体现出去,一个是主动性、一个是创造性、一个是专业性,员工积极性的高低从三个方面去看。所以我找一家酒店,我看这个员工感觉美好不美好,一个看员工的流失率,二从员工现场的工作观察来观察员工的积极性。过程指标是无法直接用数据反映的,而是需要自己参与其中去观察、考验的。
这样的酒店怎么来?靠管理来创造。我们的管理追求什么?围绕两个字——有效。我们的管理要追求有效的管理,有效首先是“效”,“效”指效果,效是效果与效率统一,要有效率和效果,效果是指目标的达成率,效率指达到目标的资源占用和效比。有效指什么?以最小的投入能够达到预期的效果,这就是有效。怎么来有效?需要有效的管理,有效的管理概括来说就是做到最的事情,首先是做对的事情,然后做好。怎么样做好对的事情?有四个基本的环节和要素,第一个叫目标导向,管理以目标为导向,围绕目标展开管理活动,第二是过程控制,好的目标需要好的控制,这个过程中一定要纠正,我们以前有一个不太好的语言导向,那就是我只要结果不要过程,在管理过程当中是不希望有这样一种语言出现,这种声音,是不利于我们的管理,“我只要结果,不要过程”,没有过程就没有结果,所以我把它称为“黑帮理论”,因为它会误入歧途,第一个是急功近利,第二个是不择手段。在特定的情况下用了没有关系,但是这不是管理的基本办法。第三个,事在人为,有没有效,结果为主。这是有效管理的四个基本点。
怎么样能够做好做到这四个基本点?下面根据我的管理经验,跟大家一起探讨四个基本问题。
第一个基本问题,就是目标与路径。我们前面讲,管理要有目标,没有目标就没有方向,没有目标就没有追求。目标是什么?目标实际上是方向与高度的规定性,它规定地达到什么样的高度,这就是目标。路径?路径就是实现这个目标的路线,比如说不要追求规模,我通过什么样的路径实现?迅速增大规模?路径。这两者是什么观点,我想给大家的基本理念是什么?目标能否实现取决于什么?取决于能否找到实现这个目标的路径。我为什么要强调这样一个基本观点?因为在我们现实当中,经常会出现这个情况,当上级给我们定下一个目标,比如说去年的营收是七千万,今年设定的目标是八千万,底下人说涨一千人,目标超前了,做不到。其实这里面,我们说也许是真的,也许是你没有找到它的路径。就是说能不能实现取决于你采用什么样的路径。所以我们经常会出现什么情况?做预算的时候,我的框框是做一千人,结果根据企业的发展要做到一亿三千万,这个时候马上有瓶颈,什么瓶颈?思维瓶颈,他在预算的时候说按照一个亿的思维去做预算,在这样情况下,怎么做都做不到一亿三千万。所以我经常说一亿三千万有一亿三千万的思路,一个亿有一个亿的思路,你必须要有方法,你对路径的寻找必须要有所不同,经营上要有新的突破,服务上必须要有新的亮点,管理上要有新的创新,才有跳跃式的发展。比如说,我一个手表,挂在2.2米的时候,你说能不能够拿到,我说大家很快说我能够拿到,跳一下,能够拿到,到3.8米的时候我能不能拿到,大家说我能够拿到,大家说我看到了桌子和椅子,但是到12米的时候,有些人说我拿不到,有些人说我拿到,因为有工具。但是在35米的高度,有些人我怎么拿,但是有些人说我能够拿到,他说我有消防队的楼梯。所以我里面有一个非常简单的道理,我们往往被身边的资源束缚,这是在管理当中要突破的一个路径,就是路径寻找,怎么样突破瓶颈。
我们的酒店,有些设计师掉进了这个框框里面,你为一个企业设计没有问题,它需要一定的复制性,但是你为另外一个集团设计的时候,你很难突破这个框框,同质化的现象由此产生。但是我们也认识到,不同的路径意味着什么?不同的路径意味着不同的目标,同样意味着什么?要关注后面的两个路径,一个是风险,一个是成本。不同的路径意味着什么?不同的成本和不同的风险,我刚才讲了,我在2米2的时候,你采用了跳的路径,这个时候成本很低,风险很低,成本只要一个人的力,风险我只要掌控,什么叫风险?风险叫不可控制和不可预见,当然你当3米多的时候,成本增加了,利用了成本之后还物力,风险增加了,你不可能完全掌控了,万一这个椅子表面是好的,里面是空了。所以我们要注意,目标不同,要采取合适的路径。我们现在的过度服务都是跟这个有关,我们的目标是像…有人花了3块钱,这个顾客感动,有人花了300块钱,这个顾客不满意。这就是什么?这就是管理理论。有一个著名的理论需要大家关注,就是价值工程理论。
第二个问题,管理,一个是决策,一个是执行,这是管理的最根本的两大责任,是管理的两个轮子,但是这两个轮子是不一样的,原则和依据都不一样。决策讲究什么?决策一定要深思熟虑,你做的决定就意味这往那儿走,资源的投入,决策一错就百错,但是饭店的决策,往往可以分为两个方面,一个是要近决策,应对市场的决策,一个是管理的决策,叫对内部决策。这两个决策是完全不一样,经营决策叫什么?判断的决策,因为市场不会等你,这个时候优柔寡断,你就要被市场淘汰。管理决策更难,管理决策是内部的,一个管理决策往往牵扯到利益的再分配,任何的管理的改革都意味着什么?内部利益的再调整和再分配,而牵扯到利益的事情,往往牵扯到各部门和员工的切身利益。我们曾说世界上最难的两件事是什么,一件事情是把自己的思想放在别人的脑袋,一个是把自己的钱掏出放到别人的口袋。所以我们要稳重,要从上到下,从下到下。但反过来,执行是另外一个决策,一道执行的时候是背水一战,强调它的执行性,如果在执行的时候犹豫,最后的结果是什么?停滞不前。因为任何的决策都不可能完美无缺,任何的一条路径都不可能是笔直的。所以在心的尝试和探索上一定会碰到问题,也会看到旁边这边路似乎比我选择的这条路好,但是你只看到的旁边的一段,你没有看到那条路的前面,现在好并不等于一致好,这条路现在难并不等于一直难。所以只要大方向没错,就执着往前,拼命去做,这就是我经常讲的撞了南墙也不回头,把南墙撞一个洞就是别有洞天。所以在这些时候,你必须要有这种勇气,带着这个团队往前冲,就冲过去了,狭路相逢勇者胜。当然这个要思考,碰到问题要思考一下,这是原则问题还是其他的问题,如果是原则问题,你还是要调整方法,否则你就是往死路走,所以这是两个不同的范畴,是不同的基本的风格,一定要把握、处理好,只有这样,才能够达到理想的境界。
管理,需要控制,控制就会想到,我希望我的管理得当。作为一个酒店的管理,是不是不允许漏洞的出现。为什么讲这个问题,我朋友做一件事情给我一个启示。我朋友给我讲了什么事情?他说他的朋友开了一个超市,有一天他到超市去的时候发现一个现象,什么现象呢?西瓜摊上人很多,发现有些人拿西瓜过秤,秤好以后贴了标签,转了一圈把西瓜放回去了,把标签撕下来贴到另外一个西瓜上面,肯定是以小换大,第一个拿的是小西瓜,第二个拿的是大西瓜,堂而皇之出去了,超市居然没发现。他看到这个,到他朋友办公室,他朋友坐在办公室,他的朋友说我知道的。我朋友就不明白了,你为什么不管?他说我为什么要管,这是我有意为之,我的规模不太大,我的品牌不太强,我怎么吸引人?人都有贪小便宜的心理,当然我也知道我损失的成本多大,最后他核算,不亏也不赚。但是我可以告诉你,只有这个地方有漏洞,其他的地方都没有漏洞,客人不会因为只买西瓜就到这里来。
由此我想到,如果一个企业没有漏洞怎么弄?水至清还有鱼吗?水至清则无鱼,所以适当的漏洞是必须的。为什么一种情况下是人性之所至,必要的时候。第二个堵漏成本,我们有时候说这个漏洞是不好的漏洞,你堵不堵?不堵,但是什么叫漏洞?有两个基本的特点,第一,我知道是漏洞,第二,我可掌控,我可以从某个方面掌控,但是绝对不能有黑洞。饭店管理,酒店管理不允许有黑洞,什么叫黑洞?第一,我不知道这个是漏洞,我还以为是好事,第二条,不可控,会失控,这个漏洞会越来越大。我上一次到酒店去,告诉厨师长,弄几个菜,厨师长心领神会,很快做出来的。出了门口吃完走了,我这人做管理有点职业病,我要了解一下它的程序是怎么样的。就发现没有任何单子,就是一个电话一句话,配菜就出来了,厨房也出菜了,最后没有任何单子。请问这是什么洞?尽管我们吃的人是几十块钱,但这绝对是黑洞,为什么是黑洞?不了解,你可以随时上菜,厨师长人都可以干。
归根结底,酒店管理是什么管理?人的管理。人怎么管?人代表什么?很多人说这个含义太丰富了,所以我们讲人是复杂的人,不是简单的人。这个“人”代表自我和超越,人的本性是什么?自我,他在任何时候、任何下第一反应一定是想到我怎么样,他做出行动不会按自己的行动做出,他要考虑我是社会人。我们怎么样调动人的积极性,毫无疑问,怎么样把这两个发动机全发动起来?基本观点,首先要有牵引力。牵引力就是我们经常讲的,企业愿景和个人愿景两景合一,成为了一种牵引力。低层次的先满足个人,然后再上升到企业。我们现在有一个比较好的企业,给你创造一个平台,你光有这个是不够的,它要有足够的能力,也就是企业必须要有好的培育机制,但是光有能力他不往前走怎么办?或者是时而有牵引力时而没有牵引力怎么办?我要创造动力。要建立动力机制,人容易进入疲惫期,或者人为得到更多的利益,他会走歧途,所以第四种,一定要有压力,压力是什么?竞争机制。所以这就是四个机制的完整构建,最后把人的两个发动机点燃,最后发动起来。
由于时间关系我简单介绍到这里,谢谢大家!
评论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