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振宇的“时间的朋友2016”跨年演讲圆满结束,听说这是演讲类节目首次登上跨年收视率第一的宝座。
从次日早上开始,罗胖看到的那“五只正在改变世界的黑天鹅”刷满了朋友圈,看来在这个充满不确定性的世间,我们太需要借以漂浮的救命稻草,太需要好吃而又易消化的“智慧乳汁”了。无论我们的青睐是不是有些“有奶便是娘”,但终究在永不停歇的认知维度里,有奶的就着实比无奶的强。
罗胖的五只黑天鹅分别是:时间战场、消费升级、智能革命、认知迭代和后真相。每一只都讲得有图有例有真相,但这五只大鸟到底会如何飞进酒店业的枝头,罗胖没讲,或许我们可以聊聊。
时间战场
罗胖说:未来的商业战场上,两门生意会特别值钱,它们的核心都是时间。第一就是帮别人省时间,第二就是把省下来的时间浪费在那些美好的事物上。
我听了就想,酒店到底属于哪一种呢?也许商务酒店是帮别人省时间的,度假酒店是那种让人浪费时间的美好事物。
但如果微观一些来思考,或许每一家酒店都是集二者于一身的“生意结合体”。对于酒店服务体验来说,一部分无疑是“帮人省时间”:比如越便捷越不嫌便捷的check-in和check-out;越快越不嫌快的room-service;以及越简单越不嫌简单的预订环节等等。
而服务体验的另一部分,则是要创造让人甘心慢下来的第一段段美好。比如可以面对它思考人生的油画或雕塑;比如可以凭栏远眺,静静发呆的窗外美景;比如谈吐舒服,让人愿意与之畅谈交朋友的亲善员工……
总之,也许对于其他行业,针对事件战场的创新或许只是个二者选一的单选题,但是之于酒店行业,或许我们要做出两个选择,做对两个选择。
消费升级
罗胖提到了“父爱算法”将逐步替代“母爱算法”,从而引发新的“消费升级”。升级后的服务将不再是给消费者“他们想要的”,而是给他们“他们不懂,且未曾想过的”。
有人也许会说,这种所谓的“升级”对酒店来说实在有点“狗血”,因为“满足客户需求”是酒店人长期以来的惯常逻辑。
通常我们在做一个创新项目时要基于市场调查或者是行业实证,因为酒店毕竟不是电商也不是有风投撑腰的联创,带着华丽而又沉重的“身家”,跟着每天都要养家糊口的员工,给客人他们想都没想过的东西实在风险太大。
但是,我们不要忘了我们将服务于谁?酒店客人的主流已经逐步向“后80后”和“90后”偏移。他们不但崇尚说走就走,而且真的敢说走就走;他们在梦想之中找的是自己而不是什么榜样;他们宁可为“奇葩”点赞,也不会青睐一个信奉正统的“圣母表”。所以,如果酒店还一厢情愿的按常理出牌,那就会越来越面临没牌可打的局面了。
未来的酒店,不仅要提供生活方式,并且要创造生活方式,而创造生活方式最佳途径就是打破行业的围墙,去寻找跨界的英雄。想活命,并且活的好的酒店其实也将过上“联合创始人”的生活,那就是:以横空出世为定位方式,以缔造增量为终极目标,以涅槃重生为战略方向,然后Again , Again and Again.
智能革命
罗胖侃了很多“智能革命”的事儿。我喜欢他对这件事儿的开题评价“比脸还大,比肾都虚”。人工智能已经是会自己行走,并且越走越猛的大象,人和它们拼不了“身姿”和“腿脚”,人只能去想如何做好“骑象人”。
人工智能不是酒店人过去认知的智能化,不是“灯自己开,电视自己亮”这么简单的东西。人工智能是一系列会不断学习的机器,它们之所以只能是因为他们日夜不停的学,基于最“海量数据”的学,你放心,它们不会学人做事,它们对某一个专项的掌控力将会超越人们已有认知。
比如观察客人习惯,我想人工智能就很定会做的比人好。据说美国的无人机可以通过对影子的学习来判断平民和恐怖分子。那么我们没理由不相信,未来酒店不会拥有通过监控影响来海量分析客人偏好的服务分析系统。届时,我们做的事和我们要求员工做的事,无疑都会彻底的改变。
认知迭代
世界变得碎片化,局面变得复杂化,维度变得层叠化,所以认知如道法自然,但却“门多而难”。于是罗胖在演讲中归纳:谁能提出新认知,谁就能占领未来,谁也就能收上一些“认知税”。
认知迭代这个话题似乎太大了,酒店无非是由人做服务的营生,没有什么“高科技”,似乎很难引领认知。然而人的生活就是“先进”到“无限”也离不开“衣食住行”,而这四个方面都和酒店有紧密关联,也都在时代的飞跑中碎片化。
哪家酒店能把七零八落的“体验碎片”以“新的代码”进行重组,它就是行业的先锋。比如Airbnb就在上一个维度中找到了住宿业的新认知通道,而后途家就在中国维度中也照猫画虎的建了一条。未来肯定还有谁,但不过就是现在不知道会是谁。
后真相
“过去谣言泛滥,是因为信息太少;而后真相时代,是因为真相太贵”。人们越来越不关心真相,而是关心立场、态度和情绪。罗胖感慨创业者永远是犯错者、逃亡者和挫败者,但看的出他心里其实暗暗的喊了一句“我骄傲(此处有口音)!”
互联网“加了又加”,培养着越来越纵情和任性的人们,他们一会儿是你自己,一会儿又是你的客户,一会儿又是你的朋友和家人。这世界上不偏执、不情绪化的人已经濒临灭绝,所以不要再梦想客观的评价,而该去想想如何在情绪的海洋里扬帆。
而酒店所谓的创造体验,无非是驾驭情绪的风浪,把产品中情绪的“价值蛋糕”做大做强。在这种新游戏规则下,功能性的服务开始居次席,情感化的审美变得越发重要。
就像我在《是时候解锁SOP》那篇文章中所说,酒店的“后真相武功”就是“服务审美”,它源自员工的个人激发和组织的文化滋养,但一定是“处处可突破,人人是方向”。
总结:
今天的微信中,就有很多对于罗胖的是与非评价,我们不做“有奶便是娘”的智慧盲从者,但却该为这位有奶的知识服务商喝彩。
但无论罗胖的五只黑天鹅会否如期起飞,但酒店业的颠覆与重生必会发生,我们既充满希望,又插翅难逃。
评论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