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30年代名噪一时的“远东第三大饭店”——扬子饭店,4年前与朗廷酒店集团正式挂牌“朗廷扬子精品酒店”合作,然而双方近期“分道扬镳”。
《第一财经日报》昨日获悉,该酒店业主方衡山集团已与朗廷酒店集团终止管理合作,酒店撤牌“朗廷”,改名为“扬子精品酒店”,由衡山方面自行管理。
有知情者向本报记者透露,业绩未达预期、理念不合以及国有企业老员工管理等问题,是造成双方矛盾的关键。
“强强联手”变“分手”
朗廷酒店集团为上海新天地开发者罗康瑞的兄长——罗嘉瑞麾下产业,其以两大酒店品牌“朗廷酒店”和“朗豪酒店”运作,由于背靠罗嘉瑞的鹰君集团运作,因此朗廷系酒店有不少项目都是自家参与投资或结合商业地产项目运作,其在香港的“朗豪坊”综合项目颇有名气。
数年前,罗嘉瑞开始将目光瞄准内地市场,其选择以输出管理方式与老字号的扬子酒店合作,巨资装修后,“朗廷扬子精品酒店”2009年正式开业。
“朗廷扬子精品酒店”的前身——扬子饭店颇具历史,其设计者李幡是旅法归来的建筑师,扬子饭店曾和礼查饭店、汇中饭店共同叱咤上海滩,被誉为“远东第三大饭店”,目前属于衡山集团麾下。
“原本是一场强强联手的合作,作为朗廷,他们希望进军内地市场;衡山方面也希望通过与具有国际经验的管理方合作,给老字号注入‘新鲜血液’,当时衡山是将朗廷扬子精品酒店作为一个酒店管理改革试点项目在运作,有很高的期望值。”上述知情者告诉本报记者。
然而正式合作4年后,就在近期,却发生撤牌事件。记者昨日在现场看到,原本的“朗廷扬子精品酒店”招牌已被更换成“上海扬子精品酒店”,原本代表“朗廷”的英文标识“THE LANGHAM”变成了代表“扬子”的“THE YANGTZE”,朗廷的“L”形LOGO也变成了代表“扬子”的“Y”,酒店内部一些原本有朗廷LOGO的地方做了遮盖处理。
酒店工作人员表示,改名已有1个多月至2个月,撤牌“朗廷”后,该酒店目前也是由衡山集团自行管理。
本报记者昨日致电朗廷酒店集团,其承认从今年3月开始,朗廷已不再管理扬子精品酒店,但其不愿透露具体原因。
撤牌背后
衡山集团一位内部高层坦言,撤牌是由于朗廷管理之下的扬子精品酒店效益不佳,未达到衡山最初的预期业绩。
一位在原“朗廷扬子精品酒店”工作多年的管理者告诉本报记者,业绩的确是主因之一。最初衡山集团希望通过朗廷的管理不仅在业绩上超水平发挥,还希望提高知名度。“但朗廷遭遇几个软肋,首先是朗廷当年初来内地市场,其自身品牌知名度不算高;其次,扬子饭店规模不大,客房数量仅近100间,而同类高端酒店起码300间以上客房,因此在没有‘量’的优势之下,朗廷主张以精品酒店定位卖高价来提升营收,但因为当时知名度不够、业主方定位和想法不同,酒店房价上不去。在‘量和价’均无优势之下,朗廷扬子精品酒店的整体业绩很难达到业主方的预期。”
目前,扬子精品酒店房价为1750元/夜,促销价1200多元/夜,而同类精品酒店的市场价格在2500多元~3000多元/夜。有接近朗廷酒店集团人士透露,扬子精品酒店是按一般五星级酒店的定价销售,但五星级酒店客房数量是其数倍,能以量取胜,但仅近百间客房的扬子精品酒店假如每夜价格卖不到2500多元至3000多元,其业绩势必受挫。
另有知情者透露,国有背景的衡山集团处事较为保守,而朗廷一直希望大手笔发展,比如朗廷原计划通过营销、广告等手法提升品牌形象,但衡山方面却认为成本过高,这也造成其知名度一直难以打开。
“此外,人员矛盾也是问题。衡山的国有背景之下,扬子饭店有很多老员工是不能轻易调动的,最初,酒店有约50%都是衡山方面的老员工,之后虽然减少到约三分之一,但仍会给双方日常合作带来困扰。比如朗廷管理者大多使用英语文件沟通,而老员工大多外语能力不强,于是只能所有文件中英文各一份,不仅增加工作量,同时在一些工作细节处理上也带来问题。同时老员工很难培训,其服务理念等都与朗廷方面不同。”知情人士透露,在业绩、理念和员工等多方矛盾之下,双方终于在合作4年后“分手”。
评论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