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豪国际集团中国区酒店业务发展高级副总裁 林聪
(迈点网讯 王丹丹)林聪,中国酒店业三十年来举足轻重的人物,14年专心服务于万豪国际集团,约一次专访,尤其是在万豪以124亿美元迎娶喜达屋成为全球最大酒店集团之后,能聊的事儿实在太多了。而事实上,我们的专访却是从“画”开始,聊到了未曾想过的方向。
六十耳顺 作画不言说
做了很多酒店大佬专访,想约林聪的专访很久了,对于专访的方向和形式,我还特地做了些安排。提纲发过去,他回了我:“不要视频,少点评行业之事。”他说,来酒店,一起吃个早餐聊聊。
老林的“简”餐:一杯水、一个苹果、一本书
专访约在酒店的行政酒廊。初夏的清晨,阳光透过干净的落地窗,照在老林的“餐桌”上。一阵寒暄之后,他问我有没有看过他的画,掏出手机来,分享投票结果:“破立的小鸡和大白菜点击率特高。”这是个意外的结果,因为花了老林更多心思的是“斑马”和“相”,反而它们的票数不太高。
“看不懂!”我给了三个字的答案。当初我也投了这两幅画,但我并非完全看懂了画,只是感觉它们很特别。
老林作于3月19日:自由的相对性,在哲学上没有绝对的自由
在“自由相对性”这幅画里,我看到了一匹没有尾巴的斑马,而老林当时的创作思考却并非如此。
“在《动物世界》里,狮子、老虎、猎狗都爱猎小鹿、野牛,却很少去在追斑马群。因为斑马太花了,集体奔跑的斑马群在狮子眼里就是一堵墙。当一匹斑马独自站立于草原,它自由但也最危险的;但它回到群体中,看上去不自由了实则又是最自由的,因为狩猎者很难也不愿意去围猎它。这就是自由相对性。”老林说,他的画当然是基于他自己的思想而来,他会用画来反思当下人们所说的自由,尤其是90、85后这批特别有性格的年轻人眼中的自由:我究竟在集体里好,还是个人单独出来好?
这也许就是所谓“外行人看热闹内行人看门道”。“老林画廊”一推出就被专业的画家称为“有灵感的画”,他们也会给老林很多建议,比如说该买什么样的专业画笔。“画画是艺术,艺是灵与神,术是技巧;画画有神,是创作者的心中有灵。我以画修禅,求达心灵的专注与宁静。” 林聪说,碎片化的信息社会,人们可以在微信上自由发言表态,非常好,但多、杂、乱,缺乏真正的深度思考。所以,他选择了画画。
其实,现代人通过画画来抒情言志者也不少,只不过常人都是选择毛笔水墨画、或者偏现代的铅笔、钢笔画,而老林选了一个专业画家都很少碰触的圆珠笔画。
“生活要有挑战才好,你都跟大众一样,那就不与众不同了。”一句话,直截了当,充满自豪感。
六十耳顺,林聪选择不言说少点评,但他却一直未曾放缓挑战的步伐。从“老林脱口秀”到“老林画廊”,每走一步都是一阵风,从不畏惧。
采访的时候,我问老林为什么没有人物画,他说难度太大了,但是在这之后,他的朋友圈就有了下面这幅画,作于4月16日。
读书不思 反受其害
餐桌上放着老林早读的书,手机“偷”拍一张他的工作照,放大来看,才发现书中别有洞天。
老林读过的书不能“借人”
这种读书习惯会让人想起中学时文言文的学习模式,一个字儿就有一大段话的注解。此刻脑中不由浮现一个画面:家中私藏书千本,干干净净。
老林读书:书被写“花”了+词典不离+笔记本不离(写读后感)
书碰到老林就“残”了
老林说,他读一本书要花很长时间,而事实上,一本书在老林漫长的学习过程中,也被“摧残”了。不仅被写“花”了脸,文字也被老林的“正思维”解构了。
他随手翻了一段《禅心无语》,邀我一起看读书批注:“看这本书,我就有反对意见‘此例特指不在世,做企业领导者不可有此种思维’。这个书是和尚写的,他是出世,如果我信了他,我就做不了企业。”看着我一脸怀疑的表情,他给我一句话“用自己的思想去思考。对于当下你所做的事情,这本书对你是没有帮助的,还会害你。人要学会正思维。”
所以,在接下来的近两个小时的聊天中,他是真的给了我很多肯定式否定,颠覆了我对于读书、行业和生活的认知。他会告诉你,你读的所有书都是别人的体悟,跟你没有半毛钱的关系,因为背景经历不同,它只能引发你的思考,但是千万别用。他会告诉你,现在行业普遍在谈论的同质化问题根本就是不是问题。他会告诉你,同质化是工业模式下的快速复制最低成本所创造的奇迹,私人定制是开小店而不是开连锁店。他会告诉你,年轻人的鸡血——“你有打倒我一千次的机会,我有站起来一千零一次的勇气”大错特错。因为在今天的商业社会,被灭三次,在市场上已经没人再付钱买你了,还用灭你一千次。千万不要用书里的东西去照搬复制,更不要去用它去管理团队。
听他讲了好多故事,于是,我问了他一个问题:“我们总归该信的是什么?”
“信自己!”林聪给了三个字。
老林说,今天我们接触的一切,书本、媒体的报道、他人的成功故事包括今天的采访,对于一个人来说,都只是人生的“资讯”,不能够完全复制,也复制不了,所以“现在社会上有很多话题不值得谈了”,人要正向地看待周围的一切,内观自己。
德行的善修就是人的名声和品牌
对于林聪的印象,源于几年前的一场大型策划活动。那时候,我进入迈点不久,也才踏入酒店业不久,对行业大佬只知其名而不甚了解。为避免唐突和尴尬,我给受邀嘉宾们发了短信预约电话时间,短信发出去没多久,我收到了一条回复,同时我也接到了一个电话:“你好,我是林聪……”后来,他还帮我介绍了万豪在香港的同事。时过境迁,旧事重提,林聪说,他很开心能够帮到那时的我。
记忆中,有一次自助餐,也是在这家杭州JW万豪酒店,朋友看到邻桌有一道菜很好吃,找了半天没找到,就把服务员叫过来。我印象很深刻,那也不过是一90后小姑娘,短短的头发,像个假小子,她问清楚之后,把朋友带到厨师那里,特别叮嘱师傅要好好准备一份,并且在几分钟之后又来到我们的座位上,问朋友味道怎么样,吃得是否开心。那个时候,我会想到林聪,会下意识地对号入座:万豪的人是热心肠。当然这两件事情并没有直接的联系,影响那个90后的也许是万豪的文化,也许是她的师傅。
老林说:“人,职场一定要做得极致,也要认真修行好自己。”他不愿意被身份所限,愿意以一己之力之帮助别人,这是德行的善修,也会给一个人带来好的名声,也是一个人的品牌。它可能会在某种程度上也间接影响了所在企业的品牌,可以带动周围的人一起去做一些事情。
2014年首创“老林脱口秀”:求新、求变、求与众不同
2016年CHAT论坛再创新:老林看“图”说破立
90后记者小贝第一次听林聪演讲:“脱口秀很随性,还很搞笑,衣服都脱了丢了,佩戴的嘉宾牌子也摘了丢了。他好喜欢谈年轻人怎样怎样,不服老呀。有点儿萌萌的,童心未泯的老林。”
今年没去浩华,没法儿现场感受这种跃动,看确确实实看到林聪这些年一直都活跃在年轻人的圈子里面。他会去跟年轻人交流,愿意去接受年轻媒体人的专访,愿意去年轻人创办的论坛去讲讲,愿意把自己的画儿放在年轻人的自媒体上分享。他把这样的交流与合作称为一种创新,而且说是成功的创新。他的微信名字很简单——林聪Lin Cong,图像是偶像克林顿,没有任何标签和职务。
有人问他为什么看起来那么年轻,他会说因为自己爱跟年轻人在一起。“只有主动与年轻人你在一起,才能真正了解他们,与他们产生共鸣而不被他们淘汰。”
不会画画的酒店人不是好的思想家
采访手札:
我问林聪:“喜欢什么?为什么14年始终如一在万豪工作?”他给我一段话:“人的一生其实不是喜欢不喜欢,人的一生是你要管理自己的每个阶段应该做哪个不该做哪个。”对于这个“偏题”的采访,林聪将它称之为“点悟”,他说:“丫头,你可以写一段跟老林的谈话,写一段人生感悟,我现在已经不会再去点评社会了。”
做完这个采访,我脑子里就蹦出一句话:不会画画的酒店人不是好的思想家。这个善于思变的老酒店人在用新的形式和态度观察一切。既然老林不说了,我也不写了,仅仅把聊天中有意思的事儿记录下来,分享给大家,各自悟去吧。
评论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