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媒 渠道代运营 里屋里设计 吉尔福德培训 EMAILliwulihotels@liwuli.com.cn PHONE021-61846897

李原:该如何重塑被异化的中国民宿业?

2016-04-25 15:38 来源:迈点网 作者:

   

        近段时间以来民宿仿佛为不景气的中国住宿业注入了一股清风,成为行业的新宠和最后一块热土。在群情激奋、斗志高昂的状态下,如果我们冷静而理性分析,就会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实际上我们对民宿是什么,民宿有哪些特点,民宿的行业定位和作用是什么,民宿产品要素该怎样组织等最基本的问题尚缺乏充分的研究,更没有形成清楚的认识,一哄而上只能让我们重蹈星级酒店快速低质发展的窠臼,加剧行业的结构性矛盾。

  一、民宿的定义

  目前中国大陆地区对民宿的深入研究非常不足,尚没有形成一个权威而统一的概念和定义。在称谓上涉及民宿、客栈、家庭旅馆、宅院等各种提法,对民宿的定义也往往照搬台湾的相关说法。简单的引用和概念的模糊意味着对本质特征的认识理解不够。

  定义的目的在于对一种事物的本质特征或一个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做出简要说明,以确定这种事物在相关事物综合分类系统中的位置和界限,从而帮助人们认识、理解与把握。在民宿受到高度热捧的情况下,结合大陆地区民宿的本质特征给予清晰的定义应该是民宿发展的首要任务。

  汉语民宿一词是由日语民宿(MinshuKu)借鉴而来,查《新选汉和辞典》(日本小学馆)对民宿一词的解释是:民宿是指在观光地,当地居民一定时期内将自家房屋对外来旅游者开放的一种简易的住宿设施。按照日本政府《旅馆业法》2016年4月1日才开始放缓对民宿相关规定,使民宿合法化的情况看,这种简易的住宿设施实际长时期处于一种非常态的情况。

  台湾20世纪80年代前期在垦丁、阿里山、溪头等风景区民宿开始发展,到20世纪90年代,台湾民宿进入了茁壮成长阶段,1989年,原台湾省政府山胞行政局为改善原住民的生活条件,鼓励、引导原住民利用当地特有的自然资源,经营由空置屋舍改建成的山村民宿,增加原住民收入。2001年,台湾正式实施“周休二日”,出台“民宿管理办法”,民宿迎来更好的转型契机,逐渐成为台湾旅游的一张品牌。

  根据台湾“民宿管理办法”(2001)对民宿的定义:“利用自用住宅空闲房间,结合当地人文、自然景观、生态、环境资源及农林渔牧生产活动,以家庭副业方式经营,提供旅客乡野生活之住宿处所。”可以勾勒出民宿的一个大致轮廓:

  (1)从地理位置来看,民宿位于非都市的景区、乡村等区域;

  (2)从物业来看,民宿建筑为当地居民自有住宅的空闲房间,设施设备简单方便;

  (3)从经营方式来看,民宿以家庭副业的方式经营;

  (4)从产品特性来看,民宿产品需依托当地风土民情,提供一种有别于都市生活的乡野生活方式和情调。

  反思中国大陆民宿发展的历程和现状,无论是位于乡村的农家乐,还是地处古城镇的客栈民居,由于受环境、人为因素影响,与台湾民宿呈现出不同的特性。尤其近年来,随着大量投资商、酒店品牌营运集团的强势进入,一种充满着酒店基因又自称民宿的小型住宿设施快速发展,大陆地区民宿异化现象更为明显,表现在:

  第一,地理位置由乡村、古城镇等旅游地逐步向全域化发展;

  第二,投资主体由民宿物业主人向投资商转变;

  第三,经营主体在向个体转移以后,将再次向集团转移;

  第四,物业由自有住宅闲置空房改造向统一规划、后期建设的方向转变;

  第五,经营方式由家庭为主向酒店化、连锁化转变;

  第六,经营规模突破通常意义5-6间/套的限制,形成小型酒店的规模。

  由此可见台湾地区民宿定义的许多要素规定很难契合大陆地区已经出现或即将出现的民宿业态。结合民宿上述变化和未来趋势,我们认为:

  民宿是指依托所在地自然、人文、社会等旅游资源,通过自营、合作、租赁等方式经营,以浓郁的文化关照情结和人文情怀为基调,为游客提供特色化消费环境和生活体验的小型住宿设施。根据所处地域的不同可分为城镇民宿和乡村民宿。

  同时,还必须注意到,伴随民宿资本化、集团化、连锁化,以酒店模式建设、经营、管理的所谓民宿有可能成为大陆地区民宿产品的主体。严格意义上此类住宿设施不应归属于民宿的范畴,但是由于其投资者、经营者定位于民宿市场,其存在也将对整个民宿市场与业态的发展构成巨大影响,因此我们把这类设施称作为“民宿范儿酒店”。范儿,按戏曲行话指演员做念唱打的技巧要领、窍门与方法。习惯上范儿也指一种风格、气质或情调等等。所谓民宿范儿酒店是指凡冠以民宿称谓,按照民宿技巧方法打造,具有民宿气质和特点的小型酒店。这种类型的民宿是大陆地区的一种特例,不管投资主体是个体还是集团,经营主体是单体还是连锁,都要求摆脱酒店标准化、规范化的风格,形成更具灵活性、开放性、差异性的产品特质。

  二、民宿的产品特性

  无论是民宿,还是民宿范儿酒店都是中国住宿业的有机组成部分,是一种在特殊环境中,采用特殊经营方式,提供特殊感受的住宿业态。在民宿中,宾客对传统酒店产品的材质、档次、规范、员工技能等产品要素呈现出宽容与非敏感的消费心理状态,而对情感性产品充满着期许。因此民宿产品的特殊性表现为民宿空间中浓郁的文化关照情结与产品中深厚的人文情怀,这是民宿的灵魂,是民宿的特性,更是民宿的核心竞争力。

  情结是埋藏于内心深处的一种强烈而无意识的冲动,民宿的文化关照情结来自于民宿主人的文化痴迷和审美品位。有三个明显的标志:一是民宿主人对所在地风土人情具有浓厚的兴趣,并形成了具有深度的理解和解说,为民宿产品开发积蓄了丰富的营养和素材;二是民宿主人拥有将当地文化元素转化为具有市场吸引力产品的能力和眼光,市场化思维与创新意识将文化元素有效地转化为可感知、可触摸、可体验的硬软件产品,独特的审美品位更为民宿产品打上深刻的烙印,注入艺术性、时尚化的美学灵魂;三是民宿主人的文化分享热情,以“发烧友”的热度,以“朋友”的亲和力,以“说书人”的韵味向人们介绍民宿产品的细节思考,述说当地风土人情绵远故事。民宿空间中所形成的这种浓郁的文化关照情结使民宿空间形态由物境(基础设施)上升到情景(感观环境),再由情景提升到场景(文化性产品),最终形成为意境(精神性产品),“一宿一格”成为游客从初识民宿的直觉喜爱到居停后滋生持续依赖的重要原因。

  情怀是指民宿产品中所包含的丰富情感,是民宿由内而外的精神境界。对内是一种足以激励自身的内在情感因素,来自于民宿经营者、服务者对职业的尊重和坚守。对外则是能够引起他人内心波澜与改变的处事风格和行为方式,表现为以宾客为中心理念基础上,硬件建设、软件设计中对宾客无微不至的关注与呵护,更体现为民宿经营者、服务者对宾客发自内心的喜爱以及乐于付出,善于交流的服务风格。充满人文性的意境空间和温暖惬意的休闲氛围构成了民宿产品情感的可感知元素,“一店一品”成为民宿情怀的商品化体现。

  三、民宿开发的原则

  无论是民宿,还是民宿范儿酒店在开发过程中都必须符合市场特定的需要,遵循民宿业态的内在规律。尽管民宿随着旅游业的不断深化与发展呈现出旺盛的生命力,但是我们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在住宿业整体系统中,民宿仍然和始终是一种补充与辅助的业态,犹如中餐中的小吃,西餐中的甜品,在宴会中发挥着完善味型、烘托气氛、转换节奏、提升档次的作用,不可或缺,但也绝非主菜。因此忌运动式、跨越式、规模化、全域化的一哄而上,实实在在循规律发展,认认真真按专业办事是民宿开发过程中十分重要的原则。

  按照这一原则,民宿开发过程中需要高度关注地理位置、周边环境、交通可进入性、地方特色、物业基础、实际经营者文化素养、产品基本舒适度、互联网平台、宾客选择自由度等要素的建设,每一要素又包含若干的专业化要求。依据民宿特质,适应市场需求,关注核心产品,提升格调品位是民宿产品开发的基本思路。如果需要用一目了然的方式来表述,民宿产品最关键要素可概括为“八个一”:

  一种可依托的旅游资源与环境空间;

  一张舒适的床;

  一次能够松弛身体、放空大脑的热水澡;

  一顿可口、提神的早餐;

  一间仿佛充满芳香的交流空间或场所;

  一位充满迷人魅力的民宿主人(或美丽的老板娘);

  一场可讲述的居留经历;

  一段令人回味的人生记忆。

  将酒店的安全、卫生、舒适与民宿特有的人气、地气、文气紧密结合是民宿或者是民宿范儿酒店产品开发的基本方法。

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全部评论
未经里屋里书面许可,对于注明'里屋里'来源之作品(文字、图片),任何媒体或个人不得全部或者部分转载,请与里屋里(021-61846897)联系;经许可后转载务必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