毋庸质疑,浙江饭店业正进入一个高速成长期。伴随快速的发展,饭店业的形态和业态都发生着显著的变化。饭店业呈现了一轮供求两旺的发展新时期,随之而来的是如何正确的去投资饭店、如何去建饭店、如何去管好饭店等诸多困惑摆在行业的面前。
11月14日,由浙江饭店业协会调查撰写的我省饭店行业首部白皮书——《2006年浙江省饭店业发展报告》出炉,正好给出了答案。报告在梳理我省饭店行业发展现状后认为,一方面盲目扩张带来的大量供给已经远远超过市场需求,另一方面千店一面的产品结构却又无法适应日益多样化的市场需求。
高涨建设热情背后的隐忧
白皮书披露的数据显示,2005年,全省星级饭店平均客房入住率64.1%,比上年下降4.2个百分点。这是自2000年以来,全省星级饭店入住率首次跌破65%。
今年以来,全省饭店行业的景气指数继续下滑,除了杭州等极个别市场保持平稳外,宁波、台州等地饭店入住率和利润率全线大幅下降。
“刚性供给增长大大快于需求增长导致的供需失衡,是饭店入住率和房价下滑的根本原因。”省旅游局行业管理处王建平一语道破原由,在他看来,大量新的供给还没完全释放,阵痛还只是刚刚开始。
数字为证。从2000年到2005年,浙江省星级饭店数从411家增长到1002家,年均增长率达19.5%,总数居全国第二位。到2005年底,全省共有高、中、低档各类宾馆饭店住宿设施17000家。
在一浪高过一浪的建设热潮中,浙江饭店建设呈现出了两头热的倾向。饭店“升星热”如火如荼,大批新建饭店均定位为四星级和五星级,老饭店也不惜重金扩建改建。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省拟建、在建、待评的高档豪华饭店达150多家,仅杭州就将达到21家,客房数将超过4000间,占杭州现在所有星级饭店客房量的20%以上。而去年以来兴起的经济型酒店建设又导致了跟风现象,大批经济型饭店层出不穷。省旅游局局长纪根立认为,浙江省的“饭店建设热”源于投资者对浙江旅游、浙江经济的发展有信心,饭店业的发展态势符合浙江经济发展的需要。但饭店关键在于要向国内外客人提供有创新意义和文化含量、具有高度管理水平的服务产品,提高客人的满意度。市场是有风险的,优胜劣汰是市场经济的法则之一。作为主管部门,指导饭店业在正常建设中不断提升品质与服务水准,使之与世界接轨,这是我们的责任。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白皮书》的发布非常好,也是必要的,因为它如实地、客观地反映了目前浙江省饭店行业的发展状况。
饭店最重要的不是豪华而是舒适
尽管饭店越建越多、越建越豪华,但令人尴尬的是在浙江各地住店,人们的舒适感和满意度并未同步增长。
大受饭店星级标准的束缚和制约,我省的饭店无论高星级还是低星级几乎都是服务大众市场的综合型设施,而真正意义上的商务酒店、会议酒店、度假酒店、主题酒店、汽车旅馆等鲜有出现,难以满足日益多样化的市场需求。
这一点,最佳西方精品瑞丰格琳酒店总经理倪红很有体会。因为有限服务,缩小了餐厅规模,减少了洗衣房、游泳池、娱乐场所等附属设施,能耗占营业额的比例只有一般饭店的一半,人力成本也减少,赢利就更为容易。 针对浙江饭店业面临的现状,白皮书开出的“方剂”是,双管齐下,促进行业持续繁荣。首先是控制总量,在近3年内客房平均出租率低于60%的城市地区或景区,应严格控制新建项目,不能盲目立项建设;其次,饭店建设必须细分市场、以需定产,与旅游市场开发相协调,开发迎合市场需求的舒适型饭店。
省旅游局行业管理部门认为,饭店业的发展有其固有的规律性,期望白皮书的发表能使我省饭店业主更好地了解当前我省饭店业发展的状况,有效地调整饭店的产业结构,使我省饭店业从“又快又好”转向“又好又快”的发展。
评论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