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嘉宾黄士江:宁波慈溪人。高级建筑师。浙江省饭店业协会工程技术和设备管理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早年为浙江省建筑设计研究院建筑设计师,曾参与西湖国宾馆、西子宾馆的设计,主持浙江宾馆、慈溪杭州湾大酒店等饭店的建筑设计。90年代起担任浙江省旅游企业经营管理公司设计顾问、浙江省旅游集团饭店管理公司工程总监等职。
我把上个世纪建设的饭店统称为老饭店。由于历史的原因,当时所建设的饭店在筹建阶段普遍存在总体定位模糊、设计不完善、施工粗糙、建设管理不严格、使用管理不科学等各种问题。建成后,在运行过程中体现出较多的先天不足,并对经营造成诸多不便。为了适应当前新的市场需求和新的经营理念,这些饭店都面临着改造和更新的艰巨任务。为了能够有效地完成改造任务,我根据自己对老饭店设计建设的了解,就硬件设施改造和工程管理上存在的一些主要问题,与大家探讨。
一、根据客源市场需求,为饭店重新定位
因为缺乏饭店建设的经验,老饭店在建设上大都存在着定位模糊、方向不明、土建设计缺乏专业经验、室内设计上讲模仿、重材料、缺文化、雷同化、无特色等问题,其结果是造成投资高、千篇一律,很多饭店似曾相识,面积、布局、功能、材料都差不多。材料档次高,投资就大。现在要想改变一下格局就很难下决心,拆掉可惜,继续使用又太陈旧,不能满足客源对象的需求。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缺乏饭店文化、缺乏特色,也缺乏亮点,没有根据实际经营需要办事。因此,我们在改造中一定要以自身饭店条件及经营需要出发,从定位开始,提炼并浓缩展示文化、精心策划、精心设计,造就适合市场需求的新面貌、新饭店。
二、要高度重视饭店的消防安全改造
老饭店在早期建设中,国家防火标准不高,使用中管理不科学,导致存在的火灾隐患普遍较多。在消防检查的时候,又往往忙于应付,这实际上是自欺欺人。这方面常见的现象有:
1)消防通道堵塞,防烟楼梯前室或楼梯间用作储藏室;
2)消防设施老化失灵;
3)历次改造中,轻易变更防火分区、防烟分区;
4)消防设施被堵塞或被覆盖;
5)装修改造中注重室内视觉效果,忽视火灾隐患的处置,易燃材料的使用过多(如过多的软包);没有按照新的防火规范作相应的改造提升;
6)重视能看得到的火险隐患,但忽视隐蔽工程中的火灾隐患,比如在吊顶上部乱拉明敷电线;
7)轻视厨房油烟罩的清理,往往将除油罩拆除,油烟在烟道沉积。不重视油烟清除,且烟道过长,一旦出现火情后果严重;
8)布局上火险高危区域与饭店主体过于接近,重叠或交叉。如KTV的包厢区域,没有单独的出入口;
9)严格的说,高星级饭店的高层建筑(24M以上建筑),每间客房都应当是相对独立的防火单元,而我们往往能看到的面都是封闭的,一旦打开吊顶,上部墙面都是相通的,门套与墙之间也是相通的,一旦出现火情,方便了烟雾的入侵。门缝虽然可堵,那暗藏的空洞怎么堵?(按标准,门的耐火时间要求为半小时)这种情况不但是火灾隐患,而且对于客房之间的隔音也是一个很大的问题。
10)饭店建设中的设备管线较多,往往重视整体防火隔断与防火分区,但对隐蔽的穿越管线的孔洞和管井的封堵和隔断,重视不够。有些是设计不到位,更多的是施工粗糙,漏洞太多。
三、要改变“重前台,轻后台”的老观念
饭店前台是饭店经营的核心区域,是面对宾客、产生效益的源泉,应当得到重视。但是,要达到完善、高效的运转,后台的支持功能也是必要的,没有后台支持和保障,前后运转就要打折扣。在实践中,“重前台,轻后台”的现象普遍存在,前台富丽堂皇,而后台设施则勉强应付,简陋不堪。这种现象,最终也反过来影响了前台的服务质量与效果。
1)在建筑总图布局上,总想多造点房子,增加面积,压着红线搞建筑设计,结果导致饭店入口局促,自动门和停车线没有必需的距离,自动门处于常开状态,形同虚设,浪费能源也增加噪声。入口前没有停车线,往往借用城市道路停车,既不方便又不安全,还影响了城市交通。
2)尽量扩大经营面积,这是可以理解的,但经营区域的附属保障面积是有机的组成部分,是不可缺少的。比如多功能宴会厅普遍缺少应有的仓库面积,结果当需要改变一下多功能厅使用功能时,家具无处可放,走道、楼梯间到处都是家具,甚至在厅内围出一角存放,这样既影响使用,不安全,也浪费劳动力。服务档次也上不去。根据实际运行需要,库房面积要达到正厅面积的20%-25%左右,序厅面积要达到正厅的1/3左右,饭店不能打太大的折扣。
3)老饭店在筹建时期由于种种原因,员工设施往往被忽视,条件普遍较差。在改造中,应当根据星级标准的要求,配置相应的设施,改善员工就餐、洗浴、更衣等条件,使员工以饱满、愉悦的心情为宾客提供优质的服务。
4)饭店物流量大,采购保管都有一定的程序。老饭店建设时对此重视不够,造成卸货场地不足、垃圾废物无处存放等种种问题。饭店进货入口和垃圾存放处,成了饭店最脏乱差的地方,有损饭店整体形象,也影响员工心情和服务品质。在改造中应进行有序的布局,规划基本的场地和设施,满足物流和库存的需求。
5)饭店建筑各区域的面积指标反映饭店规模、性质、标准及经济性等重要数据,但可变因素多,目前尚无一个权威性的确切数据。经营区域面积,根据功能来确定比较明确。非经营性的公共、行政、后勤保障工程、机械设备用房等面积,往往被忽视,面积比例大小相差较大,非经营区过大,建筑利用率就小,不经济,反之则无法保证后台的正常运转。其实国家对饭店设计也有面积分配指标,但没有引起饭店投资者的重视。我将国内早期设计规范指标与国际主要品牌设计要求作了对比,列成下页。
区 域 | 国内早期指标 | 洲际集团(300间左右客房)饭店统计 | 喜达屋集团(400间左右客房)饭店统计 |
经营区域 | 75%左右 | 77%~80% | 80%~85% |
公共区域 | 6%左右 | 2%~2.5% | 1.8%~2% |
行政管理 |
20%左右 |
1.5%~2% | 1%~1.2% |
后勤区域 | 10%~11.8% | 7%~8% | |
设备机房 | 6.5%~7% | 5%~6% |
四、用专业的眼光看待饭店的设备配置
许多饭店在更新改造时,缺乏对工程设备的改造。抱着能用则用、能拖则拖的原则,机械设施没有得到必要的更新和有效的保养,其结果是设备效率下降,能耗提升,运行成本增加,可靠性和安全性也得不到保证,甚至存在安全隐患。
在设备配置方面,老饭店普遍有以下问题:
1、重主机设备,轻配件(比如阀门差),易损配件的保养更新不够等;
2、高压锅炉等有使用寿命的设备,超期使用就有安全隐患;跑、冒、滴、漏现象众多,浪费严重;
3、保温材料的选择,在早期不够重视,质量差,保温效果不好(当时采用玻璃棉、膨胀珍珠岩等),施工质量低下(隐蔽工程尤其差),使用中散热(冷)很大,造成无效耗能现象。而且一般不被管理层所重视,这是一个很重要的节能环节。根据专业估算,饭店管道能量耗损约占总能耗的5%~15%。
有一家饭店,室内改造后效果不错,但室外热水管道是玻璃棉保温加白铁皮保护,结果铁片锈蚀严重,保温棉浸泡在水里,根本不起保温的作用,导致大量的散热(冷),造成能耗的严重浪费。
现在的工程大多是包工包料,施工单位在选择橡塑保温材料时,往往只重规格不重质量。实际上,同样是橡塑保温材料,区别还是很大的,保温性能和耐久性很不一样。根据自身条件,尽量选择闭泡发泡率高、吸水率底、不易龟裂、抗老化、环保型的橡塑保温材料。
五、室内设计必须考虑饭店的总体舒适度
在饭店改造过程中,室内设计的作用越来越突出。现在室内设计公司也很多,各有各的特点。普遍存在的问题是,饭店室内设计装修重美观、重氛围,但缺乏对整体舒适度的关注。
1、听觉舒适度方面,普遍的现象是客房隔音不好,这也是宾客投诉较多的问题。原因是:
a、电梯房井道、排风机房(厨房)、水泵房等设备用房的机械噪声,影响客房的安静;
b、标准层过大,电梯厅因人流过大,噪声也大;
c、KTV区域布局不合理,因固体传声隔音措施要求高,效果难达要求;
d、忽视客房墙、门、窗的隔音要求,是直接影响客房安静的主要因素。对饭店,国家在八十年代就有了明确的隔音标准
四、五星级饭店的空气隔声标准
围护结构部位 | 国家标准 | 国际管理公司标准 |
客房与客房墙体 | ≧50db | ≧52db |
客房与走道(门) | ≧40db | ≧45db |
客房与外墙(窗) | ≧40db | ≧42db |
客房允许噪声 | ≦35db | ≦30db |
e、2008年,国家环保总局公布的“社会生活环境噪声排风标准”中指出:宾馆客房以休息睡眠为主的房间,夜间22时到次日6时,噪声不得超过30db,白天不得超过40db。
f、国家对饭店外围区域环境噪声标准:
星 级 | 白天噪声标准 | 夜间噪声标准 |
四、五星级 | 55db | 45db |
三星级及以下 | 60db | 50db |
实际上外环境噪声普遍大于上述标准,城市环境要达到清静目标已成为城市管理部门的重要任务。
g、饭店要根据自身的实际,采取措施,满足室内允许噪声的要求。
噪声大小与主观感觉 | ||
噪声级(db) | 主观感觉 | 时间、情况或要求 |
5 | 听不见 | |
15 | 勉强能听见 | 手表的滴答声、平稳的呼吸声 |
20 | 极其寂静 | 录音棚和播音室理想的低噪声 |
25 | 寂静 | 音乐厅夜间病房的理想低噪声 |
30 | 非常安静 | 夜间医院病房的实际噪声 |
35 | 非常安静 | 夜间最大噪声 |
40 | 安静 | 教室、安静区以及其他特殊其预期的起居室 |
45 | 比较安静 | 住宅区的起居室,要求精力集中的临界范围小冰箱、撕碎小纸的噪声 |
50 | 轻度干扰 | 小冰箱噪声、保证睡眠的最大值 |
60 | 干扰 | 中等大小的说话声、保证交谈清晰的最大值 |
70 | 较响 | |
80 | 响 | 盥洗室的冲水声、收音机、电视机的大声 |
90 | 很响 | 听力保护的最大值,国家“工业企业噪声卫生标准”规定的最大值 |
噪声大小与主观感觉 | ||
噪声级(db) | 主观感觉 | 时间、情况或要求 |
5 | 听不见 | |
15 | 勉强能听见 | 手表的滴答声、平稳的呼吸声 |
20 | 极其寂静 | 录音棚和播音室理想的低噪声 |
25 | 寂静 | 音乐厅夜间病房的理想低噪声 |
30 | 非常安静 | 夜间医院病房的实际噪声 |
35 | 非常安静 | 夜间最大噪声 |
40 | 安静 | 教室、安静区以及其他特殊其预期的起居室 |
45 | 比较安静 | 住宅区的起居室,要求精力集中的临界范围小冰箱、撕碎小纸的噪声 |
50 | 轻度干扰 | 小冰箱噪声、保证睡眠的最大值 |
60 | 干扰 | 中等大小的说话声、保证交谈清晰的最大值 |
70 | 较响 | |
80 | 响 | 盥洗室的冲水声、收音机、电视机的大声 |
90 | 很响 | 听力保护的最大值,国家“工业企业噪声卫生标准”规定的最大值 |
(摘自《建筑设计资料集》)
建筑材料的隔音量(理论计算) | |
双面石膏板 | 计算隔音量 28db |
厚度240的粘土空心砖墙 | 计算隔音量 50db |
厚度210的矿渣空心砖墙 | 计算隔音量 46db |
厚度240的粘土实心砖墙 | 计算隔音量 55db |
厚度240的加气砼砖墙 | 计算隔音量 54db |
GF板(膨胀珍珠岩多孔板)理论计算隔音量有40db,实测不到30db | |
泰泊板(泡沫芯、岩棉芯加粉刷)实际情况与GF板类似 | |
以上这些是理论数据,在实际使用中,因施工密实度,缝隙大小等因素,及墙面电气管线安装严重影响隔声效果。 |
2、在实践中,影响房间隔音量的因素。
a、墙身材料本身隔音量不足。
b、墙身洞孔较多,特别是电气施工,将接线盒对穿设置,形成了噪声通道。
c、壁柜处往往减薄墙身,部分墙身不到上层板底,形成隔声薄弱区。
d、平顶上部,墙身孔洞较多且又不封堵,形成了噪声通道。
e、门套与墙体预留空隙未填实,形成传声通道。
f、门窗质量达不到隔音要求,外窗更要根据外部环境实际情况慎重选择。
g、上层卫生间排水对下层噪声影响很大。特别是PVC管,往往使水流噪声高达50分贝左右。
h、管井中水管多,下水速度快,噪声也大,而在建筑施工中,往往管井墙体较薄,隔声性能差,开洞也较多,隔音效果更差。
i、风机盘管的噪声和排风机的噪声:我们饭店工程管理往往重风机盘管,轻视卫生间排风机,实际上排风机本身的噪声不是很大,一般只有35分贝左右,而搁置在吊顶上部容易引起共振,产生的噪声一般会达到50分贝左右。改变排风机的设置方式或改用通道式排风机减少噪音。此外,风机盘管中档风速的噪声标准应该≤35db。
我们在实践中发现,墙体隔音较有效果的具体做法是:双层加气砼砌块,能够产生较好的隔音效果。一种是厚度100~120加气砼砌块+厚度50~60岩棉+加气砼砌块,这种组合墙重量轻,隔音性能较好,造价也不高,曾经在某工程实测,效果十分理想。另一种是加气砼,有灰加气砼和砂加气砼两种。砂加气砼强度高,气孔相对密闭,隔音效果明显。还有一种是五层石膏板与岩棉的组合(厚度12+9+岩棉+12+岩棉+9+12),重量轻,隔音效果也好,但造价相对要高一些。
3、空气质量关系到人的身体健康,也是舒适度的重要内容,但室内空气质量有时往往被饭店所忽视。
造成空气质量差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a、新风量的多少。新风量当然是多比少好,按国家规定,四、五星级饭店客房每人50m3/h。但在一些饭店的实际运行中,新风机保养不到位,进风滤网堵塞风量减少,风管延程距离长,分配不均匀,实际到达房间的新风量大打折扣,影响客房空气质量。
b、为了安全性、私密性和隔音要求,客房是密闭的,虽有新风,但没有排风,新风就进不来。要保证空气的交换,才能使室内的空气达到标准。现在有的客房把排风机电源与照明接在同一个回路控制开关,关灯即关排风机,排风机不打开,新风也进不来,也大大降低了室内空气质量。
c、多数老饭店将砖砌风道作为排风管,在改造中,发现很多砖砌风道很不严密,孔洞较多,排风机向风道排风,风道又经孔洞返回房间,起不到应有的换气效果。
d、老饭店的排风系统只是室内排风机将风送入井道,没有设置屋顶抽风,而砖砌风道粗糙阻力大,井道断面又小,夏天热空气往下沉,仅靠卫生间的排风机排风效力不高。最好能采用成品井道,在屋顶设置抽风机,使室内真正有空气交换,达到较好的空气新鲜度。
e、对新风的节能理解不全面,有些人认为只要新风口有风出来就是新风,为了节能堵住室外新风进口,仅是室内空气循环,使室内空气浑浊日积月累,空气质量严重下降。然后因此进行开窗换气,反而损失了大量能耗。
f、对风机过滤网维护不当,不清洗,滤网堵塞进风减少。有的饭店将滤网拆除,风量是大了,但空气质量就差了,尘土也易结在风机盘管的翅片上,影响散热(冷)效果。还有的饭店在清洗滤网去除挡板后不复原,减弱了滤网效果。
g、厨房设计缺乏气流平衡设计,有排风而没有补风,厨房排风量大。因没有补风,直接抽餐厅、大厅的风,能量浪费很大(一般300—400餐位的厨房排风量约为10万立方米/小时)。
4、灯光照明的舒适度。
通常存在着光源不合理,照度不均匀,该亮的不亮,该暗的不暗,缺少有效的灯光设计。
5、给客人方便、安全、舒适是人性化设计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而实际操作中往往为了美观,一些细节被忽视。
如灯具开关往往不清晰、够不到、不顺手等。淋浴间水温调节方式不合理,冷水出来无处躲避;地面踏步设置不合理,容易失足踏空等等。这些都是设计和施工过程中要关注的细节。
六、要重视设备设施的维护和保养
饭店工程设备是饭店的运转动力,是基础工程,机电设备配置不仅要好,还要及时养护,才能延长使用寿命,才能节能、高效地运转。在实际管理过程中,存在着维护保养制度欠缺的毛病,管理与技术水平也有待提高。现在一般的饭店除了大型设备有定期保养制度外,小设备的保养既不重视又缺少制度,往往靠抢修,而不重视保养,只有当设备不动了,才去修,导致“小洞不补,大洞吃苦”的后果。
1、空调系统的过滤网清洗,没有制度化,有制度也往往没有清晰的操作标准,更不会去复查。
其实这应当是工程部非常重要和常态化的工作,不但确保使用品质,也直接关系到节约。因为做的不到位,就会需要大清洗、大改造、大投入了。
2、由于设计和施工不甚合理,检修空间小或没有空间,保养不方便,甚至无法保养。
有的饭店某些设备从开业使用到损坏,一次也没有保养,甚至电机线路接错,反装了多年也没有被发现。因此饭店各类设备装置,必须要有维修保养的操作空间,该占用的面积还是要占用,省不得。
3、老饭店维保制度缺失,管理不严,新旧工程验收不到位。
比如某饭店屋顶排风机故障,报修后修理人员拔掉电源算完成了任务。控制室只看动力指示灯,误以为电机正常运转,风机在工作,时间一长室内异味严重,再次检查才发现问题。
工程验收制度不严,执行不力,这是很多工程普遍存在的现象。工程施工往往时间紧,在抢进度中完成施工。完工后缺少完备的调试验收。特别是隐蔽工程因检验困难,往往没有仔细去检查验收,致使设备不配套、大功率改为小功率、安装错误的情况时有发生;饭店建设中要尽量避免抢工期,努力实现精致施工,同时要严格实施调试、测试、验收制度。
4、对工程因缺乏基础原理和系统性的认识,有时好心办了坏事。
比如客房新风系统,饭店为了节能,装了温控装置,与客房同步定温。当新风到达设定的温度时,水阀被关闭,自然风进入客房。自然风湿度大,其结果是客房湿度增大,布草潮湿令客人感到难受,又用空调去除湿。这既降低使用的舒适度又浪费能源。
再比如热水系统,热交换器一般无备份,为防检修多台并联,如果改为轮换使用,而在使用前又不经过放水清洗,结果导致不锈钢交换器和铜管因水流反冲产生黄水。
工程设备要良好运行,管理者要有一定的技术、知识理论水平和实践操作经验。不是开开关关电源的简单操作。特别是当代科技日益进步,新技术的推广运用,管理水平也必须随之提高,否则,再好的设备也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因此,加强饭店工程管理队伍的建设,提高工程设备的科学管理水平是当务之急,对工程管理人员要培养、要交流,也要合理配置,要注意引进有技术专长的人才。
七、饭店的信息化、智能化是发展方向
现代信息技术智能化管理是现代饭店必备条件与发展方向,科技必将改变饭店,而未来饭店中,先进的科技将会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老饭店对这些技术的缺失是饭店运营中的薄弱环节。在改建中,根据自身条件适当增加科技含量是必需的,这方面饭店业主和管理者应当有清醒的认识。
在饭店设备配置和管理中,高科技的优越性是显而易见的,先进的设备不仅能够降低综合能耗比,也能够提高运行和管理的安全性并提高可靠性。此外,高科技设备的配置还能够提高服务质量,使客人享受高科技带来的便利、舒适和崭新的体验。
现代信息技术和智能化系统,大多数属于隐蔽工程,一旦工程完成就很难增加,因此,在改造前期就应当统一考虑,有些可以采取适当预留的办法。
无论饭店的更新改造,还是饭店的工程设备管理,都具有很强专业性。在提醒工程技术人员和工程设备管理者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提高专业水平的同时,我也希望饭店的总经理能够更多地具备一些工程设备方面的知识,更多地理解工程设备管理在饭店运行中的重要性,从而使我们的饭店真正实现“与时俱进”。
评论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