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媒 渠道代运营 里屋里设计 吉尔福德培训 EMAILliwulihotels@liwuli.com.cn PHONE021-61846897

逆势而上 广纳人才—宁波南苑集团总经理张宁象

2013-07-22 14:29 来源:《饭店业》 作者:海涵 黄黎霞
      编者:由华尔街刮起的金融风暴影响着世界,也让国内许多饭店集团以及饭店业“感冒”。然而,从另一方面来说,人才回流市场趋势的增强以及求职者心态的改变,也让一些企业从中发现难得的机遇:人才吸纳、储备的有利时机到来了。宁波南苑集团在这个时候逆势而上,在危机下进行大规模储备人才,他们是如何做的?由此,我们采访了宁波南苑集团总经理张宁象先生。

记者:请问张总就目前严峻的市场环境下,贵公司是如何调整人才的战略结构的?

张总:从目前来看,金融危机也给我们公司带来一定的影响,我们公司也专门开会探讨过应对措施。我认为主要是公司在看到这次危机的时候,更多的是去发现其中的机遇,培养员工的信心和对企业的忠诚度,其中最主要的是我们结合到人才发展战略,为满足公司2009年及未来战略的快速发展的需要,我们对外做出了全国范围内广纳贤才的人才战略部署。我们认为现在正是抄底招聘人才的好时机,根据自身发展,在目前金融危机下逆势而上,利用人才招聘相对容易的时机,做出广纳人才的战略部署。

记者:你们是如何广纳人才的?

张总:我们按计划近阶段顺利完成了一次大规模的“人才抄底之旅”,3月11日在浙江大学、3月7日在宁波大学、3月4日在浙江工业大学、3月3日在浙江理工学院、2月27日在浙江工商学院……我们分别到5所高等院校连续举办专场招聘会,公开招聘大学应届本科毕业生40余名。此前还参加了2月28日在杭州举办的浙江省春季人才交流会、3月6日举办的宁波市第四届巾帼人才招聘会等十余个场次,3月27日和4月10日,集团还将赴上海,到复旦大学等院校开展两次招聘,邀请更多的高端人才加盟“南苑”。目前已有500余份应聘简历投入南苑集团。

记者:贵公司是如何储备这些人才的呢?

张总:在储备人才时,我们首先要根据企业战略发展需要,制定储备人才系统的岗位培训计划,并安排其在基层岗位锻炼。同时,还要建立基于绩效的考核机制,各种岗位的资格要求应该做成列表而且量化。另外,还要充分了解人员需求,增强其归属感和团队精神,充分发挥其能动性。就是说储备哪种人才,储备多少人才,储备期多长我们都要全面考虑。

      为此,我们今年还应势启动“储备管理干部培养计划”。目前,南苑集团人力资源部招聘、选才工作正在紧张的进行,从500余份简历中选择符合企业发展需要的人才,而第一期到达的40余位大学生已经进入培训,按照南苑集团“员工动态成长卡”的步骤开始他们在南苑的人生职业规划。

记者:你又是怎样看待人才流失的呢?

张总:与招贤纳才同样重要的是留住人才和培养人才与企业共同发展,在储备人才时,如不进行跟踪,这样的储备也毫无意义。另外,我认为仓促招聘后即委以重任的做法,也存在着极大的用人风险。所以人才在进入企业前,必须经过一段适应期,熟悉公司运作,认同企业理念,公司文化,才能真正发挥其价值作用。同时,企业一定要有完善有效的竞争机制和激励措施来配套人才的储备,否则很有可能会造成人才的流失。

记者:人才流失是各行各业比较棘手的问题,你能具体谈谈贵公司对此有什么举措吗?

张总:为了更好的把人才培养成企业的可用之才,今年我们按年初工作思路特意启动了“员工动态成长卡”系统,为每位员工量身定做一个符合人才成长规律的科学的职业生涯规划体系,将员工在工作中的各种信息,例如行为礼仪、工作业绩、顾客评价、同事评价,以及员工与企业的互动,细化到参加企业社团活动、企业内部比赛和外出获得荣誉等,都量化为分值,员工可以根据这些分值来获得晋升、兑换额外休假或者奖励、以及参加高端培训等。有了这样的体系,将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往往不甚规范和精确的评价和考核,尽量予以数字化管理,让员工和企业都有一个容易直观判断的参照体系,这对于员工的成长和职业生涯规划来说具有本质的提升。

      目前对于这些招聘而来的大学生,作为重点公司未来管理干部的重点培养对象,并制定全方位的成长发展计划,通过跨部门的轮职锻炼、轮岗工作以及在岗位专业培训等,为集团各产业的发展提供坚实的人才队伍体系。

      当然,我们的人才储备和培养计划才刚刚启动,我们有信心将这些学有所成的人才以及企业科学的人才管理模式,会成为企业的两个强劲发动机,助推经济的发展。

记者:“谁也没有想到自己毕业时竟然赶上了这样的就业寒冬”。对于目前形势下的2009年大学生发出这样的叹息,而贵公司在这个时候推出一系列储备人才的战略,有什么特别的意义?

张总:随着全球金融危机的愈演愈烈,不少企业的招聘计划被冻结或缩水。据统计,目前全世界有15亿年龄在12至24岁的青年,其中的13亿生活在发展中国家,这个数字比世界历史上的任何时候都要多。对发展中国家来说,这么多年轻人,既意味着将会拥有人数更多、技术水平更高的劳动力大军,也意味着如果没有充分的准备,就会有更多的人找不到好工作。近两年,大学生就业已逐渐成为世界性难题。据了解,今年全国高校毕业生约有611万人,对原本就面临巨大就业压力的2009届大学毕业生而言,无疑是雪上加霜。

      在这样一个时期,我们企业看到的新的机遇。从人力资源的角度来看,眼下正是企业将精英招入麾下、洗牌换血、重建团队的大好时机。从一个企业社会责任来看,我们更要为社会承担更大的责任,因为这也是我们企业全球化进程中无法回避的使命。
 

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全部评论
未经里屋里书面许可,对于注明'里屋里'来源之作品(文字、图片),任何媒体或个人不得全部或者部分转载,请与里屋里(021-61846897)联系;经许可后转载务必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