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媒 渠道代运营 里屋里设计 吉尔福德培训 EMAILliwulihotels@liwuli.com.cn PHONE021-61846897

民族品牌的坚守与梦想

2013-06-28 14:21 来源:《饭店业》 作者:甘圣宏

    2011年的最后几天,是在中原大地上驰骋中度过。从杭州出发,绕南昌、武汉、合肥划了一个圈,行程两千多公里。没有云和月,所到之处,似乎都是工地。武汉接待我们的朋友自豪地说,我们这同时有六百多个项目在动工,未完工的高架桥、正在建设和堆砌的住宅、开挖了近一半的路面、还有大型场所等综合体。城市最多的风景是塔车,一座座似乎指导着登天的路;城市象一个战场,是如《水浒传》第八十三回:“远远望见辽兵盖地而来,黑洞洞遮天蔽日,都是皂雕旗。”尘土飞扬,看不见天日。

    每一处工地里,都有饭店。饭店业也似乎身处于一个黄金时代,从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山沟,到城市的中心;从一线城市到四线城镇;从升级的农家小院景区到打着“申遗”旗帜的景点,各大品牌的饭店风头正劲,大兴土木。但似乎也同样让我们感受到的是:这些作品大多新意欠奉,草率敷衍,即使创意、设计与服务上小有所成,也难以得到业主与宾客的尊重与欣赏。

    有人断言说未来十年是中国饭店业继续发展的黄金时期,继续是量的增长,还是转身向品质历练,并没有说及。没有人感受到冬天来了的样子,都继续在期待着春天的延长。

    回归饭店业的本质

    曾在2011年的秋季,阅读了一篇关于“汉庭”的文章——《汉庭连锁饭店季琦:曾站在盲目扩张的悬崖》,这是季琦先生自我解剖而反思“疯狂投资”后的理性回归。同时触动我的,还有浙江省饭店业协会已经开始着手研究“睡眠”品质了,使之又走在了品质升级的前面,引导饭店为顾客打造全新的高品质睡眠体验。

    如今的饭店在朝着更深的方向蜕变,可真正能做得出色、值得细品推敲的为数不多,而有着自己独特品牌内涵的君亭,绝对能誉为上乘之作。君亭“有特色、有灵魂、提供高度个人专注”的品牌形象,一直受到众多热衷休闲、喜爱独特饭店文化客人的欢迎:东南亚休闲文化主题与居家生活美学的结合;高品质的客房产品;一张五星级的床;拥有一个比一些标榜着五星级饭店还畅快淋漓的沐浴;静谥的休闲文化体验胜过豪华的乡村会所;饭店的文化与品质体验令人耳目一新,历久难忘。在一片标准化、速度化的饭店田野里能发现如此清新的品牌,确实难能可贵!

    在这个速度赶超一切的风行时代,有人却一直在坚守着,历练饭店产品的品质,让饭店产品回归到他的本质。犹如法国雅高集团创始人保罗•杜布吕送给季琦的谒语“规模不重要,质量最重要”。

    他们在坚守寂寞。

    我个人也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翻转我们的教科书,找不到关于饭店业本质的答案。记得曾经跟一位饭店业的研究生有过讨论,我对饭店是出售服务的这个定义一直持有异议。对饭店或饭店一词的解释可追溯到千年以前,早在1800年《国际词典》一书中写到:“饭店是为大众准备住宿、饮食与服务的一种建筑或场所。”一般说来就是给宾客提供歇宿和饮食的场所。具体地说饭店是以它的建筑物为凭证,通过出售客房、餐饮及综合服务设施向客人提供服务,从而获得经济收益的组织。对于客人来讲,除了基本的功能需求得到满足外,客人唯一能得到的,应该是在这个“基于私人居留空间的公共服务场所”里所获得的消费体验。对于客人来讲,体验更胜于产品本身。如此,我们便明白,那些号称有几万元一套的名牌淋浴和洁具,但出水却冷热不匀的饭店,确是味如“鸡肋”,食之无味。只在饿至心慌的时候,聊以裹腹。

    民族饭店品牌的坚守

    据《人民网》报道,原三亚凯宾斯基度假饭店悄然易帜,2009年5月,君澜饭店集团再出大手笔,接手管理该饭店,并易名为三亚君澜度假饭店。一家中国国内饭店品牌接替国际著名饭店品牌,展现出民族饭店品牌正在崛起的鲜明态势,在中国饭店业掀起不小波澜。

    在如今“洋品牌”横扫市场,在中国热闹非凡的表演各自“攻城掠地”秀的情境下,一个民族品牌“君澜”何以异军突起,一出手就是“民进洋退”。细细了解,却是发现,“君澜”也是扎根海南,默默耕耘了多年。自三亚金棕榈度假饭店开始,君澜饭店集团就与海南结下渊源,先后对银泰度假饭店实施委托管理;对亚龙湾5号别墅度假饭店实施咨询管理。2007年,君澜饭店集团成功收购保亭天上人间热带雨林度假饭店;2008年,君澜饭店集团在陵水香水湾投资建设香水湾君澜度假饭店,定位为“高端休闲度假饭店”的君澜品牌,声誉鹊起。

    饭店业是中国最早开放的产业之一,也因此是竞争最充分的产业。外资品牌的强势导致中国民族饭店业仿佛只有纳入洋品牌的“势力范围”才是唯一的出路,无论历史悠久的老牌饭店,还是新建的高档饭店物业,都纷纷傍上洋品牌,经济繁荣的长三角各城市街头都成了外资饭店品牌展览馆。民族饭店在这种竞争局面下该如何应对?

    许多企业或是企业家,一说到竞争,就有“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的激动,扛起民族的大旗,从民族中找品牌,甚至有抢救民族品牌为己任的,说得大家也跟着热血沸腾,但一番时光过后,发现只是挑逗一下民族情绪而已,无非是为自己的企业或是个人形象推波助澜。如是几番过后,我们开始冷却下来,思考。

    在饭店业发展的现阶段,中国的饭店既是规模与连锁并举,又是品牌与品质共生;同时个性化的服务产品也不断涌现。光顾着跑马圈地,而罔顾品牌,会让我们在下一步亦趋人后。没有规模,品牌也难再得到大众认可。有道是十年磨一剑,在中国饭店发展到今天,我们都在期待一个高品质的民族饭店品牌出现。

    我们的品质与品牌之路

    品牌与品质是饭店可持续的生命保障体系。

    客源定位的模糊性带来饭店定位的不清晰,饭店产品与服务对象找不准,也让我们的饭店无法从充分竞争的市场中脱颖而出。“中国的企业并不是缺少品牌,而是绝大多数品牌根本就进入不了消费者的记忆。”大街上一扫而过的众多饭店,各城市面目雷同的项目,几乎一模所拓的标准化产品,能让你记住的有几个。

    美国人保罗•努内斯在《富裕的大众》一书中说,大众市场已不再局限于传统的中产阶级市场。“大众市场”已经转向了较高的收入人群(富裕的中产阶层)。与过去的大众市场所不同的是,这个“新兴的大众”是一批聪明、受过良好教育、善于在网络上搜索信息的消费群。这些人比以往都更挑剔且见多识广,他们不会浪费钱购买毫无特色的温吞产品,只有两种产品能够打动他们:要么是购买质量合格、具备(且只具备)所需的基本功能、价格也很低廉的产品;要么是能够满足他们的情感需求,帮助他们实现梦想的产品,即使这样的产品价格昂贵。

    面对这一市场基础状况的变化,有谁预先感受到了春江水暖?

    回到关于前面章节关于饭店本质的思考,在出售服务体验的现代饭店,我们能否回答这些问题:我们的饭店为什么而存在?我们为宾客提供怎样的服务与产品?为什么要提供这样的产品?我们的产品价值和优势在哪里?我们的客户是哪部分?

    仅有服务不够的,仅有热情也是不够的,要“从产品的核心、外围、外延三个方面下功夫,即核心产品实现功能的需求,外围是服务,外延是体验。”(高建华)核心产品的品质保证,才是竞争的最基本之路。

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全部评论
未经里屋里书面许可,对于注明'里屋里'来源之作品(文字、图片),任何媒体或个人不得全部或者部分转载,请与里屋里(021-61846897)联系;经许可后转载务必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