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媒 渠道代运营 里屋里设计 吉尔福德培训 EMAILliwulihotels@liwuli.com.cn PHONE021-61846897

中国饭店业发展呼唤民族品牌崛起

2013-07-25 16:30 来源:《饭店业》 作者:汪笑柏
    看好中国经济的发展前景,国际品牌饭店集团纷纷布局中国市场,“希尔顿集团表示:“到2014年会把在中国的连锁饭店数量增加到100家,是目前的4倍。”洲际集团也宣布,未来五年内1/4的新增饭店将在中国。另一家著名奢侈饭店品牌丽兹•卡尔顿集团则打算在未来10年把中国占其份额从目前的10%提高到25%。旗下拥有圣瑞吉、喜来登、威斯汀等品牌的喜达屋集团今年7月明确表示,到2012年底,旗下在中国的饭店会翻倍,达到100家,确实,国际品牌饭店集团大举进军中国市场是不争的事实,因为比较过巴西、俄罗斯、印度及中国这四个在未来几十年内可能成为世界最大经济体的了金砖四国后,中国的政治、经济、治安、民族宗教等多方面的综合因素明显胜出。
 
    近年来,在中国一些商业地产以及地方政府的推动下,国际品牌饭店集团不仅迅速在一线城市挂牌,还大有向二、三线城市扩展的趋势。甚至一些国际品牌饭店集团专门为中国市场量身定做了品牌,有的饭店集团开发了中文版的预定移动程序。那么,在这个大发展时期,如果把中国饭店业高端市场比作一块大蛋糕,我们自己能分得多少?
 
    在此,笔者不是简单地讨论国际饭店品牌好与不好或孰优孰劣的问题,更不是要强调地方保护主义或排挤国际饭店集团,只是希望各方能对国际品牌饭店集团在华大规模发展有一个冷静的思考,不要盲目,同时呼吁我们中国的民族品牌能够真正崛起,做大做强,走出国门也能创收外汇!无可否认,我们欢迎市场竞争,但是令人担忧的是,国内的大多饭店还缺乏品牌竞争意识,或者还没有参与到国际品牌竞争的行列中来! 
 
    一、引进国际饭店品牌应该遵循客观规律。
 
    在以饭店投资多元化、地产行业为推手,高档饭店增速加快并向三线城市扩张的新一轮饭店发展时期,引进高端国际饭店品牌成为了不少地方政府、企业追捧的热点,但是从行业健康发展角度来看,有必要进行冷静的分析。 
 
    1、不应忽视当地经济发展的水准及市场需求
 
    不可否认,引进国际饭店品牌,可以改善城市的投资环境以及提升城市档次品味,可以提升旅游项目、地产项目的品质形象,这种拉动效应可称之为“捆绑效应”,但是近年来,一些企业和部门十分看重“捆绑效应”,忽视了本地经济发展水准和市场需求,无形中片面迎合了一些国际饭店集团的发展战略。
 
    早些年,国内一些著名的房地产集团,视乎与国际品牌饭店集团有种战略合作,凡是与地产配套的饭店开发到哪里,国际饭店的品牌就挂到哪里。让人觉得老外真是搭上了顺风车,钱好赚。其实此种情况是集团实力使然,而非市场需求的必然。
 
    饭店品牌的发展是与当地饭店行业的发展水平、行业竞争程度、市场需求以及消费水平等有紧密的关联度。对于这点,国际饭店集团很清楚,然而他们是看中了中国经济和饭店业快速发展的时机,看好中国房地产大发展以及中国饭店民族品牌还未崛起的机会,利用其品牌连锁优势,利用国人喜好面子的心理,在中国大行其道。
 
    国际品牌一般都有自己的客源分销渠道,也有自己的品牌定位,然而一些城市明明是三线城市,并无区位优势,人口不多客流量也不大,饭店经营大多是人脉销售,或者是利用国内的亿龙网或携程网,主要客源是本地会议与婚宴,外宾就几乎没有,却还要积极引进国外高档品牌,如同在只能开拖拉机的乡间小道地区,硬要开宝马奔驰。
 
    希尔顿旗下的华美饭店某执行官认为,在二三线城市的扩张从某种意义上说是一种“被要求”,是来自于地方政府对于高端形象的渴求,“越是穷的地方越喜欢高端”,“希尔顿看似扩张,实际上是被请去的”。由此可见所说的盲目性。
 
    如果仅仅根据地产项目、旅游项目的开发需要,人为地利用外资品牌拔高项目档次,势必造成饭店经营压力过大和市场供求失衡,因为受“捆绑效应”利益的驱使,投资者建造高档饭店的盲目性会大大增加。其实,在许多外资品牌饭店项目的背后,均有各大地产商活跃的身影。
 
    房地产项目、旅游地产项目投资的成功并不意味着饭店项目的成功,现实当中,楼盘卖光了,但挂着高档国际品牌的饭店冷冷清清的情况并不罕见,因为成本费用高,经营业绩不理想,饭店的收入基本上只够为洋品牌支付管理费。
 
    由于存在盲目性,早些年国内的一些高档豪华饭店引进国际饭店集团的低端品牌所谓的“品牌倒挂”现象。 
 
    浙江义乌市这样的县级城市,情况则不同,由于具备了国际商贸城市的特点,不少高星级饭店外宾入住率在50%以上,外资品牌可以发挥应有的作用,然而像义乌这样的城市在中国并不多。
 
    2、不应忽视饭店行业发展特有的规律及需求
 
    不可否认,引进国际品牌可以引进现代化的管理理念,有利于人才培养,通过引进对手发展竞争机制,对行业发展具有带动作用。但是,盲目的引进国际品牌,特别是非行业发展需要的引进,势必对行业发展不利。因为,一是竞争对手双方的基础和起点往往是不同的,饭店的承受能力也各不一样,许多不是集团连锁品牌的国内饭店只能靠价格、人脉、地段优势等与之竞争,故处于劣势;二是在饭店饱和市场与非饱和市场不同情况下的引进,结果也是不同的。 
 
    饭店行业的健康发展,应该有合理的布局,合理的国内外品牌数量和结构,有满足大众消费与高端消费的等级划分,有适度超前的规模与档次。盲目引进外资品牌特别是高端品牌,势必影响当地饭店行业的竞争态势,对此值得认真分析和重视,比如,人往高处走,优秀人才会流向外资品牌饭店,对本已人才紧缺的饭店业造成行业影响。
 
    品牌的数量与构成需要宏观控制,应从行业的角度去规划,突出解决的是一个“度”的问题和保持行业内平衡发展的问题,一个地方在引进饭店管理品牌时,有否也考虑引进民族品牌?有否征询行业内经营者的意见?相反,为了迎合国际品牌需要,一些部门给予了优惠条件,促使建造高档饭店热情不减,造成行业结构失衡。
 
    3、不应忽视企业自身的实力与风险
 
    引进国际品牌是有风险的,首先意味着企业成本要增加不少。表面上看,引进国际品牌是双赢,但是请问谁的风险更大?市场肯定有风险,不成功的经营,亏损的是谁?哪个企业会背上沉重的包袱?因为外方品牌集团是不投资一分钱的,在亏损的情况下照样可以按营业额固定比例拿走管理费用。
 
    饭店行业是一个盈利非常低的行业,也是回报不高的行业;饭店经营有一定的脆弱性,受外界因素影响大;饭店的可替代性、可进入性强,竞争必然激烈;饭店属劳动密集型行业,人工、能源成本逐年增加;饭店经营讲究地段,制约因素多。所以,不应片面看重国际品牌的影响力或品牌效应,并非挂了国际品牌就能改变某饭店经营的劣势,相反也会带来压力;另方面,地段好、经营条件佳的饭店,本土品牌也能管理经营得很好。
 
    不少业主以为自己有实力,为了提升房产项目的价值,认为哪怕饭店亏损三年也没问题,但是,却忽略了市场的波动性,在房地产火热的时候,可以大手笔,但考虑长远不多,当地产进入低谷时,就会出现“买得起养不起”的问题。据报道,当年由贵州宏立城房产公司高调引进的贵阳希尔顿酒店,由于开发商在宏观调控中资金链出现问题,“已经停工半年,基本宣告死亡”。
 
    一些业主投资饭店并且挂上国际品牌,是为了以后转卖时可以增值,其实,买家看中的是你饭店土地的增值潜力和盈利能力,若利用外资品牌增值也许抵不上其引进费用。
 
    在对饭店行业特点不了解,对国际品牌不掌握以及与国际品牌合作没有经验的情况下,盲目谈合作必然有风险。国际品牌有不同的管理模式、各分品牌的定位,管理理念及文化背景也都不同。国际上品牌排名并不一定代表管理水平,有的是松散联合体,根本不参与管理。
 
    其实,引进国际品牌是一个复杂的问题,其中还有许多变数,不能一概而论,对于企业来说,不应有傍大款的心理,要考虑自身的承受能力及经营实际。
 
    二、缴“学费”是一种投资,还需全面考虑投入与回报。
 
    1、引进国际品牌是一种投资。如果说引进国际饭店品牌是引进先进的管理理念,学习专业的管理方法,那么向外方缴上的管理费就是我们的“学费”,也是一种无形资产的投资,然而有投资就应该有回报。 
 
    如果一个经济发达省份有30家外资品牌管理的饭店,平均每家的营业额如果是1个亿,总额就是30个亿。外方若按5%的比例提取管理费,就是1.5亿;如果平均GOP率是30%,外方以3%的比例提取奖励费,则提走2700万;再加上管理人员的工资、福利以及营销费、品牌使用费等,那基本上一个省每年就要拿走饭店业纯利近2个亿人民币;一般来说,目前一个外方总经理的收入可以养活30多个员工。显然,养活或使用一个品牌需要一笔不小的代价。 
 
    引进品牌应该有什么回报?也许有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两种,或者直接效益与间接效益的差别,也有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的不同。最重要的是要促进我们饭店业经营管理水平的提升。引进国际品牌的利与弊,会在不同的时间、地点和不同的饭店身上表现出来,对于一个城市以及一个行业也会产生很大的影响,因此需要我们综合考虑。应该分清对企业、全行业、社会的利弊因素,看清哪些是有风险的?性价比怎样?各方不能只看有利的一面,应从行业的角度多思量,不要丧失了优质资源还以为很值得。
 
    2、引进国际品牌重在学真经。引进品牌是学习的过程,但“师傅”愿意真心诚意教会徒弟吗?他们有这个责任或计划吗?显然,答案是否定的,人家是来赚钱的。人家的核心技术是不肯给你的,许多集团的合同里也是有保密协议的。于是,在合作的过程中,我们要有意识地系统地学习。我们得到的提高是潜移默化的,管理理念、专业技能、系统的使用等等,这样的回报确实很难量化,但也要有一定的原则,也要考虑资源的时间成本、直接收益、整体效益等回报。特别是在牺牲自己的优质资源或饭店行业的利益去换取品牌无形资产时,为了外资品牌的社会效应时,不能盲目。
 
    3、盲目引进国际品牌也有负面影响。比如会使得崇尚洋品牌的风气越演越烈,视乎外资品牌饭店就等于高品质饭店;也会形成对洋品牌的一种依赖,视乎高档饭店唯有请外方管理才有高档次;同时,急功近利,不愿意潜心培育民族品牌的情况也可能得到助长;也会形成行业内优秀人才流向外资品牌饭店的不利影响。
 
    都说饭店业不是高科技行业,但是,缴学费还要缴多久?现在我们缴了学费自己成长起来没有?何时我们的民族品牌也能够得到认可,甚至替代洋品牌呢? 
 
    三、当地政府应该发挥应有的主导作用。
 
    1、建立正确的认识与导向
 
    一是不要以为引进外资饭店品牌就是招商引资。引进外资品牌可以改变投资环境,但是外资品牌并不带来直接的资金或投入,因为国际品牌饭店管理公司大都不投资建饭店,它们仅仅赚取管理费用,相反,付出管理费的是中方企业业主。 
 
    二是不要以为国际品牌饭店的多少标志着城市的国际化水平高低。城市的国际化可以拉升饭店业的品质,但一个城市的国际化水平并不取决于该城市国际品牌饭店数量的多少!表面上看有一定关联度,但是倒过来以此推进城市国际化发展,显得有违市场先导的发展规律!国际客人有多少?在哪里?筑巢就一定能引凤吗? 
 
    三是要有正确的导向,坚持科学发展原则。怎样又好又快地促进饭店业健康发展,是落实科学发展的问题。为此,要处理好宏观调控与尊重市场规律,适度超前与稳步发展,引进吸收与促进提升这三个关系。
 
    要有科学的宏观调控措施,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保持饭店业市场的平衡发展与进度!要有创新的理念和方法引导饭店与外方的合作,比如在优质资源条件下,可以要求国际品牌实施带资管理,也可鼓励有实力的企业在饭店行业做品牌做连锁。
 
    2、要承担起培养本土品牌的责任与义务
 
    一些地方政府在土地拍卖招标,在旅游度假区、旅游目的地发展规划,在旅游项目招标条件设立时,要求必须选择国际饭店品牌。在此要呼吁应该给予民族品牌一个公平竞争的机会。把饭店的高端市场或优质资源拱手让给人家,其实是在设立了新的不平等竞争条件,我们应该为民族品牌提供必要的竞争机会。
 
    旅游业本身是一个政府主导型的行业,需要政府的大力支持。民族品牌的成长也需要一个由弱变强,有小变大的培育过程,我们不能妄自菲薄,关键看我们能给予民族品牌什么样的土壤以及引导。地方政府部门应该一方面抓引进促提升,建立竞争机制,另一方面,要大力抓本土品牌培育。这也是关系到饭店行业的民族品牌能否快速发展的战略问题。
 
    国际品牌大举进军中国饭店业市场,说明了集团品牌实力的重要性,为此,政府部门要加快培养自己的民族品牌。
 
    首先,要明确饭店业培育方向就是集团化、品牌化、网络化、特色化。只有如此,才能做大做强。其次,要建立起培育品牌的工程。在品牌发展方面,不能急功近利,不能盲目求名,培养民族品牌确实有其难度和长期性,因此要做好长期的艰苦准备,不能把引进国际品牌作为政绩工程来完成。
 
    再者,要建立起政策扶持的环境。要根据品牌培育的规律,建立有利于本土品牌发展的环境,引导饭店创新品牌。要鼓励当地的饭店制定本饭店品牌发展战略,也要鼓励新兴的行业力量介入饭店行业的发展,要鼓励品牌饭店走出去,建立品牌连锁的格局。要帮助企业规避风险,不能忽视饭店发展的瓶颈问题,多多倾听行业的意见,要为饭店解决实际问题,比如人力资源短缺的问题。
 
    四、“外来的和尚好念经”,背后说明了什么?
 
    国际品牌大举进入中国市场,给我们的饭店行业发出了警示:必需大力发展自己的民族品牌!必需提升中国民族品牌的核心竞争力!饭店行业应该积极适应集团化、品牌化、网络化发展的大趋势!
 
    “外来的和尚好念经”,说明了我们缺乏利用无形资产创造效益的能力!缺乏培育品牌以及利用品牌扩张的战略眼光及能力!为此,民族品牌应积极应对。
 
    1、要增强全行业服务品牌的意识。专家曾指出,“一流企业做标准,二流企业做品牌,三流企业做经营”。我们在埋头做经营,但是缺乏品牌意识,更谈不上做标准。外资品牌饭店许多都不参与国内的星级评定,原因是他们有成熟的品牌和标准,因而有市场。为此,要注重向国际品牌饭店集团学习。 
 
    一些饭店对品牌意识模糊,错把星级当成品牌,以为高星级就是最好的品牌。有些饭店模仿国际上的品牌,以同音或近似的名称注册,有傍大牌或山寨之嫌。
 
    其实,饭店品牌不都是集团旗下的连锁品牌,还可以是特色品牌,或单体品牌。可以是低端品牌,也可以是高端品牌。只要品牌定位准确和清晰,有忠诚客户,不一定是能争得面子的就好。
 
    2、要增强品牌连锁扩张的能力。这点却是国际饭店集团经营发展的长项!我们往往对无形资产创造效益认识不足。品牌连锁赚的是加盟的钱,可以降低运营成本,既做眼前生意,又有长远发展;饭店品牌具有城市的广告效应,具有地标作用,饭店布局到各个城市,自然为网络化经营奠定了基础,自然具有战略性的意义。
 
    对于饭店业,仅仅依靠业内自身的发展很难快速形成品牌化、集团化、网络化的格局,应该通过品牌运作、连锁经营及上市融资等模式来做大做强,还需要外来新兴行业的力量介入提升行业的整体实力。
 
    3、要保护民族品牌。创立一个品牌是艰难的,可是毁掉一个品牌却十分容易,比如三鹿奶粉甚至蒙牛的教训,要提高保护意识。失去品牌,意味着失去竞争力。
 
    4、要有危机感,抢抓机遇,把中国民族饭店品牌做大做强。有报道,“2010年10月希尔顿与世贸地产旗下在天津、南京、武汉、厦门、青岛等八大城市的饭店项目签署了委托管理协议。2011年8月,希尔顿在西北的首家饭店已正式开业。“2011年,在中国每两周便有一家喜达屋饭店开业;预计到2014年底,万豪旗下在中国的饭店数将达到84家,提供31,771间客房,大部分集中在二三线城市;洲际目前在中国已有154间饭店开业,另有142间在建或规划中。”反观国内的饭店业有竞争能力的并不多。浙江省旅游部门2011年4月做过一个调查,全省动工在建、拟建的高档饭店达190多家,其中不乏与外资品牌签约合作的项目。
 
    显然,我们远远没有跟上步伐,国内大量的饭店投资者需要有人“扶上马送一程”,但是我们民族品牌仅仅在起步阶段,仍缺乏扩张的实力,在此,希望各方给予中国饭店业更多的支持,希望有更多的民族品牌做大做强,希望中国民族饭店品牌能够早日崛起!
 

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全部评论
未经里屋里书面许可,对于注明'里屋里'来源之作品(文字、图片),任何媒体或个人不得全部或者部分转载,请与里屋里(021-61846897)联系;经许可后转载务必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