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本文介绍了当前国际饭店业的一个前沿概念——“Design Hotel”(设计饭店),并分析和探讨了中国饭店业在引进和发展“设计饭店”中遇到的一些问题,以及未来的发展前景。
一、国外的Design Hotel(设计饭店)
1、“设计饭店”的概念
“设计饭店”的形式始于80年代中期,源于世界著名设计师Phillippe Starck,他可以将牙刷变成艺术品,将电视变成玩具。其设计领域涉及建筑设计、工业设计、包装设计等,设计的产品从家具、灯具、高科技日用品,到服装、箱包、食品、汽车,应有尽有。其设计理念是:将一种文化概念的美丽升华为人文概念的美好(We have to replace beauty, which is a cultural concept, with goodness, which is a humanist concept)。对环境和人文的尊重是Phillippe Starck的重要风格。法国总统密特朗曾请他设计过爱丽舍宫的内部,在日本设计的一系列风格独特的建筑使他成为表现主义建筑的代表,还有巴黎高级艺术学院、波尔多机场控制塔等也都是他的杰作。
1990年,饭店业怪杰Ian Schrager请Phillippe Starck为纽约的派拉蒙饭店进行全面设计,由大堂的桌椅到房间的床柜到浴室牙刷,里里外外,全都出自Starck的手笔。客人住在派拉蒙饭店,就像住在Starck的设计产品陈列室一样。Starck的名气加上其风格独特的设计使派拉蒙饭店成为世界顶级的经典“设计饭店”。从此“设计型饭店”成为饭店业的一个前沿概念。
而作为“设计饭店”概念的定义却始终未见出处。笔者认为:“设计饭店”是指采用专业、系统、创新的设计手法和理念进行前卫设计的饭店。是饭店产品的特殊形态,是饭店业发展高级阶段的产物,是设计文明与饭店文化高度融合的社会人文现象,具有独一无二的原创性主题,具有与众不同的系统识别,且不局限于饭店项目的类型、规模和档次。
2、“设计饭店”的发展
“设计饭店”敢于挑战现有观念,树立休闲新坐标。Ian Schrager在美国和英国拥有数家“设计饭店”连锁,但每间饭店的设计风格截然不同。洛杉矶的蒙德里安饭店位于好莱坞日落大道,力求简约和宽敞, 抽象的几何线条充分体现着蒙德里安绘画风格,其中的“空中酒吧”是好莱坞名流经常出没的场所。纽约的Royalton Hotel具有强烈的怀旧艺术氛围,饭店的外观就是一座剧院,艺术长廊型的大堂横跨一个街区,向世界传递着“饭店即剧院”和“大堂社交艺术(lobby socializing)”的革命性创新理念。迈阿密海滩上的德拉诺饭店则因其独特的半露天式大堂成为建筑经典。伦敦的Sanderson Hotel 被誉为世界上最具嬉皮风格、最性感的饭店。Phillippe Starck的天才设计体现了浓郁的个人风格,使这些饭店成为充满魅力、乐趣和惊喜的所在。
“设计饭店”由此成为饭店业的一种潮流,许多饭店巨子如Andre Balazs,Chris Blackwell,Bill Kimpton等纷纷投资“设计饭店”,以吸引高品味的商务住客和设计爱好者们。“设计饭店”追求时尚(boutique)、前卫(edging)、精致(sophisticated)和创造性(creativity),这也给设计家们提供了发挥天才的舞台。例如,美国新奥尔良的阁楼523饭店体现着著名建筑师Frank Lloyd Wright的“有机建筑”的理念;纽约的Mercer Hotel具有强烈的波希米亚风格,以吸引SoHo(Small Office, Home Office)一族的光顾。一些历史悠久的饭店,如建于1911年的英国艺术之家饭店也请名家设计,改建成博物馆型的“设计饭店”。国际饭店连锁集团也意识到“设计饭店”的重要性,纷纷斥巨资专门请名建筑师设计,如Ritz-Carlton饭店在西班牙的巴塞罗那艺术饭店,由建筑师Frank Gehry将饭店的外观设计成泛着金属光泽的鱼形,矗立在蔚蓝的海滨,使其成为饭店业和建筑业的经典。
国际饭店订房公司也注意到“设计饭店”的价值和独特吸引力。五大国际性订房网站之一的Travel Intelligence在订房的分类中专门有一项Design Hotels,包涵全世界的“设计饭店”信息,以吸引那些重视独特体验的住客。1993年,美国国际网络订房巨头SynXis公司成立“设计饭店”公司, 创建了Design Hotel网站,第一个月的总订房量就增加了30%,充分说明了“设计饭店”的市场潜力。
3、“设计饭店”的现状与前景
“设计饭店”的流行,不仅意味着饭店空间美学的革命,也是现代旅行价值观的革命。“设计饭店”使饭店不再只是客人旅行时不得不住的地方,而成为客人梦想去住的地方。虽然由于“设计饭店”的投资成本较高,目前的消费者仍然以金字塔顶层的高收入客人居多,但“设计饭店”的经典艺术性使得旅行观念正在发生变化,吸引着更多重品质重感受的旅客。
但投资“设计饭店”仍然存在一定的风险,风险主要在于一旦设计师的创意和水准不能达到预期的经典效果,饭店设计和装修上的巨大投资会给饭店的经营带来很大压力。
目前诸多“设计饭店”都努力成为当地独一无二的产品类型,甚至成为标新立异的文化现象。但也有些“设计饭店”的经营者并不追求饭店广泛的曝光率,不热衷于成群结队的观光客,而只关注于特定的强取向性的目标市场。
时至今日,“设计饭店”的概念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与延伸。瑞士苏黎世已经出现了第一家女性“设计饭店”,是著名设计师Pia Schmid的作品,不仅在设计上更加符合女性的审美观,还可以满足女性客人的多种服务需求;而在德国柏林,有了专门为同性恋一族开设的设计饭店;日本也有了专为情人设计的电子化管理高度私密的经济型旅馆……“设计饭店”已日渐引领国际发展潮流,在走过工业文明标准化阶段,追求后现代化回归与个性的西方,设计饭店已然成为饭店消费市场的“宠儿”,展示出广阔的发展前景。
二、中国的Design Hotel(设计饭店)
1、中国“设计饭店”的初始
2002年,中国北京八达岭水关长城脚下,出现了一座可以当作建筑艺术品的房地产项目——“长城脚下的公社”。它有12座别墅式建筑,分别由来自中国大陆、港、台地区和新加坡、泰、日、韩等国的12名前卫建筑设计师设计,造型别致,风格迥异。
“公社”的建筑风格有的简约如“盒子”,有的复杂象“堡垒”,还有被解构的四合院,更有建筑师版本的“空间蒙太奇”。前卫、另类、富于现代主义风格——这些“主题设计”的创意使得长城脚下的这座“公社”在中华悠远古文明的映衬下熠熠生辉。2002年,“长城脚下的公社”应邀参加威尼斯双年展第八届国际建筑展,获得“建筑艺术推动大奖”,成为蓬皮杜艺术中心收藏的第一件来自中国的永久性收藏艺术作品。由此,也改变了投资者作为房地产项目出售的开发初衷,而将“公社”作为饭店经营。其出众的“设计”与饭店功能的结合,初似无心插柳,却暗合了“设计饭店”的精要,为中国饭店设计带来新意,成就了“设计饭店”的样板,也荣幸地成为“设计饭店”网站唯一推荐的中国大陆设计饭店。
近年来,国内出现的一些主题饭店也初步具备了“设计饭店”的概念要素。如深圳威尼斯饭店在建筑装潢及小品设计上,努力突出异国情调,是国内第一家以威尼斯文化为内涵、以意大利风情为特色的商务度假型主题饭店。广州长隆饭店置身于长隆野生动物园景区内,以南非风情为特色,以生态园林为主题,设计处处洋溢着原始创意与风情:饭店前的生态广场的12座青铜雕塑以南非图腾为背景,前厅上方的浮雕以非洲土著居民为原形,饭店的两个中庭花园,分别养着珍贵的白老虎和火烈鸟。这些设计使客人置身于近原始生态,与野生动物咫尺之遥,体现了人与动物的充分接触、人与自然的完全结合,可见饭店设计者的匠心独运。此外,珠海以温泉文化为主题的御温泉饭店,福建武夷山以闽北风情为主题的武夷山庄饭店,山东曲阜以新古典文化为主题的阙里宾舍饭店等,都展现出“设计饭店”的光彩。
2、中国“设计饭店”初始阶段的思考
虽然“长城脚下的公社”有幸成为中国第一家“设计饭店”,但它仍然还不能算作真正意义上的“设计饭店”。首先,这座饭店投资者的初衷是房地产开发,原计划是逐幢出售,在威尼斯获奖后,才决定转型为饭店面市,缺乏“设计饭店”的原创性;其次,“长城脚下的公社”更多地体现了一种房地产开发新概念,以及设计师与开发商的新型合作模式,还存在很多不成熟的地方;另外,“长城脚下的公社”似乎并没有设定自己在饭店业中的地位与功用,在自我宣传方面,没有明确的“设计饭店”概念,仅限于“特色饭店”或“boutique hotel”的名称与定位,缺乏设计饭店的专业性。而同样的问题也存在于国内其他特色饭店或主题饭店中,显示出与国际饭店业发展潮流及设计饭店理解的差距。
更需指出的是,对于饭店设计,国内饭店投资者普遍存在着以下几方面的局限和误区:
a、观念滞后导致的“自制”误区
由于建筑设计行业在中国起步较晚,自身水平不高,加之信息和沟通的障碍,不了解国际前卫动态,使得中国饭店建筑设计队伍良莠不齐、乏善可陈;饭店业二十年产业规模与业态固化,造成了饭店投资者缺乏创新意识,导致饭店设计的闭门造车、固步自封状态;落后体制导致决策机制不合理,局限了饭店建设的超前规划与发展。饭店业人才、体制及现状的层层壁垒阻碍了新设计理念的引入,表现为明显的“中国制造”特点。
b、传统标准化导致的“复制”误区
盲目地追求标准化和连锁化,使饭店设计千店一面,了无个性与特点。许多饭店为了达到所谓标准,设计追求大而全,忽视功能合理性和经营实效性;为了连锁,无视规模、市场及地域文化差异,设计概念简单趋同;也有饭店存在着跟风和材料主义倾向,彼此之间局部模仿照抄,盲目比拼规模、用材和所谓档次,造成名贵材料用品堆砌,贵而不雅,成为饭店设计败笔。
c、对设计价值认识不够导致的“经济”误区
饭店投资者急功近利,片面追求投资回报率与实用功能,对饭店的设计价值和设计师的品牌价值认识不够,缺乏精品设计观念,片面强调“经济实惠”的设计效果,甚至把装修队伍和设计队伍混为一谈,粗制滥造。其结果看似节省了设计费,实则损害了饭店的长远利益。
d、对市场信心不足导致的“风险”误区
由于对中国饭店市场的消费观念和消费能力信心不足,前瞻不够,常有饭店投资者对前期投入较大的“设计饭店”顾虑较多,担心饭店设计的高额投资会使饭店经营压力巨大,从而采取试探性投入、阶段性建设的权宜做法,既破坏了饭店设计的整体性也贻误了入市时机。
3、中国设计饭店的前景
a、“设计饭店”——中国饭店消费市场的选择
随着中国经济持续迅猛的发展,国内国际消费市场日益成熟壮大,消费需求也日益多样化和个性化,对于不同层次的消费者,尤其高端消费者,传统意义的豪华舒适已不再是选择饭店的首要条件,越来越多频繁旅行的消费者会觉得千篇一律的连锁饭店枯燥乏味,转而寻求旅行住宿带来的独特体验。消费决定供给,“设计饭店”潮流正迎合了这一消费需求。
b、“设计饭店”——中国饭店投资市场的要求
随着中国饭店投资市场的发展与成熟,资本与资本主体都在以理性的眼光寻求具有强竞争力与生命力的载体,追逐最佳投入产出比的饭店项目。尤其是大量外资和非公有资金涌入饭店行业,使饭店投资主体进一步多元化,为传统饭店业带来空前的个性与创新冲动。“设计饭店”恰恰满足了资本与投资主体的投资需求。
c、“设计饭店”——中国饭店业发展的必然
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美妙感受的赋予对任何产品来说,都成为越来越重要的品质。设计可以创造出产品使用价值之外的“附加价值”,“设计饭店”的经典性、创造性与唯美追求可以使旅途中的临时住所变成景点或圣地。因此, 标新立异的“设计饭店”不可避免地成为饭店业发展的趋势和潮流。
中国的饭店业自上世纪80年代引入国际饭店经营模式以来,经过二十年的摸索与学习,度过了行业发展的初级阶段,具有了自我管理和发展的能力,已进入了高速发展期,成为中国经济中与国际接轨最紧密的行业之一,与国际饭店业发展潮流息息相通。国际潮流和前卫观念拓宽着饭店业者的思维方式和投资视野,“设计饭店”必然成为中国饭店发展新时期的重要趋势。随着国内饭店数量的增多,饭店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中国饭店行业亟待“设计饭店”的发展;饭店行业受财力和基础的限制,在与国际饭店集团竞争时,明显处于劣势,“设计饭店”的理念可以给我们以启发,“设计饭店”自成体系的个性与市场风格也为饭店行业带来希望。紧跟国际饭店发展步伐将是中国饭店业发展的必然选择。
当今的中国饭店业早已置身于国际市场,国际市场的浪潮冲击着二十年传统的饭店业堤防,危机四伏:有饭店倒下,有饭店被兼并,更多饭店在挣扎!中国饭店业在痛苦中孕育着机遇,见证着不破不立的道理!国际消费要求与国际标准的服务相配,国际市场需求必然催生具有国际水准的设计饭店产品。
中国“设计饭店”的发展,不仅要紧跟国际发展潮流,更要敢为天下先,超前发展,后来居上!
评论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