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媒 渠道代运营 里屋里设计 吉尔福德培训 EMAILliwulihotels@liwuli.com.cn PHONE021-61846897

“文化饭店”初探

2013-08-03 15:56 来源:《饭店业》 作者:杜觉祥
  过去两年的浙江省“品质饭店”活动,对提升饭店的品质意识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也在抵御金融危机的过程中或多或少的显示出了品质的力量——有数据表明,浙江省的饭店行业在金融危机中受到的冲击,比其他省份或城市要小许多。品质是一种内在的力量,正如人的身体素质,一个健康的、体质良好的人往往具有良好的免疫功能和“自我修复功能”,因此抵抗疾病的能力要强得多。

  套用老人家的一句口号:发展品质运动,增强饭店素质。事实上,提升饭店的品质不应当只是一种短期行为,而应当列入饭店管理的长期规划。跟国际品牌饭店相比,我们的饭店品质还是有差距的——尽管差距在不断地缩小。

  那么下一阶段饭店发展的重心是什么呢?

  在与业内专家、行业领导讨论时,我常常会提到“文化饭店”的概念。

  对“文化饭店”的思考,由来已久。

  从招待所、疗养院发展到饭店和度假村,“星级饭店”在此过程中起到了不可低估的作用,星级饭店标准的推行,使中国的饭店进入了标准化、规范化的轨道,也终于加入了国际大循环。此后陆续推出的“绿色饭店”和“品质饭店”活动,从企业社会责任感和客人满意度等不同的角度,使饭店行业不断走向成熟。

  有经济学家认为,在发达国家,服务经济所占的社会经济比重,要大大高于工业经济和商业经济,而目前中国社会,服务经济所占比重还比较小,因此,我们要积极发展服务经济,提高人们的服务消费比例。这对饭店来说意义重大,因为在服务消费领域,饭店行业无疑是一个典范行业。另一方面,社会的发展和生活条件的改善,“恩格尔系数”不断降低,人们也将从物质消费阶段,逐步进入精神消费阶段。

  由此推断,饭店消费者在饭店的消费,也许将不再只是为了满足基本的住宿和饮食需求,他们将倾向于一种服务消费,同时也将逐步进入精神消费的层面。

  如果说,以优质服务提高饭店客人的满意度,使客人乐于为饭店的“服务”支付费用,是“品质饭店”活动的核心内容,那么当社会进入精神消费阶段的时候,饭店应当考虑如何向客人提供“精神消费产品”。

  什么是“精神消费产品”呢?笔者以为,饭店的精神消费产品,在很大程度上将会是一种“文化消费品”。饭店的物质消费产品除了满足“口腹之欲”和舒适的睡眠,还有许多设备设施和用品用具,它们以各种方式让客人的住店生活获得物质享受。在此同时,饭店提供的周到的服务、贴心的关怀、甜美的微笑,以及饭店的装饰和点缀、娱乐活动组织,尽管已经逐步进入精神的层面,但通常还是被认为是饭店物质产品提供的“附属品”。要使这些物质产品以外的“软要素”发挥更大的作用,饭店有必要设计自己的“精神消费品”,也就是说,应当赋予这些因素以“文化内
涵”。

  写到这里,浮现在我脑海里的,是韩国的W酒店。

  韩国并不是我心目中的旅游目的地,去韩国首尔的目的,纯粹是为了参观华克山庄的W酒店。作为W酒店系列中比较新颖、特色显著的一家,它也确实让我们觉得不虚此行。无论是门口的LED灯柱、大堂的阶梯式酒吧设计、太空舱式座位,还是电梯和电梯厅的怪异风格、客房的单色设计(除了红色,就是被称为“三非色”的白色、灰色和黑色),都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Spa和游泳池的设计,让人想到了库布里克电影《发条橙》中的酒吧;大堂里的木质镜子和楼层电梯厅的等离子影像分割屏,又似乎有玄幻片的痕迹。饭店的每一个区域、每一项设计,都在诠释着“时尚文化”的主题,而这种“时尚”已经超越了“嬉皮士”和“雅皮士”风格,引导出一种与饭店服务相得益彰的文化消费环境,俨然成了一个“旅游目的地”。W酒店的客房价格也高居城市榜首,甚至使相邻的兄弟饭店——Sheraton也相形见绌。据说在韩国,W酒店被称为“七星级饭店”,可见其受追捧的程度。

  值得注意的是,W酒店并没有一点一撇一捺地在那里解释韩国文化或者汉江(穿越首尔市的一条江,以前中国把首尔市称为“汉城”)文化,而是给这个城市带来了全新的异域文化。这种文化并没有“水土不服”的表现,恰恰相反,这一文化符号成了城市的骄傲。

  在W酒店,已经没有通常饭店的规整和严谨,也没有西装革履,一切都是那么轻松随意,甚至有些“谐谑”的味道。韩国的饭店室内都不允许吸烟,但W酒店的大堂茶几上放着烟缸;国际象棋和各种积木,都是为客人准备着的;W形状的报刊架里面放满了各种时尚杂志。我想如果有几个好友在他的大堂里打牌“斗地主”,应该也不会被制止——因为这符合他们的文化。

  离开饭店时,我特意买了客房Mini Bar里的一顶太阳帽,价格相当于人民币100元。主要是有W酒店的标志,而且是饭店的标准色。这顶帽子后来带到了英国,遗失在利物浦的一个博物馆。不厌其烦地说这些,想表明的是,我曾经是W酒店文化的一位消费者,而且是慕名前往,和朋友结伴而行。

  本来是想从“文化”的概念和定义开始说“文化饭店”的,可是一落笔就完全变了样。绕了一大圈,想回来说“文化”的时候,文章的限定字数已经差不多了。既然是“初探”,也不必太深入,以后还有机会“再探”。

  基于实用主义的写作理念,有一个内容还是要写上。

  不久前应邀给一个总经理班讲课,让我自己定题目,因为有关“品质”、“绿色”、“创新”等题目都已经有老师讲了,便随口定了一个题目:“饭店的文化竞争力”。花了很多天准备这堂课,真正意识到了“文化”的深度和难度,也尝到了“没文化”的苦头。其中,有关“文化营销”的定义就折腾了我大半天。从网络和以前的书里面找出来的定义,总觉得词不达意,于是斗胆“杜撰”了一个,顺便收录在下面,供饭店同仁们参考:

  “文化营销:企业差异化营销的手段和方法之一,是一种基于企业价值观和人文背景的营销理念,它强调文化在企业经营、管理中的作用,并以文化的力量通过各种渠道影响特定的目标市场和客户群体,使文化转变为一种生产力,并提升企业的经营效益。”

  是从自己的课件粘贴过来的,版权所有,如果哪位要使用这一定义,还望注明出处——杜撰。
 

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全部评论
未经里屋里书面许可,对于注明'里屋里'来源之作品(文字、图片),任何媒体或个人不得全部或者部分转载,请与里屋里(021-61846897)联系;经许可后转载务必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