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如今的经济发展水平和消费条件下,向饭店消费者收取小费行得通吗?如果推行小费,我们具有那样的消费环境吗?我们的观念及素质能跟得上吗?推行小费制度是否为饭店管理带来更多的难题,或者是否有利于缓解饭店业人力资源短缺的状况呢?
2011年底,浙江省饭店业协会在《2010浙江饭店业人力资源发展状况报告》中特别提到了小费,呼吁业内推行小费制度,这在行业内外引起了不小的争论。
其实,在国内,全民付小费的时代还没有真正到来,全行业开始收取小费的时机也远没有开始。但是,我们应该意识到,目前已经到了行业内外必须重视及认真思考这个问题的时候了。这是个不应回避的问题,因为人力资源短缺已成为饭店业发展的瓶颈,已影响到服务业的健康发展,必须从有利于第三产业发展的高度来看待这个问题。
小费问题需要全社会的积极关注,需要共同营造和培育尊重、感恩和信任的消费环境及服务文化,从观念与意识上提高对服务价值的认知,并由此积极探索推行小费制度的有效途径。
一、激活小费制度很有必要
如果一个行业社会地位不高,又没有相应的报酬待遇,但却有不低的劳动强度和服务要求,那这个行业会有什么样的发展前景呢?如果这个行业的各项成本不断增加,又无力为员工增加工资,又该如何参与竞争呢?如今90后已成为一线员工的主力,他们处于信息化时代,择业面广、思想活跃,“端盘子叠被子”的职业能够留住他们吗?“你吃着他看着,你坐着他站着,你要投诉他忍着”,这种角色的转换仅仅依靠那点微薄的工资容易做得到吗?!
其实,小费在其他行业也是存在的,已是不成文的规定,只是名称不同而已。比如,在高尔夫球场,跟在球手后面的球童常常可以得到二三百的服务费,已是惯例;一些记者被邀请去参加某些庆典活动,就可拿到二三百的“车马费”;一些客人在卡拉OK厅一付就是三五百,不知道这些是否能够相提并论?
小费应该是职业化的必需,收了小费,就会有压力,客人的服务期望值就必然更高,若有投诉则更不会留情面,因此,反过来又会促进服务管理水平提升。
二、小费虽小作用不小
服务小费作为员工劳动报酬之外的一种收入,具有很多直接或潜在的作用,对于整个服务行业的发展具有积极的影响。
首先,小费可以改变一线员工的收入结构!这是最直接和最明显的作用,一线员工收入不高是造成饭店人员流失的主要原因,小费可以使薪酬的分配向一线员工倾斜,有利于队伍的稳定。由于可以积少成多,员工也会重视这笔额外收入。
其次,小费收入具有一定的潜在作用,可吸引具有素质的年轻人到饭店行业里工作。一些在国外做过勤工俭学的学生想必深有体会,在饭店打工一个暑假,可以把下个学期的学费赚到手,多半靠的就是小费。因此可以吸引不少大学生到饭店行业兼职,进行社会实践,不仅减少了父母的经济压力,又为饭店提供了高素质的员工队伍,也为行业发展提供了人力资源基础。同样,饭店要招钟点工,也有了更好的来源。
小费虽小却可为员工带来不同的工作心情!与每月拿到的工资相比,小费给人的感觉完全不同。小费比起微笑、说声谢谢等,有时候要来得更好更直接!服务人员希望得到赞赏,得到服务对象而不仅仅是领导的认可,仅有语言赞赏是不够的。试想,如果已过了就餐的时间,而客人酒兴正浓,但员工已显疲倦,若是客人走后,餐桌上看到有些小费,那么员工的心情会是怎样呢?特别是在节假日期间,员工放弃了休息,不能够陪伴家人,不能出去旅游,他们牺牲了很多很多,有什么可以改变他们的心情呢?
其实,付小费是一种对劳动及服务价值的认可,使员工有种认知感。服务工作需要的是理解与沟通,员工最希望得到的是理解,而这种理解可以有不同的表达方式。从消费心理看,客人希望得到物有所值的服务,给与不给,小费可以成为一种表达,一种满意与否的暗示。另外,在公众场合,客人往往还有种炫富的心理,而小费提供了这种渠道。
小费具有类似奖金的作用,客人往往根据服务质量及自己的满意程度或员工的表现,自愿多付也可以不付,因此,可以激励员工更好地为客人服务。
三、怀念那个年代
其实,改革开放初期,国内涉外饭店里的部分岗位员工是可以得到一些小费的。那时候在大饭店上班,工资是外汇券,接待的外宾多,工作环境好,还常常有小费可以得到。于是,这些饭店吸引了大批优秀人才,员工外貌好、外语好,且大都是本地人,要进饭店工作还需走后门。
那个年代,在杭州的某家饭店还曾经发生过一个不可思议的案例。一段时间里,客房部的员工私下里反映已经好多天没见到房间里有小费了,难道外宾对服务不满意?问题反映到饭店管理层,经调查发现,是一位领班在员工清扫客房之前,已提前把房内的小费收走了,其后果可想而知。尽管这是一反面例子,但却表明员工还是很在意有无小费的。
一次某家饭店讨论加工资问题,有领导竟然说:“礼宾部有小费,工资不必涨了!”此话一出引起了大家的强烈不满, 难道领导是在暗示小费可以算作工资,我们应该向客人索取? 既然是工资的一部分,小费是否要定个最低标准?
一位曾经做过门僮的经理说,那个年代,由于有小费,员工可以拿出花花绿绿的各个国家钱币,很是自豪,表明他的工作是与外宾打交道,门僮行李生也成了一线较为稳定的工作岗位。但是后来拒收小费以后,经常遇到外宾不理解,客人还以为是嫌弃少,不尊重他!经过几年的努力,收取小费在饭店业已基本被杜绝了,那时候,餐厅的墙上常有“NO TIPS”的提示。其实,杜绝小费,损失的是旅游业!
四、一个折射文化背景的行规
在一些国家,服务业小费制度是不成文的规矩,体现着一种服务文化,这种文化的根基在于社会对劳动价值的积极认可,基于相互信任和尊重,也是文明程度与素质的某种体现。一般来说,与人打交道的服务行业被视为简单劳动,技术含量不高,因此,工资水平普遍偏低,小费成为了从业人员收入的一部分,付小费也渐渐成为了习惯和默契。在美国的饭店里早餐过后要在桌子上放1-2美元,早晨离开客房也需在床头柜上放至少1美元,而且最好是纸币。在墨西哥,付小费与收小费被视为一种感谢与感激的行为。在泰国,与大象或人妖照相,也必须付上小费。
其实,这就是一种约定俗成。在那种文化氛围里,你也会很自然地得到感染,也入乡随俗。几个月前,遇见一朋友,看到他头发理得很短,一问,说是要去美国3个月,因为听说美国理发挺贵,还要收小费。可是几个月回来后,他有了改变,春节在饭店吃年夜饭,当看到不能回家团圆的服务员,临走时还动了“恻隐之心”,好像不付小费已不习惯。
可惜的是,我们国内流行的是折扣文化,这里所说的折扣是指商家的“被折扣”,消费者常常为了一种心理安慰或为了面子要求打折,反而会助推虚高标价。没有什么是不可以有折扣的,打折已成为了一种手段,如果对饭店的服务不满意,常见的解决方法是要求打折,折扣文化的本质是“既要服务好又要花钱少”,可想而知,在这样的服务文化氛围中推行小费是何等的难!
五、如何看待这个具有文化背景的行业规范
不妨从以下几个点加以认知:
1.每一次付小费的行为可以被视作:
这只是消费行为习惯,是对所提供服务的认可并鼓励;这是尊重劳动的表示,也是尊重行规,按照行业惯例行事。反之,如果客人没有付小费,只能视作他忘记或疏忽了,当作他不了解这种文化,没有这种习惯而已。毕竟,客人来自四面八方,来自不同阶层,“客人是上帝,是我们的衣食父母”,不能忘了这也是饭店业的行规和共识!
2.小费不能与劳动价值等值
它只是劳动报酬之外的微小收入,不等同于客人所购买的消费产品的价值,它就是一个习惯和行规。对此,客人与服务员双方都应该明白。作为客人不能认为,“我不是已经付了房费、餐费了嘛,怎么还要附加收费呀?”另一方面,作为员工不应认为,“我为你做了那么多事情,浪费了那么多时间,才给这么点小费”,于是就给客人脸色看……
3.小费与按比例收取的服务费有本质的不同
要知道,在国内印在价目表上的15%的“服务费”是作为饭店营业收入组成部分的,一般是要纳税的,这个钱也不是转发给员工的,所以不要错误地与小费联系起来。
曾经有位客人抱怨,他在高星级饭店的餐厅经常为额外的10%-15%的服务费“买单”,但却没有得到应有的服务。如一次要求服务员换个盘子,15分钟后才来换。其实,他不了解“服务费”与小费的差别。但是,抛开其它因素,设想一下,假如有小费,换句话说如果把激励机制引入到了员工身上,那么服务怠慢的现象还会多吗?
4.付小费不是“为优质服务买单”
如果认为是为优质服务买单,那是否等于不付小费的客人就不应该得到优质的服务了?其实,在饭店业“来的都是客”,不管客人给与不给小费都应该得到应有的服务,这也是行规!要正确地理解服务文化。
5.小费在于小
不应指望每天都有入帐,也不要嫌弃客人给的少,好像在“打发叫花子”,更不是利用客人的“同情心”。小费可以积少成多,如果清扫客房每月可得到千元左右的额外收入,也是可观的,员工的主要收入还应靠饭店创造的经济效益。
6.付与不付完全应该由客人自己决定
“给与索要”二者性质完全不同!索要具有乞讨的性质,小费制度必须建立在顾客满意的基础上,因此,不能暗示客人或服务怠慢,或鄙视客人!小费制度的实施不可偏离服务的宗旨。
如果将小费视作对劳动及服务价值的认可,对员工劳动的赞许,那么收取小费就不再是见不得人的事情了,也不应看成是一种不正当的灰色收入!
六、小费虽小实施难度不小
对于推行小费制度,大多饭店经营者及员工是持欢迎态度的,但是实施起来却有不小的难度:“为什么要给”?“给不起”、“不愿意给”等想法还困扰着我们。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1.缺少文化土壤与社会基础
由于进入商品经济时代不久,我们对服务价值的认知还存在缺失,从而容易造成对服务或服务行业规范的漠视。最突出的是,消费者协会往往从保护客人利益的角度出发向行业规范发起挑战,甚至过度维权。比如,大力支持消费者“自带酒水”,反对“12点钟退房”等等,把“暴利”的帽子强加于业已形成的行规,恰恰反映了我们消费观的不成熟,应该懂得行业规范的制定是有其内在规律和依据的,不能简单当成霸王条款。
2.存在认识误区
多年的教育认为,“收取小费是不光荣的,是灰色收入,应该靠诚实劳动获得报酬”,甚至还有认为“小费会助长社会风气败坏”;还有一种担忧是,本来饭店就被认为是“高消费”场所,如果再收小费,肯定会降低饭店的竞争力,会把客人推向社会餐饮以及不收小费的场所。
一些顾虑来自饭店业内:“现在员工流动快,服务跟不上,若再推行小费,客人感觉肯定不好。”
还有担心因此产生一系列管理问题。比如,暗示客人、主动索要、服务怠慢等行为难以控制。如果员工之间为了小费抢着为有小费的客人服务,是否产生矛盾,不利于管理,也会损坏饭店形象。
3.承受能力制约
不少消费者还没有富裕到那种程度,在强调“性价比”的消费环境里,付小费还被认为是一种“慷慨解囊”。另外,“打折文化”其根源还是经济承受能力有限,受此影响,要付出小费确实不易。
在国内饭店客源结构中,会议团体消费占据了相当比例,企业和政府出差人员并没有“其它出差补助”用于小费,他们为公家来开会,很难愿意自己掏腰包付小费,这也为客观现实。
4.人的素质还有差距
小费行为也是对宾客和服务人员素质的一种考验,关系到自觉与否以及不规范行为的自我约束等方面。
七、推行有难度,但实施方法也不少
如何让消费者接受小费,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是可以分步骤、分地区、分项目地推行。
首先是要重视服务文化的培育,把改变社会认知放在首位。小费行规的推行必须理念先行,要努力培育信任、尊重、理解以及感恩的服务与消费文化。而改变观念需要积极的宣传与引导,形成社会共识与氛围。新闻媒体必需积极介入,开展大讨论,引导正确的价值观。在舆论支持和营造氛围方面,应从扶持第三产业发展的高度加以重视,积极创造环境为服务业的小费松绑。要重视培育宽容、和谐、感恩的消费心态,引导对服务价值的认可,对劳动者的尊重。消费者协会应该有认识转变,必需尊重行规,从有利于服务行业发展的角度多加思考和理解。
其次,必须要有政府、协会、企业的三方联动!仅仅依靠某家饭店企业,或依靠饭店行业自身来解决这一问题是不现实的,应该明确推动主体,发展旅游离不开政府主导型的发展战略,政府应该在政策上为小费松绑,应该从不赞成、不鼓励向承认存在、积极认可、鼓励支持转变,旅游质检机构要加强监管。
同时,饭店业协会要肩负起行业自律、促进品质提升的职责,积极组织行业交流,积极与政府部门、媒体以及消费者协会等进行沟通。还应该借鉴国外的行业规范,学习成熟的经验做法,建立完善应有的行业行为规则。
消费者协会应积极配合,坚持正面引导,促进文明消费、透明消费,监督不规范的行业行为。饭店企业有责任大力提高宾客满意度,加强培训,提高员工素质。企业内部要建章立制,明确禁与行,严格杜绝不规范行为。
再者,可以采取有效的方法加以引导。国人旅行到了国外都会乖乖地遵循规则,很是自觉,而老外进入中国也会被改变习惯。看来不愁没有解决的方法!许多情况下,不是客人不愿意付小费,关键是我们的引导不到位!
至于给多少、什么项目给、小费怎么分给二线员工、行李员会争抢客人等等,不需要我们来担心,企业自有办法。尽管初始阶段行业内部可能缺少经验,但是,万事开头难,不能因噎而废食,国外也不乏成熟的经验与做法可借鉴,关键在管理。无论采用“平均分配制度”还是“自拿自得制度”,饭店管理者不缺解决的智慧,还有行业协会能发挥作用。
在收取方法上,一些企业已经开始了积极的探索。例如,某集团旗下的一家饭店实施了“店内小费激励制度”,非常值得推广!他们的做法是:先在总台向客人廉价推介饭店自制的内部“硬币”,每套10元钱,以1∶10的比例卖给客人,即客人付10元钱可以换购100元的饭店“硬币”。并告知客人,在店内他可以将此“硬币”作为小费使用,奖励那些他满意的员工。如果员工获得“硬币”,则可以在饭店财务部门换得奖金。客人将信将疑,但最后发现,出现在他们眼前的微笑多了,有求必应和高效服务屡见不鲜……甚至当一些客人“硬币”不够用时,就直接付了现金……
其实,营造小费的服务环境氛围并不难,根据需要,餐厅可有立牌:“本餐厅不谢绝小费”,“本餐厅谢绝5元以上的小费”,并配以卡通图画,形象生动。也可以设立“小费投币箱”,类似银行柜台上的“爱心捐献箱”,既方便了客人又避免了尴尬;在前台或餐厅结帐台,设有“小费零钱兑换处”,既是固定场合收取也是一种提醒方式。另外,还可以通过导游提醒或者与会务组沟通等方式推行。
推行小费还可以分区域、分层次实施。可先在沿海地区、发达地区率先实施,可先在高档次饭店的部分区域或高端项目中推行。推行的好坏,关键在引导,关键在服务要物有所值,而且要坚决杜绝索要、暗示等不规范行为。
八、应该对行业小费制度的可行性加以研究
旅游专家研究报告称,当城市人均GDP超过5000美元时,就可进入休闲旅游时代,或者出境旅游成为可能。那么请问,当人均GDP或家庭可支配收入达到什么标准时,具备实施小费制度的条件?公务会议可否列支一定比例的额外费用用于小费等等问题,都希望有专家能够加以研究。
有理由相信,随着国内收入及消费水平的提高,饭店业收取小费的条件会变得更加成熟,随着越来越多的海归青年回到国内,消费观念及环境会有新的变化,这种时代的到来已经不远。不过现在,由于客观原因,大家还不能付小费的话,那就在每次被服务之后,试着多说几声“谢谢!”
评论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