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媒 渠道代运营 里屋里设计 吉尔福德培训 EMAILliwulihotels@liwuli.com.cn PHONE021-61846897

旧书的联想

2013-08-06 21:23 来源:《饭店业》 作者:杜觉祥
  三天的“哀悼日”后,情绪一直很低落。而看着媒体上遇难者人数一天一天的增多,心情也随之日益沉重。这似乎不是写文章的时候——因为此时已经没有任何豪言壮语,只有“打落牙齿往肚里吞”的悲怆;现在说什么都是那么的不合时宜,只想感叹大自然的不公,只想诅咒那个可恶的字眼:地震。
     
  可是在自然的震怒面前,我们的呼号又是那么的低弱……
     
  实在不想提及这场还在进行中的悲剧,可是一旦提笔便会不由自主,因为这是国人谁也无法回避、谁都痛彻心肺的事件。《中国新闻周刊》封面上用了大标题——《国殇》,用得很贴切,这是一次真正意义上的“国殇”。
     
  只好这样鼓励自己:我们要好好生活下去,我们要做好自己的事情,以告慰逝去的人们。
     
  为了写这篇文章,我去书架前翻旧书。
     
  翻旧书是我排解烦闷的一种方法,因为许多旧书能够引起对过去的一段回忆,而回忆能让人宁静。偶尔还会从书里面掉出一个书签或者一张纸条,上面有只言片语的笔记,就会让回忆变得清晰。
     
  眼前的书架上,大都是一些九十年代的书。其实也不算旧书,只是相对而言。那时候最感兴趣的是管理和市场营销方面的书,比如阿尔温•托夫勒的《第三次浪潮》、迈克尔•波特的《竞争战略》和《竞争优势》,比如彼得•圣吉的《第五项修炼》。这些书堪称大师之作,曾经风靡一时,我也“赶时髦”地读过,但是不敢说读懂。也许正是因为自己都知道没有读懂,搬家的时候不舍得放弃,认真地放到新居的书架上,有时翻一翻,表示对这些大师的敬意和怀念。
     
  有一本中国旅游出版社的《现代旅游饭店管理》,是1993年的老版本,国家旅游局人教司组织编写的,主编是吕建中教授。记得2000年此书修订,吕教授拉我一起参与,我贸然接受了其中的“饭店质量管理”一章的编写,结果搞得自己很痛苦,写出来的东西也很不满意。后来还是吕教授自己修修补补才用上去的。如果换到现在,我可能会把这一章标题改成“饭店品质管理”,参考一些国际饭店管理公司的理念和案例,内容也会丰富一点。
     
  保罗•福塞尔的《格调》一书,是当年的同事、现任开元国际酒店管理公司总经理的陈灿荣先生推荐给我的。这本书的副标题叫《社会等级和生活品味》,在美国被称为“一本精确而刺痛人的社会等级指南”,《花花公子》杂志也乐呵呵地推荐此书:“一个喜欢思索的男人的生活必读书”。
     
  这本书最“刺痛”人的,恐怕是作者对社会等级和生活品味的评判标准。他认为,上层阶级(贵族)开的汽车是“又破又旧的普利茅斯或雪佛莱”,而中产阶层开的车是“崭新的奔驰或宝马”,至于下层阶级,就“无论什么车,窗玻璃上挂着鼓鼓囊囊的玩具和娃娃”。当时,奔驰和宝马在中国还是稀罕之物,而在作者眼里居然只有“中产阶层”的地位,令我们迷惑不解。如今,奔驰宝马满街跑,劳斯莱斯和宾利也不鲜见,我们不得不佩服作者的眼光了。
     
  《格调》的出版,还曾经导致了一个行业的衰落。那时保龄球十分流行,被誉为“贵族运动”,许多饭店都会配备四道以上的保龄球,社会上出现了大型的保龄球场。可是哪里知道,在这本书里,保龄球竟被称为“经典的贫民阶层运动项目”:
     
  “上层阶级有游艇,贫民阶层有什么?保龄球!如果你希望保住自己的上层地位,切记永远、永远不要打保龄球。一旦沾上,你的中上阶层地位立刻会降低。”(《格调》160页)
     
  这种极具煽动性的字眼,给国内的“保龄球热”狠狠地泼了一桶冷水。如果我没有记错的话,自从这本书流行以后,保龄球生意一落千丈。此后许多饭店的保龄球陆续被拆掉,社会上的保龄球馆也纷纷倒闭转行。因为《格调》认为越是上层阶级,玩的球越小,于是许多有钱人转向了高尔夫球和网球,一直流传至今。如果按照这种推理,那么原产中国的乒乓球的大小跟高尔夫球差不多,成为“贵族运动”的条件也是具备的。其实如果仔细读此书,那么作者真正推崇的“高级运动”是“双向飞碟射击”和“驾驶帆船”,还有“钓淡水鱼”,不过必须钓鲑鱼,而不能钓鲶鱼。
     
  现在回头看看,这种一本书导致一个行业崩溃的现象,多少有些荒唐。因为这本来就是一本“另类”的书,作者只不过是在调侃。完全相信他,未免会让作者窃窃私笑。
     
  《广告大师奥格威》让我想起了这套丛书里的另外几本:《零缺点的质量管理》、《卓越的管理典范》和《哈佛管理学院亲历记》。这是三联书店《经营智慧丛书》,里面不乏精品之作。尤其是《哈佛管理学院亲历记》,记得是在南京金陵旅馆管理干部学院学习期间读的,当时读得津津有味。里面有一个说法至今还记忆犹新:如果你不能做到每天五点钟下班,你就算不上哈佛管理学院的毕业生。因为你没有能力在工作时间内有效地处理完所有的事情。可惜这本书已经找不到了,可能是借给了谁,没有还回来。
     
  最旧的一本书,是松下幸之助的《我的经营理念》。这本书的来源已经不清楚了,可能是哪个旧书摊淘来的,可能是哪位朋友送的,当然也可能是借来的,不舍得还给人家。好像是台湾的版本,1992年的。有意思的是,出版者竟然是“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这无疑是一本好书,尽管内容不多。读这本书的感觉,有点像读《旧约》,文字朴实无华,但滋味隽永。比如里面说到松下电器在日本最早实行每周五天工作制,其目的是“为了不落后于海外”:
     
  “为了在海外竞争,要重视什么?自然是人的因素。……为了保持良好的状态干好工作,把每周一天的休息改为两天,就是说工作五天,两天休息。做到这样,就可以消除工作带来的疲劳,也可以享受人生快乐的时间吧——我是这么想。”(《我的经营理念》145页)
     
  据说当时五天工作制的设想遭到了工会的反对,是经过松下幸之助多次解释才被接受的。
     
  因为某种情结,一向不喜欢日本人,可是因为这本书,松下这个老头成了例外。
 

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全部评论
未经里屋里书面许可,对于注明'里屋里'来源之作品(文字、图片),任何媒体或个人不得全部或者部分转载,请与里屋里(021-61846897)联系;经许可后转载务必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