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饭店是指以饭店所在地最具代表性的地域素材为核心,设计、建造、装饰、生产和提供服务的饭店。与一般意义上的饭店相比较,它的最大特点是赋予饭店某种主题,并围绕这种主题建设具有全方位差异性的饭店经营体系和氛围,从而营造出独特的魅力和性格特征,实现提升饭店产品质量和品位的目的。
在创建主题饭店的过程中,餐饮服务功能区是深化主题、营造氛围、形成产品吸引力、拓展饭店营收能力的重要部位,应严格按照相应的原则和规律进行设计和开发。
一、主题饭店餐饮产品设计原则
餐饮服务功能区是旅游饭店的三大核心区域之一,是饭店服务必要的组成部分。餐饮区域服务产品分为核心产品、基础产品、期望产品、附加产品、潜在产品五个层次。传统的饭店餐饮产品建设集中在前三个层次,而主题饭店的餐饮产品在其基础上更注重后两个层次的内容,更关注顾客对产品的心理感受度、舒适度与满意度。为达到这样的目的,主题饭店餐饮产品设计、建设采用的基本方法是:围绕饭店的主题文化定位,充分利用餐饮区域有形和无形空间深化主题、转化主题、营造氛围、形成核心竞争能力。
所谓深化主题是指主题饭店的主题往往是所在地地域文化、地方精神、地域特征的高度概括或抽象理念,即通常所说的“文脉”或“地格”。在主题饭店的创建过程中,应在不同区域根据服务产品的特性、顾客消费心理的需求特征,以不同方式和手段将“形而上”的主题文化予以物化和形象体现,使消费者能够自然、轻松、容易地体会到主题的内涵,感受到主题文化所带来的心理共鸣。如四川青城山下的鹤翔山庄以“道家文化”为主题,而在餐饮区域则着重体现道家文化中的养生、健身概念,推出了“鹤翔长生宴”、“道家养生月饼”、“青城道茶”等产品,使消费者对“道家文化”深厚的底蕴有了形象化的理解,起到了很好的深化、体现主题的效果。
所谓转化主题是指主题的产品化过程。创建主题饭店的目的在于提升饭店产品的品质,进一步满足市场个性化、体验化的发展需求,同时也是为了增强饭店核心竞争能力,扩大饭店的经济收益。因此主题饭店不能等同于博物馆、陈列室,必须按照企业化的模式运行,这就要求主题必须很好的转化为产品,拓展饭店的经营空间,为收益服务。如成都三国文化主题饭店——京川宾馆编制了《三国智慧五十锦囊妙计》,成为饭店夜床服务赠品和小商场中最受顾客欢迎的商品。鹤翔山庄的“道家养生月饼”由于名称、包装和内涵的延伸,售价和销量增加了两倍。
所谓营造氛围是指主题对饭店环境建设的重要性。主题饭店的创建方式是为了弥补中国饭店自身积淀不足的缺陷而形成的一种思路,希望通过文化主题的引入和物化,改变中国饭店过去单纯依靠材质和设施档次提升氛围的不经济做法。因此围绕主题,四两拨千斤,以符号、主题色、艺术品、仪式、故事情景再现、背景音乐等手段营造整体的优雅氛围是主题饭店在硬件建设上需要考虑的问题。如成都三国文化主题饭店——京川宾馆将原来杂乱的天井改造为“聚贤堂”中庭,既有效地体现了三国文化的内涵,又增加了饭店收入,更由于浓郁的地域风格,还成为成都市许多传统文化、娱乐活动的首选之地。
所谓形成核心竞争能力是指创建主题饭店的根本目的就是要通过特色化、差异化产品的建设,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确保饭店的可持续发展。即是说与传统饭店相比较,在产品服务技术质量基本相同的前提上,主题饭店通过提高产品的服务功能质量水平,达到提高顾客满意度的目标。同时主题饭店围绕主题得以实现产业链的建设,扩大了经营空间,能够有效地增强饭店抗市场风险的能力。如鹤翔山庄在“道家文化主题第一庄”的背景下,成功运作,推出了“青城道茶”,目前其品牌价值为每年50万元人民币及年销量的利润分成,饭店的综合实力得到了加强。
按照以上原则,主题饭店餐饮产品建设实现了由有形的物质产品向无形的文化产品,再由无形的文化产品向内涵更丰富、特色更鲜明、吸引力更强的有形产品转化的循环过程,从而形成了最大限度的让顾客受益。由于文化力的作用,饭店的经营空间得到拓展,应对市场变化的能力得到提高,在此基础上保证了饭店的可持续发展。
二、主题饭店餐饮产品组合方法
2005年,笔者受中国国际主题饭店研究会的委托曾拟定了《中国主题饭店设计管理规范》(以下简称《规范》),对主题饭店具体建设提出了若干规范化的意见,现结合相关内容阐述主题饭店餐饮产品的组合方法。
(一)《规范》提出:“与主题定位相吻合,饭店设有适应功能需要的各种餐饮服务区域”;“各餐饮服务场所命名应与主题定位有关联,标识标牌设计美观、造型典雅、制作精致、易于识别”;“各餐饮服务场所风格地道,装修精美,格调高雅,具有浓郁的文化特色或地域特色;适合服务项目的需要和客人消费的心理特征”。
这是从功能配置的角度对主题饭店餐饮产品提出相应的要求。一是功能设计必须根据市场定位、等级定位、规模定位,适应饭店服务的需要;二是各服务功能要与主题文化定位密切配合,起到深化主题、转化主题、营造氛围的目的。如鹤翔山庄配置有取老子《道德经》“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不争”一句而得名的“上善堂”,以装饰100个“寿”字的“百寿堂”以及与道家文化有关的长生堂、鹤翔堂、玄宗堂、范贤堂、九皋堂等餐饮服务区域。京川宾馆则设有蜀汉堂、桃源厅、清风台、喧哗苑、铜雀台、煮酒轩等餐饮场所,一方面满足了基本功能需要,另一方面起到了具体物化、细化主题的作用。
(二)《规范》提出:“家具配置合理,工艺精良,色彩协调,装饰有主题文化符号”;“有字画,有工艺品摆件”;“灯饰有造型、有特色,符合照度和目的物照明需要”;“背景音乐曲目适当,音质良好,音量适宜”,“菜单设计与主题定位风格一致,具有文化性,装帧精美”;“餐具与菜品搭配协调,造型独特,具有品味”等。
这是从家具、餐具、灯具及相关配套设施的角度出发,要求在细节层面充分考虑顾客就餐环境主题性、文化性、功能性与舒适性的设计和建设,这正如美国斯克雷格饭店集团主席斯克雷格所说:“我们应该努力去做的是提出新的想法,去做以前从没有做过的事情。把饭店不仅仅当作只是一个睡觉的地方来对待,要把饭店改变成一个富有乐趣的地方,走在里面,可以看到一些你从来都没有见过的东西,令人感到兴奋。这样的地方是我们心中的最理想的饭店,这样的饭店才是人们愿意驻留的地方。”即是说饭店产品建设既要满足传统意义上的功能内容,更要丰富与完善内涵,形成能够引发消费者心理与情感共鸣的功能特质。
(三)《规范》提出:“有以主题命名的宴会服务;有特色菜肴;有特色酒水供应”;“有精致、典雅的餐间表演”等。
这是从服务的层面对餐饮产品内涵提出的要求,在这里“食”不再单纯是一种生理行为,而是上升到文化的范畴,成为一种精神活动,能够在满足基本消费需求的同时,为顾客创造一段美好的经历和难忘的回忆,能够体会一种文化和学习一门技能。如京川宾馆的“蜀宫宴”,主要菜品为桃园结义、铜雀展翅、君臣齐乐、火烧连营、草船借箭、诸葛馒头、望梅止渴等,辅以蜀宫乐舞的伴奏,整个宴会呈现出浓郁的蜀汉风韵。而鹤翔山庄则推出了“长生宴”与“鹤翔素席”,二者相得益彰,包括凤珠献寿、白果炖鸡、太极豆花、川芎锅贴等几十道菜品,按照道家养生理论配置组合而成,每道菜以天然原料精心烹制,特制器皿装盛,配合道式开餐仪式、古乐伴奏、书法表演、道家茶艺、八卦抽签等活动,形成“花间一壶酒,醉乡入梦来”的飘渺境界,既有色香味,也有文化品位,更有食疗功能,成为鹤翔山庄的拳头产品。
由此可见,主题饭店餐饮产品组合必须关注主题、形式、活动三大要素的有机结合与相互统一才能确保主题文化得到深层次体现和转化,才能最大限度提升服务的技术与功能质量,最终形成高品质、具有差异性的产品体系。
评论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