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故事的兴趣一向很浓,也因此很羡慕那些能讲故事的人。他们总是能把看似平常的事情讲得那么有吸引力,而当自己复述出来的时候,就会变得干涩乏味。偶尔去讲课,也会试着讲一两个自己认为好笑的故事,以为听众会笑,可是讲完以后,台下的眼睛往往认真地盯着我,可就是没有笑声,于是难免有点沮丧——看来我真不是讲故事的材料。
可是有资料表明:一个优秀的领导者,要具备讲故事的能力。
诺尔•迪奇(Noel M. Tichy)是密歇根商学院的教授,也是世界知名的领导力变革专家。他曾经被美国《商业周刊》评为世界上最有才华的十个管理大师之一,与德鲁克、彼得•圣吉、约翰•科特等齐名。他认为,领导就是带领变革,是将大家从现在带向所期望的未来。而让未来成为大家心中共同的期望、大步前进的最好方式,就是运用想象让大家展望未来。因此他认为,优秀的领导者,必须具备讲故事的能力。故事有引人入胜的情节,才能够有效地向别人传达个人经验和观点,而且故事的影响力要远远超过其他的表达方式。
这位大师甚至还归纳出了三种经理人常用的故事类型:第一类故事是“我是谁?”,也就是讲述自己感人的经历和成功的经验,用自己的故事来感动人,调动员工的积极性;第二类故事是“我们是谁?”,也就是在变动中形成和创建组织的感情,激发团队的协作精神,将员工的心凝聚在一起;第三类故事是“我们要往哪里去?”,即描述和解释企业的发展前景,企业未来要做些什么,怎么样走向未来。前两类故事有利于凝聚企业员工情感,传播企业文化,而最后一类故事则有利于激发员工的热情,促使大家为实现理想而行动起来。
把“讲故事”与企业管理如此密切地结合在一起,又如此重视故事中“引人入胜的情节”的管理学意义,这让我们不得不佩服诺尔•迪奇教授的创新和发现。当然,这一管理学理论被移植到中国,笔者也有点杞忧:国人强大的虚构和仿真能力,会不会让“故事”变了味?而当员工发现故事中的虚构成分时,“故事”会不会面临“穿帮”的危险?
曾经有一位企业的管理者,把他老板所描述的企业发展前景称之为“讲故事”,我从字里行间多少听出了一些揶揄的味道。
与领导者在企业的员工培训和潜能激发中“讲故事”相比,我更赞成在饭店的策划、营销和推广过程中导入“讲故事”的理念。这可能是基于饭店的产品特点,也可能是因为不少著名的饭店都往往有一些“故事”,甚至有“引人入胜的情节”。
如果到美国拉斯维加斯,我可能会去找一家叫“火烈鸟”(The Flamingo)的饭店,这是因为一部美国电影《Bugsy》(被翻译成《一代情枭巴格西》),里面描述了绰号叫Bugsy(意为狂人、疯子)的本杰明•席格(Benjamin Siegel)偶然中发现拉斯维加斯,并且建造了第一家饭店的过程。为了让坐在大堂酒吧的客人能够看到游泳池,他命令施工单位拆掉了大堂的一堵墙,修改了设计,因此多花了上百万美元并导致饭店财政危机。据说他在饭店的办公室安装了防弹玻璃,里面还设置了逃生通道,可是饭店建成才半年,他就在其女友的好莱坞寓所里被人枪杀了。这家饭店于1995年翻新重建,现在已经归于希尔顿集团旗下。
巴黎的里兹饭店无疑是一个故事最多的地方。且不说戴安娜王妃不幸出事的那次就下榻在里兹饭店,法国香水的传奇人物可可•香奈尔从1934年到她去世的1971年一直住在里兹饭店,也不说饭店前的旺多姆广场记载着拿破仑时代的战争与和平,饭店里小小的海明威酒吧就足以让许多饭店汗颜——在这里,海明威写出了这样的名言:“当我梦想进入另一个世界的天堂时,我就如同身处巴黎的里兹饭店。”还有一个故事:海明威嗜酒如命,但总是被妻子玛丽察觉并遭到责骂,于是里兹饭店酒吧的侍者专为海明威调制出一种鸡尾酒,命名为布隆迪•玛丽(Bloody Mary),以伏特加与番茄汁调制而成,使海明威既可以开怀畅饮,而又不被妻子玛丽嗅出他的满嘴酒气。如今在里兹饭店的海明威酒吧有世界上最昂贵的鸡尾酒辛德卡,400欧元一杯,是用1834年的稀有白兰地酒制成的。
写出旷世巨著《追忆似水年华》的法国大文豪普鲁斯特是巴黎人,但是他却把里兹饭店称作自己的“精神家园”。在临死前,普鲁斯特还让自己的司机去买他心爱的里兹饭店鲜啤酒。
“罗伯特•兰登被一阵急促的电话铃惊醒。他打开床头灯,发现这是一间文艺复兴风格的豪华卧室,路易十六风格的家具,装饰有手工壁画的墙面。他一时不知身在何处,从床上坐起来,看到床头柜上《客人关系手册》封面上写着‘如婴儿般沉睡于灯火辉煌的城市,酣睡于巴黎里兹饭店’”——这是《达芬奇密码》中的情节。
在英国旅行时,基本上住在洲际集团所属的饭店,唯独在牛津我们入住了一家叫做Malmaison Oxford Castle的饭店。这家饭店的与众不同之处,在于它曾经是英格兰第一位女性统治者——梅蒂尔达女王(Empress Matilda 1102-1167)居住的古堡,在这里她被史蒂芬国王(King Stephen)围困了三个月之久。维多利亚时期这座古堡成了一座监狱,1996年监狱关闭,一度成为政府的议事场所,后来改造成了一家精品饭店(Boutique Hotel)。进入饭店,就能感受到一种阴森森的监狱氛围,厚重的大铁门、高高的铁窗、窗外的岗楼以及客房门口的一个个名字,记录着曾经发生在这里的历史事件。整个酒店似乎在讲述着一个个关于羁押与解放、囚禁与自由的故事,尽管由于语言的隔阂,我没有能够完全听懂。在世界十大最怪异饭店(World’s top ten quirkiest hotels)评选中,Malmaison Oxford Castle名列第二位。
在饭店讲述一个动人的故事,是饭店策划构思、经营管理的一种境界,也是饭店获得特定客源群体的一种途径。同时,我们也要注意“讲故事”的风险,不久前陕西镇坪县所讲述的“周老虎”的故事,也许可以成为这方面的前车之鉴。
评论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