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舒适度是评价饭店档次、等级、质量、品位的重要指标,也是饭店面对市场的核心竞争力之一。当前,中国饭店业在热舒适度方面管理与控制的内容主要有三项:一是室内环境的热度,即饭店室内气温;二是水的温度,即我们通常所说的“热水”;三是餐饮菜肴的热度,即热菜。
饭店热舒适度的营造和控制水平,与饭店产品质量、饭店管理服务水平呈正相关关系。在这里本文只讨论饭店室内气温、热水的热舒适度控制技术。
一、饭店室内环境热舒适度的控制技术
由于地球上不同地区、不同人种、不同个体对“热舒适度”感觉的差异变化,使得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不同机构,对于环境热舒适度范围的认识和界定存在较大差异;许多学者在热舒适度的范围方面都持有不同的观点,争议较大。一般来讲,当环境温度在18℃~23℃,相对湿度在45%~65%RH时,人体感觉是最舒适的,当气温高于35℃,相对湿度高于70%RH的高温状态下时,人体正常的自我调节功能就会相对减弱。总的来说,室内环境热舒适度的相关指标受到气温、相对湿度、风速、自然光照、海拔和气压等因子的影响,其中,“气温”和“相对湿度”这两个因子与饭店热舒适度的相关系数最大。
饭店室内环境热舒适度的营造,在技术上需要处理好以下四个关系:
1.处理好与饭店所在地气候环境的关系
室内热舒适度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对应的另一面就是室外气候环境不舒适。因此,室外气候环境中对人体不舒适的因子,就是饭店室内热舒适度的努力方向,有时是气温、有时是湿度、有时是通风或其他因素,现实中许多饭店仅仅把“温度”因子作为热舒适度的控制手段和追求目标,其实是得不偿失,没有抓住问题的关键。
2.处理好与饭店节能减排的关系
室内热舒适度的每一项指标都要支付一定的能源成本,气候环境越恶劣的地区,热舒适度的能源成本就越高。既要节能减排,又要保持舒适度水平,是一个两难的选择。要想维持两者之间的平衡,就必须依靠节能技术的持续改进和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
3.处理好与人体实际舒适感的关系
现实生活中客人往往只对某个区域、某个时间范围或者某项舒适指标有明确的要求。因此,饭店既要营造整体的舒适性,更需要有提高局部热舒适度的思想观念、技术手段和管理方法。例如,如果我们从技术上把床的热舒适度提高了,就不需要开着空调睡觉,从而节约更多的能源。
4.处理好与饭店工程改造的关系
热舒适度营造离不开工程技术支撑,而工程技术永远是向更好、更优的方面发展的。例如,在冬季取暖问题上,现代地暖(热)系统就比饭店中央空调更舒适、更健康、更节能。饭店在进行改造、扩建的过程中,要尽量引进使用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
二、饭店热水热舒适度控制技术
对于饭店热水热舒适度的控制,相对来讲要简单得多,饭店常把水温控制的权利交给客人自己选择,让客人自己选择洗浴的水温。饭店对热水温度的控制要以人的正常体温为基准。在冬季人们感到舒适的淋浴水温大约在40℃~50℃之间,也有人论证,冬季淋浴水温比人的体温高12℃时舒适感最佳。但不同的人群,淋浴时对热水温度的要求是不一样的,一般来讲,老年人要求水温较高,青少年要求水温较低,女性比男性要求水温高。在隆冬和盛夏季节人们淋浴时的水温与人的体温相比有±10℃左右波动即为水的热舒适度范围。由于人体手和脸比身体对水温的感知更为迟钝,所以,洗手、洗脸时要求的水温舒适度范围更宽;而泡浴因为身体全面与热水直接接触,比淋浴时要求热水温度大约低2℃~5℃左右。
饭店热水热舒适度的控制技术,要抓住两个重点:
1.锅炉出水温度不宜太高
冬季55℃左右即可,出水温度越高,热损失也会越大,能源浪费也就越大。在北半球大部分地区,冬季热水温度每上升1℃,大约会影响饭店10%能源变化。
2.锅炉最高出水温度与处于热水管网最远的客房出水口的最高出水温度之差不能太大
一般以3~5℃为宜,温差越大说明管网的热损失越大,能源浪费也就越大。
因此,饭店热水系统设计、施工是否科学合理,关键在于三点:①尽量缩短饭店热水管网的长度;②提高管网的保温隔热性能;③加快管网内部的热水循环。
评论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