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员工入职培训,也称职前教育,导向培训等,其内容包括企业情况、历史、使命和职能介绍;公司的政策、规章制度;报酬与福利;工作时间安排和部门条例、安全程序等。进行这样的培训,目的在于向新员工介绍他们的工作性质、内容,帮助新员工尽快适应,尽快取得工作成效,此类培训对企业来说是必备的,对员工来说是必需的,应该说是“互惠互利”双赢的培训。然事实情况却是饭店仅仅把入职培训作为任务来完成,重复培训,流于形式,新员工缺少学习、转化、应用、实践的意愿和动力,入职培训成了“过过场”,鲜有创新模式。那么如何改变这一现状,提高入职培训的有效性呢?笔者以为通过培训环境的引导,培训模式的探索,培训质量的控制,从而达到要我学与我要学的有机结合。
一、创建“教”、“学”和谐的人文环境
这里的人文环境是指物质环境和情感环境,其中物质环境是首要的,理想的做法是饭店专设培训场地和配备必要的培训设施,如专用的培训教室、培训电脑、投影仪等,这样不仅方便培训的有序进行,还可以让饭店中的每一个人知道培训在饭店中的重要地位。而情感环境的辅助则起到了软性的、“润物细无声”的作用。对一名新员工来说,饭店的培训人员,上至经理、主管下至员工,对培训工作的成效产生很大的影响,培训者的举止言行都在暗示着学习的价值和效果。如果培训前对培训有一种支持和鼓励的和谐氛围,受训者将会对培训的效用持积极的态度,进而积极地参与学习,反之则积极性大打折扣。而饭店为新员工所营造的入职氛围更有着“开胃酒”之效用。如四季饭店集团,在加入该企业之前,所有的新员工都被邀请到将要工作的饭店过上一到两夜,新员工将亲身体验做豪华饭店顾客的感受,在从员工角度看他的新工作场所之前,先以顾客的眼光审视一下这个地方,一则真诚体现企业对新员工的重视和关怀,二则也为以后的培训、工作做好铺垫。
二、授之以“渔技”,以“点”引出主题
古人云:“饥者求于人,授之一鱼,饱其一日;或授之渔技,饱其终生。”显而易见,饭店所要给予员工的是“渔技”。传统的入职培训是以培训者为中心的教,而不是以员工为中心的学,强调的是知识的灌输,有“填鸭式”之嫌,很少给员工思考和参与讨论的时间机会,员工只是在机械地接受中,其质和量都难以得到保证。因此在培训时要摈弃从传统的概念入手,而是要寻找一个切入点,一个能吸引受训者眼球的点,作为引子,这个点可以是一个案例、一张图片、一段录像等,以此来抛砖引玉,激发受训者的参与热情和积极性,培训者则暂退幕后,更多地起着引导的作用。通过点评和讲解,培训者说出知识的要点和所要培训的理念,使受训者在不知不觉中、无任何抗拒中学到了知识。与此同时培训者还可创设问题情境,巧妙地置疑设难,引导受训者溯本求源,探索知识的应用价值,使他们有身临其境之感,从而激发其勃勃的求知欲,使一个来自社会的非饭店人,通过对其职业技能、服务意识和职业道德等方面系统培训教育,按照饭店行业的职业要求塑造成为一名合格的员工。
三、交互式设计,形神皆具的教学法
卓越的饭店经营者霍斯特•舒尔茨认为“培训的任务是创造员工与顾客之间的默契。”这就需要培训者给受训者提供尽可能多的教学内容、生动有益的案例,以增加授课的现场感,使受训者尽快进入角色。如里兹—卡尔顿饭店,新员工将接受18个关键程序的培训,平均要参加100小时以上的培训,掌握所学内容后他们将保证能为顾客提供优质服务。为此培训者要采用交互式设计培训课程内容,通过案例分析和角色表演等活跃的教学法,增加受训者记住的信息量并在培训后运用,它能使受训者在学习的过程中有机会实践所学的技能和概念,这样受训者从精神上、身体上和感情上,而不仅仅是知识上都产生浓厚的兴趣时,学习就被提到了更高的水平上,那就把“要我培训”转化为“我要培训”,培训的效应也就水到渠成了。当然还有其他交互式方法可供选择:如公开交流、不记名卡片、游戏法、鱼缸法等,案例分析和角色表演只是最常用也较易被教、学两方所接受的方法。
四、建立酒店特色的培训质量控制体系
入职培训要取得良好的效果,就必须采取严格的控制与反馈措施,建立培训质量控制体系。培训质量控制体系由培训前质量控制、培训中质量控制和培训后质量控制三部分组成。培训前质量控制的重点是分析新员工的培训需求和制订培训计划;培训中的质量控制重点包括组织控制、目标控制和教学控制;组织控制是指饭店具有高效的培训机构,素质优良的培训人员以及完善的培训检查监督制度,而培训目标要制定得切合实际,不可好高骛远,要符合新员工培训的特点,要使受训者能学以致用。教学控制则是指运用教学工作的特点、规律,通过教学计划、教学保障和教学质量评估等有效手段来管理教学,使教学达到预定的目的和要求,对新员工入职培训而言,要涉及面广,知识面宽,但不用过分精细,这期间有个知识积累的过程。培训后的质量控制,其内容包括培训后考核评估和对受训者的跟踪考核,考核应按照培训计划的要求,制定考核评估程序和具体标准,采取口试、笔试或在现场操作等方式因地制宜、因人而异、因时制宜地进行考核。培训效果跟踪的方法可灵活多样,可采取对新员工全部跟踪和个别跟踪相结合,普通岗位和重点岗位相结合,定时阶段性跟踪与连续性跟踪相结合等来检测培训的效果与质量,如若没有达到理想的标准,还将“回炉”再次培训,同时培训跟踪要详细做好记录并及时将跟踪情况反馈给有关部门。
评论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