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我国高职课程与教学改革的逐步推进,不少院校在学生实践教学改革方面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与尝试,并取得了一些成效。但从整体现状看,我国饭店管理类学生专业实践教育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理论与实践教育脱钩;校企合作关系松散,实践教学成效差;缺乏真正的“双师型”教师,不能满足实践教学需要等。
2005年9月,浙江旅游职业学院实行教学改革,推出饭店管理类专业实践教学新模式——“全程产学交叉”,与浙江金宇集团杭州索菲特西湖大酒店携手组建金宇索菲特班。首期试验班从2005届饭店管理专业近500名新生中通过预选和面试精选出48名学生,这批学生按照我院创导的“全程产学交叉”模式来教育,毕业后,他们将在该饭店就业,成为正式员工。
一、“全程产学交叉”模式的内涵与特点
“全程产学交叉”实践教学模式是以学校为主导、企业定向培养为基础,以学前见习、学中实践、学后实习为教育时间轴,以多岗位、多工种轮调式训练为实践内容轴,实践管理员、训练员全程陪同指导的一种新型实践教学模式。这种模式将理论与实践进行了较好的结合,枯燥的理论知识变得易于理解,真实场景演练式教学手段变得易于被接受,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可以得到很大提高。
具体来说,新模式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两个全程”、“两个交叉”、“学校主导、企业定单”三个方面。
(一)两个全程
1.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全程参与饭店日常劳作。具体时间安排为:新生开学前三周内完成组班动员、组班、校企签约、饭店见习四项工作。这项工作中,学生饭店见习是主导,目的是使学生对饭店和未来的工作环境有个初步了解;之后的一、二、三、四学期安排学生周末去饭店进行岗位实践,在校学习与在岗实践交叉循环;五、六学期安排饭店全日制岗位实习,在实习期间紧密结合饭店实际完成毕业论文设计与撰写。总之,饭店岗位实践活动贯穿于学生的整个大学学习全过程。
2.训练管理员、训练员全程陪同指导。学生在全程实习期间有教师按“三步渐进实习模式”(即适应、思考、研究三步实习模式,该模式将学生实践期间的具体内容、时间安排、实践目标、考核方式等进行了细化)进行全程陪同指导,这些教师包括学校和饭店共同派出的训练管理员,负责学生实践活动期间的协调沟通和指导工作。教师的全程指导与管理工作确保了学生在饭店实践活动的高效性。
(二)两个交叉
1.理论与实践交叉学习实现了两种知识的有机结合。前四学期属于职业适应和思考期,周末实践将学校学习的基础理论知识逐渐理解和渗透到工作中;五、六学期属于职业思考和研究阶段,全日制集中实习是咀嚼和消化理论知识的好办法;毕业前三个月属于职业研究阶段,学生结合在饭店的岗位实践,集中毕业论文设计与撰写,把实践的东西上升到理论,又从理论来指导实践。
2.多工种、多岗位轮调式交叉实践,有效地与培养目标相对接。轮调式交叉实践可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的宏观思维视野,也可以避免因工作岗位长期固定带来的枯燥和厌倦,这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是卓有成效的。
(三)学校主导、企业定单
“全程产学交叉”实践教学模式属于学校教育模式的一种创新方式,本质上这种教育区别于德国以企业为主导的“双元制”教学模式,也区别于一般的产学合作模式,它以学校教育为主导,企业定向培养为基础,将学生、企业、学校三方有机结合,有效地提高了三方的积极性和自主性。
二、“全程产学交叉”模式实施效果及启示
2005年9月至今,浙江旅游职业学院饭店管理学院05届试验班饯行“产学交叉模式”模式一年过去了,从试验班48名学生的学习现状看,新模式带来的效果是显著的。杭州索菲特西湖大酒店的客源以外国人居多,饭店采取中资外方托管的方式经营。学生在全英文的饭店氛围熏陶下,自觉的加强了英语学习。每月两次的饭店管理层下榻学校教学活动和每周一次的饭店实习活动让学生切实体会了饭店职业人所应具备的气质和知识,从而养成了自主学习、积极向上的好习惯。一年下来,试验班的整体学习氛围、学习成效明显高于同类班级。
当然实践的过程也是不断完善的过程,也是不断总结提高的过程。模式的实施同时也带给我们一些思考和启示:
(一)寻求“学校、企业、学生”三方共赢的切入点是模式实施的基础
学校、企业、学生是模式实施的主体,三方对模式的认可程度直接影响模式的实施效果。寻求三方共赢的切入点是模式实施的基础工作。饭店管理专业饯行“全程产学交叉”模式使三方形成利益共同体,基础夯实。
作为校方,培养对社会有用的人才是根本任务,不光是专业技能的培养,更重要的是职业思想的巩固,学生一进校门,就接受企业文化的熏陶,在平时与企业的接触中潜移默化,从接受到认可,再到内化,使得学生对企业的经营理念更加深入人心,职业思想得到进一步的强化。
作为企业,为其培养高素质的人才是当务之急,尤其是员工流动的饭店行业,人才是企业发展和提升的第一大瓶颈。通过该模式的实施,其后备人才的综合素质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职业思想明确,企业文化认同,员工的流失率也会得到相应的控制。
作为学生,比同类学生较早地熟悉饭店,会更主动更自觉地学习。一年来,索菲特班学生不但学习操作技能,接受饭店的企业文化,在外语学习上更主动,有的学生还学习第二外语,目前该班在正常的教学计划以外,开设了饭店英语口语、日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普遍高涨。
(二)持续校企沟通、密切校企合作关系是保障模式顺利实施的重要条件
“全程产学交叉”是企业和学校共同培养人才的过程。期间涉及到双方培养成本的分配、教育方案的协调、指导教师的选配等诸多问题。学校和企业合作关系的密切程度关系到模式能否顺利实施。在这方面,学校与企业之间既要“两厢情愿”,又要“门当户对”。从学校方来说,要走出传统职教由学校单方面育人的框架,主动寻求企业作为实践育人的合作伙伴;从企业方来说,要在充分认识到这一模式对于其自身及学校和社会的意义的基础上,改变过去把为学生提供实践教学服务当作“社会公益支持”的观念,以主人翁的姿态进入实践教学的主体角色,使企业成为实践育人的主阵地。认识上达成共识,除了需要双方不间断的沟通和协调外,还需要“订单培养”,形成利益共同体。
(三)建立科学可行的实践教育体系是模式实施效果的保障
实践教育体系涉及到对实践教学过程的指导、监控、考核与评估。在指导力量上应建立一支有专业教师和企业技师、骨干组成的相对稳定的指导教师队伍,制订详细的指导规程和教师考评细则。由学校教学管理部门和企业有关部门组成专门的监控组织,对教学的过程和质量进行监控,并制定以考核学生综合实践能力为主的考核细则,对学生各个阶段、各门课程的实践绩效进行考核评估,以保证这一实践教学模式的顺利实施。
评论
全部评论